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測出氧化鎂的活性呢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4-08-06分類:橡膠制品瀏覽:131
一、如何測出氧化鎂的活性呢
用檸檬酸法和三種不同水化法測定和研究了氧化鎂的活性,研究了氧化鎂活性與煅燒溫度、煅燒時間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當煅燒溫度為750℃時,由菱鎂礦煅燒所得的氧化鎂活性最高,在菱鎂礦分解完全的情況下,煅燒時間以短為宜.本研究為氧化鎂生產工藝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菱鎂礦煅燒時發生的化學方程式
菱鎂礦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鎂(MgCO3),反應方程式為:
MgCO3=高溫=MgO+CO2(氣體)
三、活性氧化鎂與分析純氧化鎂有什么區別
你可以參考活性炭的定義,二者的活性均指很高的比表面積,即單位質量的物質具有很大的總表面積,形象地說就是極其疏松多孔,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和很高的化學反應活性.
活性氧化鎂就是具有水化能力的氧化鎂。
活性氧化鎂的形成:菱鎂礦石在煤氣反射窯爐的煅燒過程中,由于技術,工藝,使用的煤,生產設備等原因造成礦石煅燒的溫度不同,當溫度達到400-600攝氏度時,其內部結構疏松,晶體間孔隙最高,氧化鎂呈現最高的活性。
當煅燒溫度達到750-850攝氏度時,其晶體間孔隙率下降,達到鎂水泥反應的最佳范圍,活性適中。
當煅燒溫度大于900-1000攝氏度時,形成過火氧化鎂,其活性很低甚至沒有活性。
在一定活性范圍內,高活性氧化鎂質量好,低活性氧化鎂質量差,但欠火氧化鎂并非如此,它的活性越高,反應越激烈,放熱越集中,制品質量反而越差,容易開裂且強度不高。
第二個問題涉及了化學試劑的分級:
化學試劑的種類很多,世界各國對化學試劑的分類和分級的標準不盡一致。
IUPAC對化學標準物質的分類為:
A級:原子量標準。
B 級:和A 級最接近的基準物質。
C級:含量為100+-0.02%的標準試劑
D級:含量為100+-0.05%的標準試劑
E 級:以C級或D級為標準對比測定得到的純度的試劑
我國習慣將相當于 IUPAC 的C級、D級的試劑稱為標準試劑。
優級純,分析純,化學純是一般試劑的中文名稱。
一級:即優級純(GR,Guaranteed reagent);標簽為深綠色,用于精密分析試驗
二級:即分析純(AR,Analytical reagent);標簽為金光紅,用于一般分析試驗
三級:即化學純(CP,Chemical pure)標簽為中藍,用于一般化學試驗。
明白了吧,分析純、化學純氧化鎂是指試劑中MgO的含量(純度)達到怎樣的標準, 而活性氧化鎂指的是試劑的微觀構造(晶體結構)使它擁有很高的比表面積,具備很強的吸附性和化學反應活性.
這是兩種不同的定義.
四、碳酸鎂和稀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MgCO?+2H+=Mg2++H?O+CO?↑
碳酸鎂微溶于水,所以應該寫分子式。水溶液呈弱堿性,在水中的溶解度為0.02%(15℃)。易溶于酸和銨鹽溶液。煅燒時易分解成氧化鎂和二氧化碳。遇稀酸即分解放出二氧化碳。一般情況下微溶于水。
擴展資料:
生產方法
1、由菱鎂礦(MgCO?)與焦炭混合后焙燒得氧化鎂。加水成泥狀后,將CO?通入得碳酸氫鎂,過濾后,加熱濾液得堿式碳酸鹽沉淀。
2、用小火加熱白云石(MgCO?·CaCO?),僅使碳酸鎂分解后粉碎,在0.508~0.609MPa下使之與水和二氧化碳作用,則氧化鎂變為碳酸氫鎂而溶解,此時剩下碳酸鈣,經過濾、加熱而得。
3、將等量的結晶硫酸鎂和結晶碳酸鈉分別溶于10倍量的水中,加熱至60~80℃充分混合,在產生CO?氣體的同時產生沉淀。過濾出沉淀,與70~80℃的熱水混合,再過濾。重復此洗滌過程,沉淀經充分洗滌后于50~60℃下干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碳酸鎂
- 橡膠制品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