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和佛教,中國人更崇信哪個?
作者:訪客發布時間:2021-07-11分類:石油化工瀏覽:790
應該是佛教
中國人更崇信佛教。
佛教主要修練的是來生,就是希望在這次人生經歷中好好修煉,轉世能夠擺脫凡世。佛教講究需要幾世才能修行出菩薩.(這一點很受國人歡迎,來世好報)
道教講究修今生,道教中更希望今生就能夠修煉得道成仙,道教中成仙與修煉時間沒有主要關系,而更是需要個人里領悟能力和機緣巧合等等因素。所以道教似乎更具備實際的意義。(但是現實很殘酷)
??道教是在中國形成并傳播的一種多神宗教,在中國古代影響僅次于佛教。道教被認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組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以道作為其追求目標,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國古代道家思想理論的基礎上吸收神仙方術、民間鬼神崇拜觀念和巫術活動而形成。
??它主張清靜無為,長生不老,得道成仙。?淵源?道教雖奉老子為祖師,但其主張與老子、莊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漢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養壽的黃老道。道教的另一淵源是始于戰國、盛于秦漢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遙追殷商的鬼神崇拜。?道教在其逐漸形成的過程中,與當時正進入中國的佛教的互動(佛教對道教的影響以及道家對佛教中國化的影響),也很值得注意。
???發展歷程?道教的發展一般分為漢魏兩晉的起源時期、唐宋的興盛、元明期間全真教的出現和清以后衰落四個時期。?道教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作為道教最終形成的兩個標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經》的流傳,一是張道陵的五斗米道。東漢順帝時(126年-144年),于吉、宮崇所傳的《太平清領書》(即后來所謂《太平經》)出世,得到廣泛傳播。
??到東漢靈帝時,張角奉《太平清領書》傳教,號為太平道,自稱大賢良師,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頗有影響。后來黃巾起義失敗,太平道日趨衰微。同樣是在東漢順帝時,張陵學道于蜀郡鵠鳴山,招徒傳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稱五斗米道。其孫張魯保據漢中多年,后又與最高統治當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響從西南一隅播于海內,遂為道教正宗。
???兩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煉丹術的盛行和相關理論的深化,道教獲得了很大發展。同時道教也吸取了當時風行的玄學,豐富了自己的理論。東晉建武元年,葛洪對戰國以來的神仙家理論進行了系統地論述,著作了《抱樸子》,是道教理論的第一次系統化,豐富了道教的思想內容。
??南北朝時,寇謙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師道”,陸修靜建立了“南天師道”。?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淵認老子李耳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極其崇信道教,道教因而備受尊崇,成為國教。此時出現了茅山、閣皂等派別,天師道也重新興起。在理論方面,陳摶、張伯端等人闡述的內丹學說極為盛行。
???金朝時,在北方出現了王重陽創導的全真道。后來,王重陽的弟子丘處機為蒙古成吉思汗講道,頗受信賴,并被元朝統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權力。而同時,為應對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龍虎山天師道、茅山上清派、閣皂山靈寶派合并為正一道,尊張天師為正一教主,從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兩大派別的格局。
???明代時,永樂帝朱棣自詡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對祭祀真武的張三豐及其武當派大力扶持。此時,道教依然在中國的各種宗教中占據著主導的地位。?清代開始,滿族統治者信奉藏傳佛教,并壓制主要為漢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從此走向了衰落。
- 石油化工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