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石油到底是怎么來的?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1-12-10分類:有機原料瀏覽:94
這個問題比較具有爭議性,目前科學界的主流觀點還是認為石油是由遠古生物形成的。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目前,石油的成油機理分為生物成油和非生物成油兩種學說。石油主要存在于地殼上層部分。
生物成油理論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后逐漸形成的。生物成油說被教科書采納并被廣泛傳播,認為石油是古代生物死亡后沉積,并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屬于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
在這上億年的時間內,經過海陸變遷等地質運動的影響,這些生物沉積物形成沉積巖并被卷入地殼,在地殼內部的高壓下脫氧,最終形成石油,并通過向上滲透形成油田。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據化石顯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現于35億年前,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用的石油都是上億年前的生物形成的。
非生物成油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在地殼內有許多碳,有些碳本身就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石油中的生物標志物是由居住在巖石中的喜熱微生物導致的,與石油本身無關。在地質學家中這個理論只有少數人支持。
該理論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的,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其實就是地球內部自然形成的礦物。不過目前該理論并沒有獲得太多的證據支持,其是否正確還有待考證。
目前最主要的爭議還在于地球上為什么有那么多石油,也就是石油是否可再生。地球上的遠古生物是否能夠形成這么多石油,目前還有待確認。網傳的油田枯木逢春,則完全是謠言。石油資源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枯竭,是因為又發現了新的油田,而且現在的石油開采逐漸從陸地轉向海洋了。
石油就算是可再生資源,也并非是無窮無盡的,當人類的消耗速度大于石油的再生速度時,石油就會面臨枯竭。這就好比水資源,地球表面70%都被水覆蓋,但可供人類利用的卻很少。我們不可能為了尋找石油,把地球表面都開采遍,那我們自己住哪兒,地球上的生態環境也會被嚴重破壞。因此,發展新型能源還是有必要的,可以減少環境污染。
以上純屬科學探索菌的個人觀點,若有更多真知灼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下方留言。一名自然科學愛好者,長期從事科普創作,歡迎關注。內容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您的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 上一篇:無錫錫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怎么樣?
- 下一篇:煤為什么是黑的?
- 有機原料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