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的介紹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5-12分類:有機原料瀏覽:168
中國石化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煉化公司)是由中國石化和福建省石油化學工業公司按50%:50%的比例合資建設的大型石化企業。
關于我國化工行業的發展狀況?
近年來化工行業外部環境趨緊,給行業企業經營帶來不少壓力,但同時也倒逼一些企業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去年,氮肥行業涌現出不少盈利頗豐的企業,如心連心、魯西化工、華魯恒升等。
應該說,企業自主在供應側方面做出的探索,取得了積極的效果,盈利情況相對更好一些,應對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環境的信心明顯增強。但是,目前在這方面做出努力的企業還有限,尚需在全行業形成創新調整轉型的氛圍。
由于受國際經濟復蘇緩慢,國內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以及安全環保壓力不斷加大等因素影響,化工行業整體增速持續下降、開工嚴重不足、效益增速較快下滑,下行壓力加大。
供需失衡已成為影響化工行業經濟運行的最主要矛盾。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是要在做好供應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下足功夫。
擴展資料
從供應側具體方向來看,近期建議要大力開拓好五大市場:
一是要大力開拓農業、農村市場。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我國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的行動計劃,這為化肥、農藥行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
在嚴格控制總量的前提下,大力開拓專用肥、緩釋肥、水溶肥、微量元素肥料和高效低毒新型農藥市場;要根據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大力提供大棚農業所需要的塑料大棚、滴灌器械、大棚作物營養液等新材料、新產品和新技術。
二是要大力開拓化工新材料市場。在化工行業貿易逆差中,進口量最多的是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市場也是跨國公司競爭最激烈的市場。
要努力突破化工新材料技術制約的瓶頸,在食品保鮮包裝材料、化工建筑新材料、汽車輕量化材料、電子化學品材料的供給能力方面取得大的突破,努力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
三是要大力開拓專用化學品市場。我國是消費大國,食品添加劑、紡織后處理劑、印染助劑、新型涂料、醫藥原材料、日用化學品等專用化學品都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對于這樣一個十分巨大、技術和價值極高的終端消費市場,我國企業應努力增強創新能力,不斷擴大自給率和占有率。
四是要大力開拓節能環保市場。石油和化學工業既是廢水、廢氣、廢固排放的大戶,也是廢水、廢氣、廢固治理的專家,節能環保技術和服務將是一個潛力極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是要大力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根據不同國家的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地采用貿易、承包工程、投資等多種方式有序推動裝備、技術和服務“走出去”。
開展境外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裝備制造和產業投資合作,開展化工下游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骨干企業。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專家解讀:化工行業著力開拓五大市場
1.我國化工行業現狀分析(1)化工行業總體發展狀況和趨勢 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工業行業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2004年全行業累計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產品銷售收入、利潤總額這4個指標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例分別為13.2%、14%、12.9%和24.6%。中國工業利潤的1/4來源于石油和化學工業,其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 我國化工行業中的企業整體規模還很小。大中型企業數量很少,規模也有限,與國外許多跨國公司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據統計,2004年化工500強銷售收入超過200億的企業8家,100億元~200億元之間的有17家,50億元~100億元之間的有31家,10億元~50億元的有181家,5億元~10億元之間的有208家,5億元以下的有55家。其中銷售收入10億元~50億元的企業數占500強企業總數的36.2%,5億元~10億元的企業數占500強企業總數的41.6%,5億元以下的企業數占500強企業總數的11%。總體上500強企業中88.8%的企業銷售收入低于50億元,77.8%的企業銷售收入在5億元~50億元之間。 我國各種化工產品產量都有了較大提高,許多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其中化肥、合成氨、純堿、硫酸、染料、磷礦、合成纖維、膠鞋等產量居第一位;農藥、燒堿、輪胎等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加工、乙烯、涂料等居世界第三位;原油、合纖單體、合成橡膠、合成樹脂等生產能力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2)化工行業的國際地位 目前,世界化學工業的地區分布主要是在發達國家,我國化學工業占世界化學工業的比重還比較小。但是我國化學工業發展比較迅猛,正逐步改變世界化學工業目前的格局。北美(主要是美國)約占1/4,西歐(主要是德國、法國、英國、瑞士、意大利)占1/4強,日本占10%以上,即發達國家的化學工業占世界化學工業的60%以上,但其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的12%,而發展中國家的化學工業占世界化學工業的比重合計尚不足40%,目前大量的化工產品從發達國家出口到發展中國家,而大部分起始原料則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出口。近十幾年,發達國家加大了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力度,加快了向亞太地區市場和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的滲透和生產能力的轉移。