中國石油云南石化煉油工程項目的建設意義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7-20分類:有機原料瀏覽:141
在建設1000萬噸/年的煉油項目的同時,與之配套,中石油還將在云南建設100萬噸/年的乙烯項目。云南省政府也將支持中石油在云南開展成品油管網、銷售網絡及乙醇汽油調配中心的建設,并先行建設昆明-大理管道,適時建設昆明-蒙自、昆明-普洱、昆明-曲靖成品油管道。這意味著,依托千萬噸級煉油項目和成品油銷售網絡,云南將成為中石油輻射西南地區的重要省份。
《云南省石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09―2015年)》提出,云南石油化工產業要以中石油項目為依托,形成以昆明為中心的石油化工―化肥―有機化工一體化產業基地,發展以煉油―乙烯裝置為基礎的核心石化產業群,以有機原料、合成樹脂、塑料加工、加工助劑、精細化學品及建筑材料為主的石化產業深加工群,并進一步向周邊區域和新型材料、紡織等相關產業輻射延伸。
云南將利用中緬油氣管道,遵循“宜油則油,宜烯則烯,宜芳則芳”的原則,2020年形成2000萬噸/年煉油和100萬噸/年乙烯煉化一體化生產體系,建成年產值逾2000億元的國家級石油化工生產基地。其中,一期工程將于2012年12月開工、2015年建成,形成1000萬噸煉油的規模。這將改變我國西南地區石化產品供應格局。
煉廠投產后,云南每年供應成品油750萬噸,并生成石腦油、芳烴、液化氣等石化原料。云南石化基地的建立還將為西南地區提供乙烯、丙烯等石化原料。
除乙烯深加工產品外,丙烯、碳四、芳烴等石化深加工產品需求增長潛力也較大,預計2015年該地區石化深加工產品的總需求量達到全國總用量的15%。
云南省將圍繞千萬噸煉油項目建設,做好丙烯、苯、混合二甲苯、液化氣等深加工,初步形成煉油化工一體化發展格局,同時根據煙草、建材、汽車等產業的發展需要,以外購的合成樹脂為原料,發展高水平的塑料加工產業。
上海化學工業區奉賢分區的園區規劃
區內配套設施齊全,從基本的市政設施,到公用工程項目,設施齊全、服務周到。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服務商。開發區的配套設施主要由三大模塊組成:
1、 開發區自建設施
建設有“七通一平”的高標準配套設施,根據企業的實際用量,按照能源優化、效益集約的原則合理配置,二期還將建設杭州灣公用碼頭,可以為企業提供專用泊位和配套設施。
2、 上海化學工業區的公用工程項目
園區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市化工區的公用工程項目,包括:蒸汽供應、污水處理、固廢焚燒、保稅倉庫、工業氣體等等。
3、 奉賢區的市政配套設施
園區企業可以依托整個奉賢區的配套設施,如:供水系統、污水南排工程和天然氣工程等等。 開發區遵循“以石油化工為主、以精細化工為特色”的產業發展標準,以國家級化工區“上海化學工業區”的產業為依托,以石油化工產業鏈的中下游產品及精細化工產品為主導進行合理的產業規劃和開發。
中國石化海相油氣勘探規劃部署與組織實施
(1)探索建設“一個理論三項技術”體系
勘探實踐證明,國外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地質理論、我國陸相油氣地質理論均未能有效地指導海相油氣勘探,必須建立起中國特色的海相碳酸鹽巖成藏理論體系與勘探技術,以指導中國海相碳酸鹽巖領域的油氣勘探,開創海相碳酸鹽巖層系油氣勘探的新局面。
提出與建立“一個理論三項技術”的體系,即:海相油氣地質理論、綜合地球物理勘探、綜合鉆井技術、儲層保護與改造技術的框架。突出一條主線――以構造演化為主線,系統剖析研究海相疊合盆地油氣生成、運移、聚集成藏、保存、改造與調整的全過程,以區域來約束局部、深層約束淺層,著重油氣資源潛力與油氣藏封蓋、保存機理,從靜態的單因素分析走向動態的、綜合的、系統的油氣評價。把握兩個重點――以儲層研究為重點、以保存條件研究為重點,抓住制約海相油氣富集與分布的關鍵(儲層與保存條件,決定了油氣有無及規模),應用地質、地球物理技術開展海相碳酸鹽巖儲層、區域蓋層的發育和分布預測,應用于普光氣田與塔河油田的勘探開發,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抓住兩個切入點――以四川、塔里木盆地解剖為切入點,系統解剖四川、塔里木盆地,從典型油氣藏及區帶分析入手,動態研究,從源到藏的演化歷史,總結成盆成烴成藏規律及成藏模式,以此作為海相油氣藏形成與演化的對比模板。
