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大棚種植西葫蘆五年后減產是什么原因?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7-05分類:無機化工瀏覽:126
造成西葫蘆死棵(亦稱“爛脖子病”)的原因:
一是重茬種植。因連作造成有害病菌大量積累,從而引發土傳病害。對重茬地塊包括已搞嫁接的西葫蘆,在定植前應先處理好土壤,每畝用微生物菌肥100斤與有機肥或土雜肥一次性施入地下。
二是重施化肥,忽視有機肥的施用。在整地時就應多施有機肥,或每畝用3500公斤土雜肥,同時加入微生物菌劑30-40公斤。種植西葫蘆缺乏有機肥和微生物菌劑,一是病害多,二是后期容易造成脫肥。產量難以提高。筆者在臨邑縣沙于村于風治的西葫蘆大棚里取土壤進行化驗,有機質才達0.4%,土壤pH植7.2(西葫蘆正常生長所需要的pH值為5.5-6.8),這種有機質極度匱乏的堿性土壤不利于西葫蘆的正常生長。建議在給西葫蘆追肥時每畝用阿維菌素有機肥80公斤+微生物菌劑10公斤,對減少病害,防止西葫蘆“爛脖”病十分必要。
三是定植壟普遍過低。西葫蘆定植壟太低不利于通風,澆水后積水過多,極易誘發“爛脖病”。應提倡“壟上壟”定植辦法,可采取多次培土適當提高壟的高度,澆水后應保持3-5天的晴天,提倡隔行澆水,如第一天澆2、4、6行,第二天澆1、3、5行,澆水后加強通風。
四是重治輕防,不能對癥下藥。許多菜農往往不見病不打藥,有了病亂求醫。在“爛脖病”還沒有發生之前,可用英國鈣+50%根普保(20克)兌15公斤水,葉面噴霧,對剛發生爛脖病的西葫蘆可用40%能治30克+抑菌霉素15克+40%霜潔30克噴灌莖桿(地皮以上),3-5天一次,連續噴灌2次,防治效果比較理想。
沙糖桔謝花后施用尿素追肥有壞處嗎
沙糖桔謝花后施用尿素有,增加果的。大小和甜味的作用。
開始謝花時施用,施復合肥加尿素等,多果則多施,少果少施,能顯著提高座果率。一般株產25公斤,每株施復合肥0.2-0.4公斤為宜。但要注意控制夏梢的萌發。夏梢期供給幼果養分,采用根外追肥補給。
秋梢肥
培養結果母枝是一年施肥重點,應是全年施肥總量的30%-40%,以速效氮肥為主,可配合腐熟有機肥,在放梢前10-20天施下。施肥應結合灌溉,才能使秋梢抽吐齊一。如果埋干花生麩或干雞糞等,一般要提前40-60天,方能起到攻秋梢的作用。此次秋梢肥也可留少量作壯梢肥在秋梢萌發后或轉綠期施用。
花芽分化肥
一般在11月份花芽分化前施入,主要埋土雜肥、有機肥或翠姆復合肥,主要作用是促進柑桔花芽分化。
采前(后)肥
老樹、弱樹、掛果多的樹、遲熟種(蕉柑等)可在采果前或采后施一次速效肥,促使植株樹勢早恢復,減少冬季落葉,以利花芽分化,青壯樹可不施這次肥料。采果后全園客土一次,特別是根系淺生的水田柑,培土有利于保護根群過冬,增加營養面積和肥分。
應該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
肥料是決定玉米產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補種改種玉米增產的關鍵技術因素。施肥量、方法、施用時間關系到充分發揮肥效,避免有效養分的流失和浪費。據研究,補種改種晚夏玉米施肥的基本原則是:有機無機配搭,底肥、追肥并重;氮、磷、鉀為主,微肥為輔;攻稈肥為主,攻穗肥為輔。應廣開肥源,積極利用農家肥,提倡無機肥與有機肥配合施用。根據玉米生長發育各階段對肥料吸收利用的規律,結合當地土壤肥力狀況,實行配方施肥,是奪取補種改種玉米高產的重要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1)玉米高產的需肥量和施肥量 玉米對氮、磷、鉀的需求數量和比例,與土壤能供給的數量和比例存在著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在生產中主要是通過合理施肥進行調節,做到供需平衡,以促進玉米的生長發育。
