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書寫為什么難度大?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9-02分類:無機化工瀏覽:195
就是功力不夠,功力夠了,就不會對紙筆有所要求!
米芾的《蜀素帖》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古書記載,遠總有蜀素的人,一直在尋找能在自己的蜀素寫出名帖的人,可是,他尋找了數年,找了許多人,就是沒有人敢在蜀素上落筆。
為什么?因為蜀素太澀了,書法功力不強,不深的人,根本就不敢寫。最后他遇見了米芾,米芾了解后,欣然落筆,遂成就了流傳千古的《蜀素帖》。
初學習書法的人,剛接觸宣紙都會有這種難處。你可以選擇用宣紙練習,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熟悉了宣紙的特性,你也就不懼怕宣紙了,但是成本太高了。也可以不用宣紙練,使用毛邊紙之類的廉價紙練書法,等到你的書法功力深了,再去寫宣紙,也不成問題了!
@祥爺 【用宣紙書寫書法藝術性強、好看,但創作難度大】
書法的創作,用宣紙最為適宜,但難度加大了。
一.宣紙是造紙術的門類,是中國古時“四大發明”之一,中國是紙的創造者。
二.書法創作用紙以宣紙為最佳。
三.宣紙的作用在于拉力大,具有潔白、吸墨、光華,特適合書法書寫與創作。
四.宣紙的制成,由尚好的原料如天然的擅樹皮等。
五.關于制作宣紙的生產過程,還有一段小故事:蔡倫的弟子孔丹在安徽以造紙為生,他偶然看倒在在河邊的一棵檀樹,年歲已久,該樹的樹皮被泡的腐爛呈白色,便從中受到了啟發,于是就選用了檀樹皮做作原料造紙,因為產地在宣城,便命名為宣紙。
其實用宣紙創作書法并不難,只要掌握好了書寫知識,變難為易。
宣紙能保存上千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開門直接給答案,宣紙能保存上千年的根本原因是:原材料使用自然淘汰之法,剔除了所有易發生變化與反應的有機物,僅保留了纖維部分,且所有生產過程均無添加,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使得其在后續的自然存續時間里,性質非常穩定,既具有了抗蟲性,又具有了抗腐性,故而能夠保存長達1050年以上。
這種結論,是在近代業內科研人員的實驗室模擬環境下,經過實驗而得出的數據,說服力很強。
據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劉仁慶先生10多年前的實驗研究表明,原紙能夠保存上千年的原因,具體包含如下一些方面:
一是宣紙材料自身的特殊性。宣紙耐久性好的主要原因是與紙的pH值有著密切的關系。成品宣紙的PH制在7.1~8.4之間,呈弱堿性,這種特性對于在空氣中的穩定是有利的。
二是基于青檀韌皮纖維本身的優異性能。研究表明2-4年生的青檀樹皮采剝之后,最適宜宣紙的制造,祛除雜質后的纖維穩定性很好,同時也能最大化襯托水墨的表現力,因此,深入地研究青檀的栽培、生長、砍伐、對于宣紙的生產發展,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三是青檀樹皮與稻草的隨意堆積而成的網狀結構特點。這種網狀結構,是由個頭較大的檀皮纖維空隙間填補上細小一點的稻草纖維之后,形成接觸面更多的鏈接狀,有利于紙張的韌緊度,長時間保存不至于粉化、松散。
四是宣紙的材料構成中,對于常見的紙張蛀蟲不具有吸引力。劉教授的實驗采集了不同的“書蟲”共56條,經過與多種紙張的“同時共存”對比實驗之后,得出結論,最為常見的2種蛀蟲感興趣的是蛋白質及淀粉類食物,而對檀皮與稻草的纖維部分“不合胃口”,因此使得宣紙更不易生蟲,但這種“不易生蟲”是相對的,在蟲子有機可乘的作品一類紙張保管中,因后續可能因裝裱等原因帶入了其他物質的話,作品被蟲蛀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強的。
實驗概述:
劉仁慶教授當時的實驗是采用了美國國家認可的標準“達比法(tappi)進行的,把幾種參與實驗的紙張,放在105±0.5°的熱恒溫箱中,這種標準是烘烤72小時相當于自然環境中的25年。
當時的樣紙選用了7種,經過126天之后,除了3種宣紙之外,其余的4種其他紙張全部損壞,而宣紙的結構內部的青檀皮與稻草的纖維結構變化并不明顯,因此得出結論126÷3×25=1050年。
也就是說,模擬實驗證明了宣紙在自然環境中存放1050年之后,其結構與特性仍沒有多大改變。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常說的“紙壽千年”這句話,結合該實驗的結果,并不是說宣紙到了1050年之后就會壞掉,而是科學地論證了,在環境適合的自然狀態中,宣紙經歷1050并不會壞掉,至于到底多少年才肯定要壞,后續沒有人再做更多的模擬實驗去論證了。
然而,1050年的時間,作為一張宣紙,作為今后科技越來越發達的現實社會,這個壽命也足以夠用了!
