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的應用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3-05-01分類:無機化工瀏覽:436
聚苯胺涂層也指涂料,是采用機械涂膜的方法在金屬,如冷軋鋼、低碳鋼、鋁、銅等表面形成均勻完整的聚苯胺防腐膜,其防腐的機理是使金屬鈍化,在金屬表面形成起保護作用的氧化層,且涂覆適合的涂層可以導致腐蝕電勢遷移,從而降低金屬的腐蝕速率。而且因其具有原料易得、合成簡單、無污染、質量輕等諸多優點,而被認為是新一代環境可接受的高效防腐涂料;但PAn不易加工成型,不溶于常規有機溶劑,且純聚苯胺對金屬的粘結性很差,且價格昂貴,利用率低,在實用化中存在一定的障礙。人們通常把聚苯胺作為防腐涂料的添加劑,使之形成聚苯胺系防腐涂料。聚苯胺涂料按物質的不同分為單一聚苯胺涂料、聚苯胺為底漆的涂料、聚苯胺與傳統涂料的共混涂料三類。
1985年,Deberry發現在不銹鋼上電沉積的聚苯胺膜能顯著降低不銹鋼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蝕速率,其實就是單一聚苯胺涂料,即苯胺在酸溶液通過電化學聚合反應直接在金屬電極表面沉積得到聚苯胺涂層。但這種方法難以用于較大的金屬部件。
聚苯胺為底漆的涂料是指在聚苯胺涂層上涂敷傳統聚合物為面漆,與聚苯胺形成復合涂層。它的優點是不需要考慮涂料中聚苯胺的分散性,每一種涂料各自發揮作用。防腐性能則是這些作用的加和,面漆層一般起物理屏蔽作用。美國Los Alamos和NASA的聯合研究小組首次發現聚苯胺可作為中碳鋼的防腐涂料。
聚苯胺與傳統涂料共混涂料是指將聚苯胺粉末與常規涂料成膜物質(如環氧樹脂、醇酸樹脂等)混合后進行涂敷,可獲得聚苯胺共混防腐涂層,此方法是用于研究聚苯胺防腐性能和機理的最多的方法。它不同于聚苯胺為底漆的涂料,涂料的防腐性能是各組分有機相互作用的結果。
聚苯胺除了防腐涂料,還可以用來制備電磁干擾(EMI)屏蔽涂料和抗靜電涂料。高分子的導電性使得涂層對裸露的金屬區域都能起到鈍化作用,而EMI屏蔽的原理是:采用低阻值的導體材料,并利用電磁波在屏蔽導體表面的反射和在導體內部的吸收以及傳輸過程的損耗而產生阻礙其傳播的作用,當導電PAn作為導體材料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金屬導電填料存在的價格昂貴、密度高、容易被氧化或腐蝕等弊端。有人以導電PAn包裹碳基材料為主要導電成分,以熱塑性樹脂為主要成膜物質制備了EMI屏蔽涂料。
聚苯胺防腐機理尚不明確,科研人員提出了很多理論,包括屏蔽機理、電場機理、雙極性涂層機理、吸附機理、陽極保護機理、摻雜劑離子緩蝕機理以及陰極保護機理等。可以肯定的是在氧化態的轉變中,聚苯胺的氧化還原電位遠高于金屬,這是聚苯胺具有金屬防腐能力的原因之一。 聚苯胺在環境pH值≥7時具有完全氧化態(LEB)和半氧化態(EB)結構,這兩種結構的聚苯胺在金屬的防護過程中,只起到一種機械隔離作用,它類似于金屬表面的非金屬涂裝保護這種形式。當金屬表面的聚苯胺有缺損時,對該部位不起到保護作用;而當聚苯胺在環境pH值
- 上一篇:種小麥是用硫酸鉀復合肥好還是用磷肥好?
- 下一篇:漆中毒有什么反應
- 無機化工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