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包的歷史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3-05-23分類:橡膠制品瀏覽:92
導讀:17世紀,一開始,它只是一個詞手提袋的實際歷史并非始于17世紀。事實上,如果你看看歷史檔案,你會發現幾乎所有文化中的男人和女人都穿著一些早期的紡織袋和挎包來隨身攜帶他們的物品。...
17世紀,一開始,它只是一個詞
手提袋的實際歷史并非始于17世紀。事實上,如果你看看歷史檔案,你會發現幾乎所有文化中的男人和女人都穿著一些早期的紡織袋和挎包來隨身攜帶他們的物品。皮革、布和其他植物纖維都是人們從早期就開始使用的材料,用來制作各種有用的袋子。
然而,說到手提袋,我們可以追溯到tote這個詞——實際上是tote,意思是“攜帶”。在那些日子里,穿著意味著把你東西放在包或口袋里。這些袋子雖然不太可能和我們今天所知道和喜愛的手提包相似,但似乎是我們現代手提包的前身。
書包的發展歷史?
書包起源于古代裝書的袋子。
從古到今,讀書人都離不開背書的工具。書包就起源于古代裝書的袋子,后來才逐步改進做出了各種造型的書包。
古人背負書籍的工具有很多種,較早的有書篋、書笈之類的書箱,這里篋、笈實際上是一種藏東西的小箱子。西安大慈恩寺有一幅摹刻《玄奘負笈圖》,畫面上玄奘便背負著裝有佛經的行囊,稱為行笈。
?
擴展資料:
“包”最早并不叫“包”,而是叫“佩囊”。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時間最久的包,像鑰匙、印章、憑證、手巾一類必須隨身帶的東西,大都放在這種囊內。因為外出時多將其佩戴于腰間,故謂之“佩囊”。
從文獻記載來看,先秦時人們已有帶包的習慣,即所謂“佩囊之俗”。
唐代時,最能顯示身份的包是“魚袋”。綬囊是裝印信的,而魚袋則是盛放符契這類“身份證”的。唐朝時,官員的身份證明制成鯉魚形,故名魚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時必須佩戴魚符;中央和地方互動,也以魚符為憑信。
- 上一篇:新疆乙二醇廠家有哪些
- 下一篇:計算機二級怎么辦
- 橡膠制品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