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氮肥,氮肥屬于微量元素肥料嗎?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7-17分類:無機化工瀏覽:133
答:微量元素包括鋅、硼、鉬、錳、鐵、銅六元素。都是作物生長發育必需的,僅僅是因為作物對這些元素需要量極小,所以稱為微量元素。在20世紀50~60年代以施用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情況下,微量元素缺乏并不突出,隨著大量元素肥料施用量成倍增長,作物產量大幅度提高,加之有機肥料投入比重下降,土壤缺乏微量元素狀況也隨之加劇。但是不同土壤質地,不同作物對微量元素的需求存在差異,應根據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確定其豐缺情況,做到缺素補素。一般情況下,在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低時易產生缺素癥,所補給的微量元素才能達到增產效果(表7)。
表7 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豐缺指標
微量營養元素在作物體內多數是酶、輔酶的組成成分或活化劑,對葉綠素和蛋白質的合成、光合作用或代謝過程,以及對氮、磷、鉀等養分的吸收和利用等均起著重要的促進和調節作用。作物對微量元素的需要量雖少,但在缺素或潛在缺素土壤上施用相應的微肥,可大幅度提高作物的產量和改善農產品的品質。試驗證明,鉬肥對豆科作物,硼肥對甜菜、油菜、棉花和蘋果、柑橘、楊梅等果樹作物,鋅肥對水稻、玉米、果樹、蔬菜,錳肥對小麥、煙草、麻類等作物,銅肥對小麥、水稻等作物,都有增產作用,一般增產10%左右。在嚴重缺素的土壤上,施用相應的微肥甚至可成倍增產。在微量元素缺乏的土壤上施用微肥,除提高產量外,還有改善產品品質的作用。此外,施用微肥還能增加作物對病害、低溫、高溫和干旱等的抗性,但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過高或微肥施用過量,均可嚴重降低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冬小麥的需肥規律是什么?如何調控冬小麥氮肥施用?
謝謝,回答了,我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農民,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第一是底肥,要充足,保證小麥冬前的生長,壯苗,壯根多分蘗,并且要保證小麥的正常越冬。第二是返青拔節孕穗期,要施肥澆水,提高小麥的有效分蘗,最遲在四月二十日前,每畝施用二十五千克的尿素,施后澆水,在小麥揚罷花,進入灌漿期每畝施入二十千克的尿素,再澆一次水結合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灌漿有肥又有墑,小麥籽包穗又方,使小麥穗大籽粒飽滿產量高。
小麥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大,年產量占到了我國糧食總產量的25%,尤其是冬小麥,秋季播種很好地適應了小麥的生育規律,充分利用了光熱資源,提高了復種指數和土地利用率,所以我國的小麥以冬小麥種植為主,冬小麥種植面積達到小麥總面積的八成以上。
施肥,是決定冬小麥產量的重要因素。而在肥料的施用上,氮肥施入量的居高不下與較低的氮肥利用率之間的矛盾一直困擾著冬小麥的生產、影響著冬小麥產量的發揮、制約著冬小麥的種植效益。
冬小麥的需肥規律是怎樣的?如何解決冬小麥種植中的施肥問題、調控好氮肥的施用呢?
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表明,調整冬小麥的施肥結構,嚴格按照冬小麥生長發育對養分的需求規律進行合理配肥,在保證有機肥施用量的基礎上穩磷補鉀,適當限氮并實行氮肥后移技術,是實現冬小麥健壯生長、提高冬小麥品質和產量的重要措施,特別是能夠實現氮素的均衡供應,減少氮素損失,從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一、冬小麥的需肥規律冬小麥一般于十月一前后播種,其生育期較長,是一種需肥量比較大的糧食作物。其營養生長期主要包括發芽出苗、發棵分蘗、越冬春化、返青起身、拔節等階段,這一時期施肥的目的是促分蘗以增加畝穗數。其生殖生長期主要包括孕穗抽穗、開花揚花、灌漿成熟等階段,這一時期施肥的目標是增加穗粒數和籽粒重量。
1、冬小麥的需肥規律。
據實驗測定,在常規種植條件下,每生產100斤小麥籽粒需要從土壤中吸收3斤左右的純氮、1.2斤左右的五氧化二磷、3斤左右的氧化鉀,吸收的氮、磷、鉀養分的比例約為3:1:3。當然,冬小麥對各種養分的吸收量因品種、土質、氣候、耕作管理技術不同而有所變化,隨著產量預期的提高養分的需求量在一定范圍內也會相應地增加。
2、冬小麥對養分的需求特點。
冬小麥不同的生育階段對各種養分的需求比例和需要量也是不同的。
對氮養分的需求特點,在出苗時期需氮量是比較大的,可占到整個生育期總需氮量的四成左右。自拔節至開花階段又出去了一個需氮高峰期,這一時期吸氮量又占到整個生育期需氮總量的近四成。其他階段對氮養分有需求,但量較小。
對磷、鉀養分的需求特點,在整個生育期所需的總量中,分蘗階段吸收量約占三成,生長到拔節以后需要量開始急增。磷養分在孕穗至成熟時期需求量最多約占總需求量的四成。而鉀養分在拔節至孕穗開花時期需求量最多,約占總量的六成,其中在開花階段需鉀量最大。
