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眉石化園區規劃圖是什么樣?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7-10分類:石油化工瀏覽:136
1、規劃背景
四川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四川為西部地區的重要戰略地位,從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國民經濟的發展出發,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提出了原油入川,建設四川乙烯及煉油工程的重大決策,以此填補四川和西南地區乙烯和煉油工業的空白,使西南地區工業結構特別是化工、輕工、紡織、建筑、電子、信息等行業得以推動和升級。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由中石油、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共同籌資興建了四川石化基地,基地內規劃了80萬噸乙烯工程、1000萬噸煉油項目及配套公輔設施。2007年8月27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以(現環保部)“環審[2007]332號《關于四川石化基地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查意見》”對四川石化基地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了批復,目前80萬噸乙烯工程及1000萬噸煉油項目均已取得了國家的批復及核準,其中80萬噸乙烯工程已經開工建設,1000萬噸煉油項目也即將動工建設。
國家環保總局(現環保部)對四川石化基地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查意見中明確:“基地規劃區存在地下水環境脆弱、納污水體沱江已無環境容量、大氣環境污染擴散能力差等重要環境制約因素,環境較為敏感,基地選址存在不足。因此,石化基地生產總規模應嚴格限制在1000萬噸/年煉油、80萬噸/年乙烯的規劃目標,不在發展下游產品”。基于此,原在石化基地規劃的相關下游產業必須另擇地選址建設。
為此,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有關專業單位進行了前期工作,將“四川石化基地下游園區”初步選址在成都市南部邊緣的新津縣金華鎮境內;2009年底,根據四川省委、省政府有關指示精神,從四川省各地市州的經濟均衡發展考慮,擬將“四川石化基地下游園區”移出成都,落戶在眉山市境內。
眉山市結合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工業集中發展區的規劃以及園區的建設條件,推薦了彭山縣境內的三個園址{方案一(青龍鎮東側)、方案二(青龍鎮西側)、方案三(彭山縣西南側)};2009年12月23日和24日中國成達工程有限公司會同四川省城市規劃設計部門專業人員赴彭山現場進行實地考察,2010年1月19日相關專家及有關部門人員對現場進行實地考察,最終推薦在彭山縣西南側鳳鳴鎮境內的選址(方案三)。
至此,“四川石化基地下游園區”正式命名為“四川彭山經濟開發區成眉石化園區(石化園區)”(以下簡稱“園區”),園區推薦選址位于彭山縣西南鳳鳴鎮境內,總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北距成都市外環線直線距離50公里,處于成都市區下風向,東北距新津縣城20公里,南隔一8平方公里的綠化臺地距彭山縣城5公里,西南下風向為淺丘陵地帶,周邊無歷史文物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等敏感區域。
此后,中國成達工程有限公司相繼編制完成了《四川彭山經濟開發區成眉石化園區總體規劃》和《四川彭山經濟開發區成眉石化園區產業發展規劃》,規劃總體戰略目標為:到2015年園區PTA生產規模達到100萬噸,聚酯生產規模50萬噸左右,合成材料產業規模100萬噸左右;苯-對二甲苯-鄰二甲苯三大產業鏈配套基本完善;2015年園區產業發展和總體規劃基本形成,石化產業投資規模達到200億元左右,石化產業直接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左右。
13.1石化園區規劃的環境可行性綜合論證
13.1.1彭山石化園區規劃定位的合理性分析
石化園區發展定位為:充分利用四川在資源、市場、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依托四川石化基地煉化一體化的項目,以建設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輻射力的項目為核心,以培育和構建下游產品鏈為重點,實現煉化一體化和石化產品深加工的緊密結合,逐步形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好、資源配置合理、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環境友好的四川彭山經濟開發區成眉石化園區。
石化園區的建設,有利于改善我國石油化工總體布局;有利于加快四川省、眉山市及周邊地區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和優化產業結構;有利于帶動當地及周邊相關行業的發展,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因此,石化園區的建設符合國家西部開發政策,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其規劃定位合理。
13.1.2園區總體發展目標的合理性分析
石化園區發展目標為:到2015年園區PTA生產規模達到100萬噸,聚酯生產規模50萬噸左右,合成材料產業規模90萬噸左右;苯-對二甲苯-鄰二甲苯三大產業鏈配套基本完善,輕重產業結構較為合理,整體布局得以改善,基本實現循環型、集約型、規模化、園區化發展,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石化產業投資規模達到200億元左右,石化產業直接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左右。
