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整個經濟狀況怎么樣?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4-29分類:有機原料瀏覽:95
泉州市2010年GDP首次跨越2000億元大關,預計達到2276億元,增長15.7%,增幅創1998年以來新高,經濟總量連續9年居全省首位。2010年,泉州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多項經濟指標創下10年最佳。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25.06億元,增長22.8%。晉江、惠安、石獅、南安、安溪5縣(市)進入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所有縣(市)均保持全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過去一年,泉州五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完成產值2160億元,現價增長30.6%。石油化工、電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車制造、生物醫藥五大新興產業產值達446億元,泉州人首次在自己的家門口制造出輪船、汽車。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學需氧量分別削減4.2%和1.1%。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全程式網上審批、并聯審批等使項目審批時限縮短了近五分之四。泉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936元和7240元。全市有11.24萬人享受了城鄉低保,30萬外來務工人員、農民工參加職工醫療互助。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把握機遇,發揮優勢,銳意創新,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2.29億元,,財政總收入316.15億元,經濟總量連續11年位居福建省第一,所轄縣(市)全部躋身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行列,其中5個縣(市)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民營經濟獨領風騷,全市現有工業企業2萬家,個體工業戶7.5萬家,商業戶近25萬家;全市100家重點企業中,民營企業占98家,民營企業無論是企業數量、產值還是就業人數均占全市九成以上。開放型經濟生機勃勃,累計批準外商投資企業12388家,外商實際到資202.7億美元.累計批準臺資企業1372家,實際到資17.06億美元。2009年,外貿出口總值達58.9億美元,在中國城市外貿綜合競爭力100強中居第29位。集群經濟支撐帶動,形成了紡織鞋服、建筑建材、食品飲料、工藝制品、機械制造五大傳統產業,培育了石油化工、電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車制造、生物醫藥、旅游服務“5+1”新興產業,成就了紡織服裝、鞋業、石化3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和石材、機械制造、食品飲料等超百億元產業集群,是海峽西岸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國家能源九大基地之一。品牌經濟再造實力,全市共擁有中國名牌產品46枚、中國馳名商標51件、國家免檢產品139項,總數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榮膺“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范城市”、“中國十大品牌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稱號。投資環境日臻完善,福廈高速鐵路貫穿境內,公路通車總里程位居福建省第一位,公路密度分別是全國和全省的3.5倍和1.76倍,泉州晉江機場獲批對外開放,躋身全國50強,港口貨物吞吐量7666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25萬標箱,中心城市面積擴展到9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57.5%,海灣型大城市框架逐步構成。創新創業轉變提升,我市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推出“調結構、降能耗、優能源、促循環、推交易、增碳匯”六項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力爭到2012年,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150億元以上,培育扶持壯大一批新能源骨干企業,形成 1~2家年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3~5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初步建成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專業園區,形成在國際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第二、三產業分別以年均21.6%、17.1%的速度快速增長,三次產業結構從1978年的38.6∶32.8∶28.6調整為2009年的3.9∶59.9∶36.2;2009年我市萬元GDP能耗0.795噸標準煤,比2005年萬元GDP能耗0.90噸標準煤下降11.5%。政通人和民生寬裕。2009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2913元、8563元,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省第二位。先后榮膺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中國十大和諧城市和中國人居環境獎等稱號和榮譽。科學發展風光無限。泉州市圍繞“先行先試、加快轉變、民生優先、黨建科學”和現代化泉州建設的總要求,聚焦98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統籌2980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發展,實施“一環(環泉州灣核心地區)引領、兩灣(泉州灣地區、湄洲灣南岸地區)聯動、三軸(以沿海交通干線、長泉鐵路、泉三高速公路為發展軸)拓展、多區(泉州開發區、泉州出口加工區等國家級開發區以及泉州臺商投資區等各類工業園區)支撐”的產業布局戰略,全力實施“百千萬億倍增計劃”(力爭在5年內實現超百億企業15家,形成5個超千億產業集群,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萬億元以上),努力把泉州建設成為經濟總量大、產業結構優、綜合效益好、發展后勁足和人民生活質量好、受教育程度高,城市宜居宜業,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高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
福州直轄市泉州當省會廈門特區
- 有機原料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