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與氯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芐,其反應歷程是?
作者:化工綜合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24-12-27分類:橡膠制品瀏覽:72
一、甲苯與氯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芐,其反應歷程是?
甲苯與阜陽在一定的條件下發(fā)生綠化卡,其反應過程是真實有效的。
二、甲苯合成對溴氯化芐的過程
甲苯 + Br2 (FeCl3) === 對-Br-C6H4-CH3 + KCr2O7 === 對-Br-C6H4-COOH
三、制備苯甲醇是先干燥,還是先除乙醚
苯甲醇的制備:(以下方法轉(zhuǎn)自百度百科,僅供參考)
氯化芐水解法
以氯化芐為原料,在堿的催化作用下加熱水解而得。香料級芐醇的規(guī)格(QB792-81):相對密度1.041-1.046,折光率1.538-1.541,沸程203-206℃餾出量在95%以上,溶解度全溶于30倍容量的蒸餾水中,含醇量≥98%,含氯試驗(N.F)為副反應。原料消耗定額:氯化芐1600kg/t;純堿1000kg/t。
甲苯氧化法
在堿性催化劑的作用下,將甲苯氧化制備苯甲醇,考慮到苯甲醇從反應產(chǎn)物乙酸、乙酸芐酯和水中很難分離,于是在特定的催化劑碘化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作用下,循環(huán)反應;并且也可以將乙酸芐酯、甲醇進行
酯交換反應,經(jīng)過分離和提純,可以得到高純度的苯甲醇[。
苯與甲醛合成苯甲醇
以 β-環(huán)糊精為母體,先與馬來酸酐反應合成雙(6-氧-丁烯二酸單酯)β-環(huán)糊精(簡寫 E1),后用氯乙酸修飾 E1,得到了雙[6-氧-(3-脫氧檸檬酸單酯)] β-環(huán)糊精(簡寫 E2),再利用 E1或 E2作為催化劑,催化苯和甲醛反應生成苯甲醇。
芐酯水解反應制備苯甲醇
以甲酸芐酯、丙酸芐酯、乙酸芐酯或苯甲酸芐酯等為原料,在溫度 150-320℃之間進行液相水解制備苯甲醇。水解后將反應混合物冷卻80-180℃的溫度,分層,分離出有機相就可以獲得純度大于 98%的苯甲醇,轉(zhuǎn)化率大于 98%。
四、(12分)(1)阿司匹林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解熱、鎮(zhèn)痛和抗炎藥。乙酰水楊酸受熱易分解,分解溫度為128~
(1)①
(2分)
②控制反應溫度,防止溫度過高,乙酰水楊酸受熱分解(1分);③b(1分)④水楊酸易溶于乙酸乙酯,冷卻結晶時大部分水楊酸仍溶解在乙酸乙酯中很少結晶出來(2分)。取少量結晶于試管中,加蒸餾水溶解,滴加FeCl 3 溶液,若呈紫藍色則含水楊酸(1分)
(2)①中和氫氧化鈉并使溶液呈酸性,排除OH-對下一步的干擾(1分)。②溶液從無色變紅色,且半分鐘不改變(2分)③0.84(2分)
(1)①反應式為
。
②溫度計可以隨時顯現(xiàn)溶液的溫度,方便控制反應溫度,防止溫度過高,乙酰水楊酸受熱分解。
③逆向冷卻效果好,使用是b進,a出。
④由于水楊酸是有機物,易溶于乙酸乙酯,冷卻結晶時大部分水楊酸仍溶解在乙酸乙酯中,很少結晶出來。由于水楊酸中含有酚羥基,所以可用FeCl 3 溶液檢驗。
(2)①由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溶液,會干擾后面的實驗,所以硝酸是中和氫氧化鈉并使溶液呈酸性,排除OH-對下一步的干擾。
②當反應達到終點是,溶液中就存在鐵離子,此時溶液會顯紅色,據(jù)此進行判斷。
③消耗0.0250 mol·L 1 NH 4 SCN溶液的平均值為4.00mL,物質(zhì)的量為1×10 - 4 mol。所以和氯
化鈉反應的硝酸銀是6×10 - 4 mol-1×10 - 4 mol=5×10 - 4 mol,所以C 6 H 5 CH 2 Cl的物質(zhì)的量為
5×10 - 4 mol×4=2×10 - 3 mol,質(zhì)量是2×10 - 3 mol×126.5g/mol=0.253g,因此純度是0.253
÷0.3×100%=84.3%
五、請問用芐基鈉怎么制備?我用氯化芐和鈉放在一起,但是不起反應是為什么??