紙壽千年就是個大概數,目前人們看到最古老的紙是西漢早期的,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基本就是被最初發明的紙。古語說紙的壽命通常是“紙壽千年”。我覺得其壽命長短要看兩點,內決定原因和外影響原因。
內在原因是制造工藝和原料。我國的紙應該發明于秦漢時期,是古人用繩頭碎布之類(大麻、苧麻纖維)為原料制作的麻紙,或者以廢繭絲纖維制作的動物纖維赫方紙。
《說文》對紙字的解釋是: 紙,從系,氏聲。系就是絲,應該源于赫蹄、方絮那種由繭絲之類的動物纖制成的薄而小、名而貴的紙張。但大宗的紙張制造還是選用資源豐富的麻和樹的韌皮層纖維來制造。大體過程是:原材料的水泡發,切碎,堿浴,蒸煮,舂搗,懸漿,簾抄,脫水,干燥和砑光等步驟。
由于這些動、植物纖維是天然生成的,雖然分子較大,結構卻非常穩定,能在自然界長期存在。這就是它能夠長久存在壽逾千年的最主要內在決定原因。如果是現代人工化學合成的有機纖維,它的分子也比較大,卻極不穩定,如果暴露在陽光下,被紫外線照射一段時間就開始老化碎斷,何談千年之壽呢。
另外制造過程的堿浴、蒸煮、舂搗和懸漿工序也非常重要,它的作用主要是徹底去除原料中的非纖維成分,以改善纖維韌性,去除得越徹底,后期成品越不易腐爛和蛀蝕。這是壽逾千年的另一個內原因。純粹的天然纖維畢竟是有機物,終將會被細菌分解掉的,這就引出了影響它壽命長短的外影響原因了。
外在原因基本上是紙張成品所處的存在環境。潮濕多氧的存在條件,尤其是潮濕肯定是不利的,因為會滋生大量的細菌微生物。他們是分解有機物包括紙纖維的主要力量,無可阻擋。但是一些通風干燥的洞藏,或者密閉絕氧的墓葬、窖藏則能很好地抑制細菌的滋生,使紙張能長久存在。
目前發現最早的漢紙就是以大麻、苧麻纖維為主的麻紙,其中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是西漢文景之治時期的,為最早。甘肅敦煌洞藏,居延關關塞遺址,西安灞橋墓葬等都出土許多成熟的西漢麻紙,雖然纖維粗些卻都完全可以用于正常書寫。
這類主要由植物纖維抄制的,無礬和膠添加的麻紙或其它樹皮草桿紙也叫叫生紙,適于書寫繪畫,初期纖維略粗而已,后來已經被極大改善。
宣紙的含義有兩個。一個是宣德紙,產生于宋末,由青檀樹皮配稻草制成,成熟于明宣德年間,也就是的現代意義上的宣紙。它開始分生宣紙和熟宣紙,纖維比較細短
適用于不同風格的書畫創作,優點雖有很多,但誕生時間遠不足千年,不談。
另一個宣紙是唐代宣州的貢紙,主要原料是構樹皮等植物纖維,在工藝上比漢代有了很大的改進,質量性能要遠比漢紙高,當然這個宣紙跟麻紙類似,也是植物纖維類生紙,卻比漢代原始麻紙好很多,壽命已經超過千年,將來超過漢麻紙太輕松了。單就目前古紙發現情況看,宣紙(生紙)具有極長的壽命,保存得法輕松過千年!
綜上就是宣紙(古代生麻紙和宣州貢紙等)能保存千年的根本原因。復述如下:
1、紙的原料須是天然動、植物纖維,沒有人工化學合成,沒有其他復雜添加劑。
2、制造過程中徹底去除非纖維物質。
3、保存環境多氧和潮濕盡量避免。如果多氧環境無法避免,就盡量保持干燥,以避免滋生以纖維為食的細菌對它的分解。
- 無機化工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