從新建的大型化工項目來看有兩種趨勢:一是轉向具有原料優勢的發展中國家,如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等;二是由于亞洲經濟的崛起,新加坡、印度、韓國及中國等化學工業的迅速發展,正在逐步改變化學工業過去高度集中在發達國家的格局,特別是亞洲及中東的比例有所增加。從1998年~2005年新增乙烯生產能力約2500萬噸,其中50%以上集中在亞洲和中東。(3)化工產品進出口狀況 2004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進出口貿易保持快速增長勢頭,進出口貿易額和貿易逆差均創歷史紀錄,尤其是原油的進口屢創歷史紀錄,成為造成行業逆差擴大的主要因素。2004年石油和化工行業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58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占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3.7%,其中,進口1177.2億美元,增長44.5%,占全國進口貿易總額的21%;出口409.2億美元,增長28.4%,占全國出口貿易總額的6.9%。貿易逆差達768億美元,比上年擴大54.8%。 我國化工產品出口總體呈上升趨勢,但是出口產品品種比較單一,多為資源和勞動密集性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進口產品多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造成化工貿易逆差加大。2.我國化工行業污染狀況(1)化學行業污染嚴重,污染危害大 盡管20多年來我國在化工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化工污染物排放總量受到控制,甚至某些污染物排放量還有所降低,但化工行業所面臨的環境形勢仍然嚴峻。化工行業依然是污染大戶,治理污染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 2003年,我國化工行業排放工業廢水35億噸、工業廢氣12000億立方米,產生工業固體廢棄物6800萬噸。其廢水排放量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l6%,居第一位;廢氣排放量占全國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的6.5%,居第四位;固體廢物排放量占全國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的5%,居第五位。化工行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全國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2003年排放COD50萬噸、氰化物350噸、氨氮20萬噸、石油類5200噸、二氧化硫75萬噸、煙(粉)塵62萬噸。盡管化學工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較2002年有所減少,但在全國工業行業中仍名列前茅。(2)化學行業存在污染轉移 從上世紀90年代,世界化工產業結構開始調整,西方發達國家重點發展高新技術化工,傳統化工則轉向發展中國家、東歐等地。能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大宗化工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生產,由西歐、北美向亞太、拉美、中東和東歐等地區轉移。發展中的新興工業國家或地區如韓國、臺灣等,也開始致力于發展技術密集型化工產品,而將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品逐步向中國大陸、印度等相對落后的國家和地區轉移。中國已成為目前國外化工企業轉移傳統生產能力的重要地區。近年來,發達國家的許多大型化工企業都在向中國大陸轉移生產能力,其主要驅動因素就是為了避開發達國家嚴格的環保排污標準。 國(境)外化工企業加速向我國轉移傳統生產能力,這些化工巨頭的進入對我國化工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大量的中小型合資項目更多的是給中國帶來了污染,這種情況越到地方表現得越突出。由于各級政府短期難以從“以環境換效益”的短期思維中走出來和缺乏對國外化工企業“污染性轉移”的防范,所以許多地方政府還是把經濟發展當作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為了急于發展經濟,饑不擇食,把污染嚴重的項目引進來。這些引進的項目會給本來就嚴峻的環境形勢增添極大的壓力。與化工行業相關的政策1.國際公約 國際公約中與化學品管理相關的條約有鹿特丹公約和斯德哥爾摩公約,它們是對人體和環境有重大危害的化學品的流通和使用進行限制 的國際性條約。(1)鹿特丹公約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聯合國環境署(UNEP)共同倡議的《鹿特丹公約》(以下簡稱為“公約”)在荷蘭鹿特 丹召開的代表會議上獲得通過。“公約”要求出口禁用或嚴格限用危險化學品和農藥的國家,必須事前通知進口國家,并取得其同意后才能出口,即所謂的“事先知情同意程序”(PriorI nformed Con-sent,以下簡稱PIC程序)。 此公約旨在對某些特定危險工業化學品和農藥實施出口限制,以防止發達國家將本國禁止使用或嚴格限用的某些化學品,特別是化學品和農藥,輸入到一些風險評估機制不健全的發展中國家。 “公約”以附件三的形式公布了第一批27種工業化學品和農藥清單,包括22種農藥以及5種工業化學品,2004年9月20日~24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公約”締約國第一次代表大會決定再將14種新的工業化學品和農藥列入限制清單,至此,“公約”中限制清單上的工業化學品和農藥達到41種。(2)斯德哥爾摩公約 斯德哥爾摩公約全稱《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這一公約旨在減少或消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排放,保護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免受其危害。這是繼《保護臭氧層公約》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之后,為保護全球環境而簽訂的第三個具有強制性減排要求的國際公約。 以上兩個公約主要是通過限制化學品的進口,來限制該危險化學品和農藥的使用和流通,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該化學品使用帶來的危害。2.出口退稅率調整 出口退稅政策是指各國政府給予消費地征稅原則,為保持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而把出口商品在國內生產經營各個環節所繳納的間接稅退還給出口廠商的一種政策。 最近幾年,我國把調整出口退稅作為近年來我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政策采取的綜合措施之一。