氯化芐和金屬鈉要在低溫下反應才能制得。或者由金屬鈉和甲苯在低溫高壓條件下制得,再或者也可以由烷基鈉和甲苯在以汽油為溶劑的條件下反應制得。
六、氯化卞有毒嗎?
氯化芐有很強的毒性。以下是一些資料。
氯化芐;苯氯甲烷;芐基氯;
分子式 C7H7Cl
性質(zhì) 無色透明液體,可燃,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有催淚性。相對密度1.1002(20/20℃)。熔點-39.2℃。沸點179.4℃。折射率nD(20℃)1.5392。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1.1%~14%(體積)。閃點(開杯)60℃。溶于乙醚、酒精,氯仿等有機溶劑,不溶于水,但能與水蒸氣一同揮發(fā)。
用途 用于農(nóng)藥、醫(yī)藥合成
毒性 本品有毒,對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有催淚作用。高濃度時則有麻痹作用。大鼠皮下注射LD50為1000mg/kg,吸入LD50為0.00015。 空氣中最高容許濃度為5mg/m3。 密閉生產(chǎn),消除跑、冒、滴、漏現(xiàn)象。以水吸收尾氣回收鹽酸。操作人員應穿戴防護用具。
包裝儲運 用玻璃瓶,聚乙烯瓶或鐵桶包裝。貯存于陰涼避光處,運輸中避免振動,曝曬,并遠離火源。
國標編號 61063
CAS號 100-44-7
分子式 C7H7Cl;C6H5CH2Cl
分子量 126.58
無色液體,有不愉快的刺激性氣味;蒸汽壓:2.93kPa/78℃ 閃點:67℃;熔點-39.2℃,沸點179.4℃;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氯仿等多數(shù)有機溶劑;密度:相對密度(水=1)1.10;相對密度(空氣=1)4.36;穩(wěn)定性:穩(wěn)定;危險標記:15(有害品),20(腐蝕品); 主要用途:用作染料中間體及單寧、香料、藥品等的合成
2.對環(huán)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jīng)皮吸收。
健康危害:持續(xù)吸入高濃度蒸氣可出現(xiàn)呼吸道炎癥,甚至發(fā)生肺水腫。蒸氣對眼有刺激性,液體濺入眼內(nèi)引起結膜和角膜蛋白變性。皮膚接觸可引起紅斑、大皰,或發(fā)生濕疹??诜鹞改c道刺激反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
慢性影響:肝腎損害。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huán)境行為
毒性:高毒類。
急性毒性:LD501231mg/kg(大鼠經(jīng)口);LC50778mg/m3,2小時(大鼠吸入)
致突變性微生物致突變:鼠傷寒沙門氏菌600μmol/皿;大腸桿菌10mg/L。
致癌性 IARC 致癌性評論:動物為陽性反應,人為不肯定反應。
水中濃度為0.0016mg/L時,有微臭。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受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腐蝕性煙氣。與銅、鋁、鎂、鋅及錫等接觸放出熱量及氣體。
燃燒(分解)產(chǎn)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現(xiàn)場應急監(jiān)測方法:
4.實驗室監(jiān)測方法:
氣相色譜法《固體廢棄物試驗與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等譯
空氣中的測定:樣品用活性炭吸附后,用二硫化碳洗脫,再用氣相色譜法分析(NIOSH法)
5.環(huán)境標準:
前蘇聯(lián)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zhì)的最高容許濃度 0.5mg/m3
空氣中嗅覺閾濃度 0.04ppm
6.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qū)人員至安全區(qū),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泵轉(zhuǎn)移至槽車或?qū)S檬占鲀?nèi),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廢棄物處置方法:建議用焚燒法處置。燃燒過程中要噴入蒸汽或甲烷,以減少氯氣生成。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tǒng)防護:可能接觸毒物時,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tài)搶救或撤離時,應該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透氣型防毒服。
手防護: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現(xiàn)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備用。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y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yī)。
吸入: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y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洗胃。就醫(yī)。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 橡膠制品排行
- 最近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