上述理論框架及技術方法在勘探實踐中逐步推行,形成了適應我國海相特點的理論與技術研發體系,在實踐中起到了理論指導與技術支撐作用。
(2)探索“產、學、研”一體化的石油科學研究新模式
根據油氣勘探實踐與長期積累的科研工作管理經驗,提出“產、學、研”一體化的石油科學研究新模式:①將石油科技研究按“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理論研究、技術方法研究、生產目標研究”4個層次展開,強調“理論創新與勘探實踐、區域評價與目標評價、地質研究與工程技術”的結合;②發揮企業的創新核心作用,聯合社會研究力量,實現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有機結合,形成“三位一體”的科技支撐體系,將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③針對中國海相存在的主要科學問題,部署了14個重點研究專項,倡導建立了10個海相重點實驗室,在系統逐步構建了具有一流水平的、適應中國海相特點的油氣地質理論與配套勘探開發技術系列。
(3)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海相科研力量
在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石油科學研究新模式過程中,形成了國內著名學者、院士等頂級專家組成的人才培養支撐體系。通過組織年輕的、有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參與到各相關研究及技術研發專項中,接受培養與鍛煉,加快人才科學素質的提高,又促進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形成了相配套的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機制,逐步建成了海相科研核心創新隊伍。
(4)精心組織,科學部署,推進海相油氣勘探發現進程
中國石化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制定了“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準備南方、走向海外”的上游發展戰略指導下,明確提出了對新區勘探實行“集團化決策、項目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將集中決策、統一指揮與項目化管理有機結合,激發了管理部門及施工隊伍和科研力量等各方的積極性,運用市場機制配置優勢資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部統一領導下,海相油氣勘探堅持了“大海相”、“大科技”的科研思路,在加強中國石化內部海相科研力量建設的同時,加強了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密切協作、聯合攻關,建立起了一個產學研一體化的強大的科研支撐體系,各層次研究單位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在具體研究內容上,各有側重,共同構成對海相油氣勘探的支撐。
在勘探部署方面,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克服困難強化了南方和西部的工作量部署,使得中國石化集團在西部塔河及大牛地、南方四川盆地普光等地區,“九五”至“十一五”期間勘探工作獲得了重大的突破,為中國海相油氣勘探理論的建立和豐富提供了基礎。
“十一五”以來,從生產、科研的實際出發,精心組織,科學部署,按3個層次推進海相油氣勘探:①迅速展開川東北天然氣勘探,建設天然氣生產基地;以普光氣田發現為突破口,甩開勘探巴中、南江、通南巴,進一步擴大儲量規模,為川氣東送打下儲、產量基礎;②突破中上揚子50×104km2萬平方公里海相分布區及塔中隆起區的重點目標,以海相深層下古生界碳酸鹽巖層系為重點,優選勘探目標,加快新層系、新領域的突破,為“十二五”、“十三五”準備新的勘探接替陣地;③準備西部、華北、東北深層及青藏等地區及新領域,應用新技術方法與新思路,開展新一輪評價選區評價,選擇有利區帶,深化勘探,為中長遠油氣勘探接替領域做準備。
- 上一篇:安徽有哪些龍頭企業?
- 下一篇:科技發展利大的資料...
- 有機原料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