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肥料真的會傷害土壤嗎?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6-28分類:無機化工瀏覽:101
講個故事吧,人吃飯的時候都會撿自己好吃的去吃,比如好多人喜歡吃肉食,長期吃肉良會看上去身強體壯,如果不怎么吃素食蔬菜的話,維生素就會少,時間長這樣下去,也許就看上去健康,實際上會有一些病變存在。
土壤也是一樣,它需要一些有機質存在,也需要一些礦物質,還需要一些空氣和水分的流通通道?;瘜W肥料就如人吃飯時的肉食,它的作用是讓土壤中的礦物質增加,以方便作物根系能吸收到足夠多的營養。但是如果化學肥料超過一定量,作物不能完全吸收掉,然后就留在了土壤中。這些留下來的肥料會被土粒膠體粘住,使土粒變大。然后土粒之間的空隙就會變小,正好這些土??障妒潜4嫠值牡胤健H绻舸嬖谕寥乐械幕试絹碓蕉嗟脑?,可能會使這個間隙越來越小,或者堵死。一旦堵死,土壤中的水分將沒有可保存的地方,土壤就會變成一大塊一大塊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板結狀態。
而再嚴重一些的話,土壤團粒結構沒有了,團粒間的空隙也會更小或者沒有,這樣,整個土壤就是鐵板一塊一樣,這種板結程度是最為嚴重的。作物的根系幾乎就扎不進土壤,而水分也嚴重不足,作物生長就會受到嚴重抑制。
這也就是說明化肥確實能傷害土壤,只不過這需要一些條件,就是在將土壤團粒結構破壞后,同時有大量肥料沒有被作物吸收留在土壤中,堵塞了土壤中空氣和水分的通道后,這就對土壤有了傷害。
道理我們就不再多講了,那么我們如何才能不讓土壤變成這種情況呢?這就要根據土壤的構成進行調理了。為了不讓留存下來的肥料粘在土粒中,或者已經粘在土粒上的肥料被作物吸收,讓水分有保存的地方,就需要通過有機質的補充來化解,有機質不但可以在轉化過程中吸收一些氮元素,還可以通過有機質使土粒上的礦物質得到分解轉化。就是這么簡單。所以,我們對待土壤就要象對待自己的身體一下,吃肉的同時,還要吃一些蔬菜素食,相互得以補充。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盡量不要過多的施入化肥,夠吸收即可,這樣從源頭我們就杜絕了化肥過多地進入土壤。
農資人實錄為您解決土壤問題,肥料施用問題,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化學肥料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在作物種植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使用不當時會破壞土壤,造成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的改變,從而影響土壤的使用條件。主要表現在:
1,長期單一過量使用某種化學肥料,極易造成土壤板結,酸化,養分結構失衡,降低地力,影響土地使用效能?;适怯筛鞣N鹽類組成的化合物,長期使用會造成土壤中鹽分和重金屬的累積,促使土壤酸化板結,有害有毒物質無法降解,在土壤中殘存累積,最終被植物吸收利用或通過雨水傳遞擴大危害。單一元素的大量使用,會造成土壤營養元素的存在和分布不均衡,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失衡,最終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
2,大量使用化肥,會改變土壤合理結構。土壤的結構是由礦物質、有機質、微生物三部分組成的,大量使用化肥,土壤缺少有機質的補充,有益菌群缺乏優勢性,會導致土壤中 礦物元素和養分結構的失衡,破壞土壤結構的合理性。土壤中的有益生物菌直接參與土壤中物質與能量的轉化,腐殖質的形成和分解等一系列土壤肥力的形成過程?;实牟贿m當使用,會削弱土壤有益菌群與有害菌群數量質量結構組成等方面的力量對比,阻礙和破壞優勢有益菌群的繁殖擴展,導致土壤結構不均衡。
3,劣質化學肥料對土壤的破壞。劣質肥料的養分有效利用率低,土壤應該得到補充的營養元素無法達到要求,殘留的有害物質更會加劇土壤條件的惡化,使得土壤的整體環境質量遭到破壞。
總而言之,在使用肥料時,要注重有機質肥料與化學肥料的合理搭配使用,避免長期過量使用單一化肥,加大有機質肥料的使用占比,推廣使用生物有機肥,改善土壤狀況,使土壤結構、理化性質更加合理,保持土地的可持續性。
- 無機化工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