利用調整出口退稅率達到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抑制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產品的出口,調整出口產品的結構等目的。 自2004年5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布了財稅明電〔2004〕3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停止煤炭和煉焦煤出口退稅的緊急通知》到2005年3月頒布的財稅〔2005〕57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鋼坯等鋼鐵初級產品停止執行出口退稅的通知》,期間頒布的降低或是取消出口退稅的產品主要是資源型和高能耗的產品,如一些金屬、稀土鹽類、礦物類和鋼鐵等。 2005年12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發了財稅〔2005〕184號文件,其中首次提出將列入《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預先知情同意的鹿特丹公約》(“PIC公約”)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POPS公約”)中的25種農藥、分散染料、汞,鎢、鋅、錫、銻及其制品,金屬鎂及其初級產品,硫酸二鈉、石蠟的出口退稅率下調為5%。這是國家首次提出對化學品的出口稅率進行調整。 2006年9月,財稅〔2006〕139號文件中涉及的調整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取消和降低的也主要是關于資源型和高能耗的產品,如非金屬礦產品、煤炭石油和木材等初級品等。還包括對25種農藥及中間體出口退稅率的取消。 綜合以上的對于出口退稅率的調整政策,可以發現其涉及的產品中主要是資源型、高能耗的產品,而高污染的產品卻很少列入名單。針對化學品的只是局限于公約規定的對人體和環境有重大危害的化學品。“高污染高風險化工產品目錄”的制定1.考慮因素和標準 主要關注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排污情況,如特征污染物、廢水、廢渣等污染物排放及其治理達標情況;同時還考慮生產這些產品的原料、過程中間體的毒性和危險性。因此,制定高污染化工產品目錄時,主要從產品出口情況、毒性和危險性、污染排放強度、環境管理需求、國家已經出臺的相關政策等方面綜合考慮。(1)國家有關產業政策 要與目前國家出臺的有關產業政策和出口退稅政策相協調。如發改委等頒布的通過降低和取消其出口退稅率,以起到限制其發展、加速其淘汰的目的。(2)地方環境管理需要 制定“雙高”化工產品名錄要與地方環境管理需要相結合。通過向地方環保部門、化工協會及企業、化工或環保專家了解化工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情況,以及哪些產品需要優先控制。把調研情況和專家意見作為提出“雙高”產品初步名單的依據。(3)毒性或危險性 化工行業中一些化工產品,如果單從污染物排放考慮,它們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少,但是由于使用的化學品原料本身固有的有毒、有害特性,如出現意外,對環境和人民健康將造成極大的危害;此外還存在這樣的化學原料,自身就具有易燃、易爆、腐蝕性等特點,容易引發事故,造成突發性、嚴重的環境污染。應以《劇毒化學品目錄》、《美國環保局綜合危險信息系統》和《危險化學品目錄》為參考,根據化學品本身(或化學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排放物)的毒性和危險性,遴選一些高污染化學品并追溯到最終產品。(4)生產過程中的排污情況 產品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是定量確定高污染化工產品的關鍵。主要根據企業污染物排放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來獲得化工產品的排放情況。由于目前我國排污申報和環境統計并沒有全部統計企業生產的每一種產品的排污情況,因此還不能拿出一個與產品一一對應的排污情況數據。(5)化工產品出口情況 考慮化工產品的進出口情況及其占國內生產產量的比例。如果出口較大,而且出口量占國內生產產量的比例高,說明這種產品屬外向型產品,如果其生產過程產生嚴重的污染,就有點像“產品大量出口,污染卻留在國內”,需要嚴格控制。化工行業作為一個污染情況較嚴重的行業,還存在著國際間的污染性轉移現象。 由于化工產品種類多,統計基礎較差,高污染、高風險化工產品的定量標準比較難,我們綜合如上考慮因素,提出“雙高”化工產品的定性標準如下: 采用落后的生產工藝;生產過程中發生事故的風險比較高;有關國際公約明令禁止而我國還有生產的化工產品;出口占國內產量的份額較大或者有上升趨勢;地方環境投訴中反映比較多的污染問題。 石油化工行業在我國有很高的地位,1-8月份,我國石油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5948.8億元,同比增長12.3%,增幅比去年同期(40.88%)回落28.58個百分點。全國石油化工行業經濟形勢總體趨好,但投資繼續下降。 從石油化工行業的三大子行業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金額來看,1-8月,天然原油和天然氣開采投資繼續下降,累計完成1159億元,同比減少14.3%,比1-7月下降1.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41個百分點,降幅較深;精煉石油產品的制造投資實際完成7036.9億元,同比減少10.4%,比1-7月降幅收縮2.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53.2個百分點;1-8月份,全國石油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下降,但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投資增勢仍很強,與去年同期的3068.3億元相比增長了28.4%,達到3939.7億元。 雖然整個石油化工行業仍在低位運行,但資本對石油化工行業的投資沖動卻依然不減。雖然我國化肥、農藥、基礎化工原料、橡膠制品等多數大宗石油化工產品產能存在相對過剩,需要依靠國際市場平衡需求,但石油化工投資增長仍然較快。其中,1-8月無機酸、化肥、農藥、橡膠制品等石油化工產品投資增速仍分別達到39.3%、45.8%、34.7%和31.3%,磷肥行業增速更是達到176.7%,為77.6億元,在整體石油化工行業中增速最快。 從投資結構來看,1-8月,石油化工行業三大子行業投資額之和在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比例為5.3%,基本與1-7月所占比重持平。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業以及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業這三個石油化工子行業的投資額在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比例分別為1.2%、1.0%和3.2%。與1-7月基本相同。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經濟形勢總體趨好,但投資在下降
- 有機原料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