3、冬小麥各生長階段的養分布局。
冬小麥的生長發育對三大養分元素的需求特點決定了各生長階段養分的合理布局。
冬小麥生長的初期促進根系發育和幼苗分蘗生長以培育壯苗是關鍵,這就需要較多的氮養分和適量的磷、鉀養分以滿足苗期生長的需要。
冬小麥生長到前中期,即拔節至開花時期,是需要養分量最大的階段,促分蘗、增穗數,壯莖桿、促粒數都需要充足的養分作保障,尤其需要較多的氮、鉀養分。
冬小麥生長到中后期,即抽穗至成熟時期,需要連續的養分供應,防止養分不足出現早衰而影響光合效能是重點,足夠的氮、磷養分是促進灌漿、實現籽粒飽滿增加粒重的基礎。
4、種植冬小麥的施肥原則。
冬小麥的一生長達250天左右,漫長的生育期始終需要各種養分來維持各階段的正常發育,這就需要按照以上需肥規律和特點,結合有關肥料的實際利用率進行配方施肥并合理安排基肥施用量及追肥時機和追肥用量。
一般情況下,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按需求配合施用氮、磷、鉀化肥,基肥用量可占到總用肥量的六成至八成。追肥要根據苗情宜早期追施,追肥量可占到總用肥量的四成至二成。可結合實際于冬前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節期、孕穗期進行適當追肥,壯苗是關鍵,要防止麥苗旺長和徒長。
二、冬小麥施肥中如何調控氮肥用量呢?1、冬小麥種植傳統氮肥方式的弊端。
冬小麥種植,在傳統的肥料應用上,種植戶為了達到高產的目的一直是重施氮肥,使氮肥用量居高不下,而且往往耕種時全部作基肥施入,頂多分兩次施入,一次是于秋季播種前在耕地時將一部分氮肥作為底肥耕翻于土層中,而另一次在第二年春季澆水時將氮肥追施于麥田。有的還會在冬前澆越冬水時追施氮肥。
這種傳統的冬小麥種植的施肥方式,使氮素化肥全部施入了底肥、追施到小麥的苗期,造成的后果是,由于氮肥施用過于集中,會使麥苗發生的無效分蘗過多而導致群體過大。由于前期麥苗旺長、徒長,當生長到中期時麥田就會過于郁蔽。又因前期氮素養分過于消耗而導致后期脫肥而導致早衰,這種就很容易發生倒伏而嚴重降低產量和質量,甚至會造成絕產,施用的氮肥勞而無獲,使氮素養分白白損失浪費掉。
2、冬小麥種植氮肥二次分施的益處。
為了解決傳統氮肥施用過于集中使前期麥苗空耗養分旺長徒長而倒伏、后期脫肥早衰而影響灌漿成熟導致減產的不當做法,經過實踐探索,采取氮肥后移技術是提高氮肥有效利用率、充分發揮氮素肥效、促進冬小麥增產提質的重要手段。
方法是將氮肥進行分期施用,將氮素化肥的一半用作底肥于耕種時施入土壤,另一半作為后期追肥施用。同時將追肥的時機也往后推延,也就是春季追肥的時間也進行后移,可后移到小麥拔節期進行追施。對于土壤肥沃、種植的冬小麥品種分蘗率、成穗率高的麥田,可后移到拔節中期至旗葉露尖期間進行追施。
這樣安排氮肥的施用,好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可以很好地控制春季麥苗的徒長和無效分蘗的增多,使中期的麥苗健壯并有效增加有效分蘗的成穗率。同時,合理的群體、粗壯的苗情有利于光合產物的積累并向籽粒蓄積而促進灌漿和粒重。
二是合理的氮素養分的分配,能夠促進小麥根系向土壤深層次生長而提高生長后期根系的吸收養分、水分的活力,從而延緩小麥植株的衰老、提高粒重和產量。
三是有效地調節了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存期間養分的平衡,減少了不必要的養分浪費,在維持葉莖生長增強光合作用的同時,促進了麥花的發育,從而增加了穗粒數。
四是氮素養分的合理分配,使養分更好地滿足了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需求,實現了協同并進,大大提高了小麥籽粒蛋白質的含量,從而在提高產量的同時改善了小麥籽粒的品質。
五是氮肥的分期施用、適當的后移追肥,避免了集中施用時大量氮素的流失、淋失,在減少氮素養分浪費、提高養分利用率的同時減少了環境污染。
三、冬小麥氮肥后移高產施肥技術方案在選用良種、實施高產配套耕種、管理措施的基礎上,按照產量目標對氮、磷、鉀養分的需要量計算相應化肥的施用量,對于一般肥力狀況的種植地塊,將全部有機肥、50%的氮肥、磷肥及鉀肥的全部作為基肥施用,將剩余的50%的氮肥用于翌年春小麥拔節期的追肥。
對于肥力狀況良好的種植地塊,將全部的有機肥、40%的氮肥、50%的鉀肥、全部的磷肥作為基肥施用,將剩下的60%的氮肥、50%的鉀肥于翌年春小麥拔節期進行追施。
另外,為了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可將1公斤硫酸鋅和適量硫素化肥一并施入基肥中。
總之,科學施肥是提高冬小麥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條件之一。冬小麥的生長發育對各種養分的需求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種植冬小麥就要實現按需配肥、按需供應。尤其是氮肥的施用,需要合理調控,將集中施用調整為分兩次施用并將追肥適當延后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充分發揮氮素肥效、提高冬小麥產量的有效措施。
以上介紹,僅供參考!謝謝閱讀,敬請關注和評論!
- 上一篇:鶴壁華諾這個公司怎么樣?
- 下一篇:適合山東東營種植的高產玉米品種?
- 無機化工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