玉米的施肥量,在一定范圍內隨著玉米產量要求的提高而增加。主要應根據玉米品種的需肥狀況、土壤供肥能力、肥料種類、性質、成分以及雨量、溫度變化等因素,考慮當地肥料利用率,并結合群眾的生產經驗來確定。一般可按下列公式計算施肥量:
據研究,每形成100千克籽粒需要氮2.4千克、磷(P2O5)0.96千克、鉀(K2O)2.1千克,還需補充一定的鋅。玉米苗期對磷肥特別敏感,拔節前后對鉀肥敏感,抽雄前對氮肥敏感。從吸收強度分析,玉米氮磷吸收的最大強度時期,出現在小喇叭口至抽雄,即雄穗小花分化—雌穗小花分化的性器官形成期。夏玉米前期吸收氮素80%~90%,后期吸收10%~20%;鉀吸收的最大時期,出現在大喇叭口至抽雄期。根據這一特點,對氮肥的施用,夏玉米則應重視底肥與苗肥,早施穗肥,以40%、30%、30%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2)施肥技術 災區以紫色土和黃壤為主,土壤養分含量的總趨勢是普遍缺氮和磷,大部分土壤缺鉀和微量元素。據研究,當土壤中速效養分含量中的堿解氮低于20毫克/千克,速效磷低于10毫克/千克,速效鉀低于50毫克/千克時,玉米生長發育將受到嚴重影響,增施氮磷鉀肥料,有顯著的增產效果。補種改種玉米以一底二追、肥水耦合的施肥技術較為經濟高效。施肥技術如下:
施足底肥:底肥應遲、速并重,以磷促根,以肥調水。據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玉米幼苗在1葉后,外源養分的加入縮短了出葉間隔時間,提高了幼苗相對生長率,3、4葉時外源養分的供給顯著地增加了株高,3葉以后,施氮對葉面積的增加有顯著的影響,玉米幼苗離乳期(開始完全依賴外源養分)的葉齡為4.1~4.7葉。說明底肥對促進幼苗生長具有重要作用。補種改種玉米底肥應占到總施肥量的40%左右,一般窩施作種肥用。山區有將廄肥或堆肥撒施耕翻在地中作基肥,留少部分作種肥的習慣,在有機肥較多的地方是可行的。有機肥少的地方,則應大力提倡有機肥堆漚腐熟后作種肥施用。底肥施用的數量一般是:每畝用腐熟干糞500千克左右,過磷酸鈣25千克,氯化鉀12千克左右,尿素7~8千克,增施硫酸鋅1千克左右,人畜糞水500~800千克,于播種時作種肥施用。未堆漚的過磷酸鈣應同其他化肥一道沖入水糞中對水灌窩,避免燒芽燒根,影響出苗。氮素化肥不宜過多,過多會妨礙直播玉米的種子發芽,造成出苗遲緩,缺苗斷壟,根系發育不良,影響后期籽粒形成,導致減產。水稻改種玉米田以磷肥作種肥,不僅能促進玉米根系生長,使幼苗健壯,而且還能促進雄、雌穗分化。
早追苗肥:苗肥在于促根壯苗,奠定良好的生育基礎。玉米出苗后直到拔節以前,幼苗主要由根、葉組成,莖稈還沒有伸長,第1~6節葉是新器官形成的營養制造和供給的來源,根系是這個階段的生長中心。保持葉片的完整和深綠色,促進根系發達是培育壯苗的關鍵。補種改種玉米苗期生長快,在直播定苗后及時追施苗肥。施肥時做到:偏施小苗趕大苗、促弱苗變壯苗,促進幼苗生長,力爭達到“三葉全、五葉齊、七葉壯”的長相指標,為中后期的正常生長發育奠定良好基礎。施肥量應占總用量的30%左右。遇干旱時應增施1~2次淡清糞水,以保苗為主。苗肥一般每畝用人畜糞水500千克左右,尿素5.4~6千克對水施用。
巧施穗肥:穗肥是指玉米雄穗抽出前的施肥。玉米進入大喇叭口期,雄穗性器官開始形成,生長量顯著增大,雌穗小穗分化,緊接著進入小花分期,此期植株需水肥量最多,是決定果穗大小、粒行數多少、行列整齊度、行粒數多少的關鍵時期,此時對水肥特別敏感,通常稱水肥臨界期。巧施穗肥,滿足玉米植株生長發育對肥水的需要,才能獲得較大的增產效果。這次追肥以氮肥為主,施用量占總施肥量的30%,每畝用尿素5.4~6千克。關鍵是施肥時間,可按葉齡法計算,在全展葉12~13片,可見葉16~18片,見展葉差為4.5~5.0時施用。
- 無機化工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