相對于石油煉化工業,使用基礎化工產品(苯、二甲苯、乙二醇、辛醇、己二腈、乙烯、雙酚A、丙烯酸及酯等)作原料,從事的二次化學品制造及深加工(產品包括:對苯二甲酸、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苯酐、DOP增塑劑、不飽和聚酯、順酐、己二酸、聚酰胺、己內酰胺、聚苯乙烯、SBS、MBS、聚碳酸酯、環氧樹脂、高吸水性樹脂、苯丙乳液、硅丙乳液、丙烯酸酯類抗沖擊改性劑、齊聚物/光固化涂料、丙烯酸酯橡膠等)――精細化工業相對具有單位產值污染物排放量小、易于治理等特點,且其附加值大。在遠離成都市區的成都平原東部臺地區域的低產、人居分布密度較小的區域從事石油化工中的精細化工是切實可行的。
13.1.3規劃范圍和發展規模的合理性分析
本次規劃區總用地面積約4.33平方公里;到2015年園區PTA生產規模達到100萬噸,聚酯生產規模50萬噸左右,合成材料產業規模100萬噸左右;苯-對二甲苯-鄰二甲苯三大產業鏈配套基本完善。
園區4.33平方公里已經全部布置完畢,確定實施4條產業鏈、12個重點項目,因此,石化園區設置規模是合理的。
13.1.4規劃選址的合理性分析
1、項目選址與區域產業布局符合性論證結論
從產業角度審視本項目的選址,該項目選址與四川省產業發展規劃、成都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產業規劃的發展目標、發展原則、發展重點及空間布局相符合,它符合未來該區域產業的發展,與主要區域產業規劃符合性較好。
2、項目選址與周邊城鎮總體規劃的符合性論證結論
1)眉山城市:石化產業園區選址定點于彭山,將與眉山城市北部高新技術工業區對接、聯動發展,促進眉山市域產業集聚發展,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加快形成眉山――彭山經濟走廊,同時將極大的促進區域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眉山城市發展。由于眉山城市總體規劃完成于1998年,限于當時環境和條件,沒有預料到項目的選址建設,故在空間布局未能考慮這一發展機遇,需要在正在修編的總體規劃中予以考慮。項目選址于彭山,距《眉山市城市總體規劃(1998~2020年)》的規劃建設用地最近距離9896米,遠大于該項目的衛生安全防護距離,從衛生防護角度看是安全的。
2)彭山縣城:項目的建設將促進彭山縣的化工行業向規模化、專業化、高級化方向發展,使其成為彭山縣的支柱產業及主導產業,符合《彭山縣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年)》的產業布局。項目選址距《彭山縣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年)》的規劃建設用地最近距離4072米,遠大于該項目的衛生安全防護距離,從衛生防護角度看是安全的。
3)謝家鎮區、義和場鎮:項目選址距《謝家鎮總體規劃(2009~2030)》的規劃建設用地最近距離2615米、《義和鄉總體規劃(2009~2030)》的規劃建設用地最近距離3276米,大于國家相關規范要求衛生安全防護距離,不會對鎮區居民的生活環境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四川石化基地從內、外環境條件來看,選址總體上是合理的。
13.1.5規劃用地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石化園區將各區域按功能和生產性質劃分成4-6個相對獨立的生產企業入駐化工園區,根據產業規劃使用的主體原料和產出品的不同,規劃出三個主要生產區域:●對二甲苯加工區 (PBT、PTT、PET、PTA)●苯加工區(NL6、NL66)●鄰二甲苯加工區(DOP)。
●石化園區北部規劃為園區行政辦公區和輔助裝置區,主要布置220KV總變;氣體中心;冷凍裝置;生活及消防水系統;生產管理中心;產品研發中心等。
●園區中部主要為各生產裝置區,按產品種類從東向西分別為尼龍生產區;PTA生產區;PTT、PBT、PTT生產區和鄰二甲苯加工區。
●區域南面為各成品倉儲區,該倉儲區兩側分別規劃了運輸道路和鐵路線以之相銜接,以滿足成品的運輸需要。成品倉儲區以南及為園區的鐵路通道區域。園區規劃鐵路由場地東北面彭山站接軌,跨越成昆線和成樂高速公路由東向西進入石化園區。該鐵路線為園區重要組成部分,它將承擔園區95%液體原料;大部分動力煤;和約50%成品的運輸量。
●規劃鐵路以南及為物流區。由東向西分別規劃為原料及成品罐區;化學品倉儲區;動力中心和以之配套的卸煤系統;煤堆場及渣場等區域。該區域承接了石化園區大部分物流的裝卸和儲存量。同時,為滿足公路運輸要求,物流區南面規劃有道路接入,該道路由東向西貫穿該區域并與西面的成新眉快速通道相連。可滿足汽車槽車進入罐區卸車和煤渣運出的需要。
●園區基本呈矩形布置用地,其中利用園區南端的一凹凸地塊規劃布置園區污水預處理廠和火炬系統。
園區突出了功能分區布置,對主要生產裝置用地根據產業規劃使用的主體原料和產出品的不同,規劃出三個主要生產區域以布置按功能和生產性質劃分的相對獨立的企業入駐,生產裝置集中布置在園區中部;北部規劃為園區行政辦公區和輔助裝置區,位于上風向,避免了園區內部污染;將成品倉儲區布置于園區南部,并與規劃的物流區連接,減短了運輸距離;將污水預處理廠及火炬系統布置于園區最南端下風向,避免了對園區內部影響。綜上所述,評價認為四川彭山經濟開發區成眉石化園區用地布局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合理。
13.1.6基礎設施的合理性分析
13.1.6.1物流及運輸方案論證
本專用線新增運量主要樞紐內短途運輸,其次大部分經由各線進入成都北編組站,少部分經成昆線到彭山站。由于本專用線新增運量形成行車量1天5列,扣除樞紐內1天僅3列,對通道能力影響較小,加之渝懷線、遂渝、既有達成線及寶成線通道能力相對富裕,故通道能力可以滿足本專用線新增運量要求。
13.1.6.2管線
1、園區內管線
管線綜合原則上是架空管廊和埋地管網各走廠區公路的一邊,為節約占地,本園區街區建筑紅線間距布置較緊湊狹窄,根據規范,埋地水管間距較大,占地寬,為使各種水管能有地方通過,在緊張地段,對部分荷重不太大的壓力水管可能采用架空敷設方式。
設計考慮了電氣電纜和儀表電纜與工藝供熱管道共架敷設,以節省占地、改善廠容和節省投資;布置合理。
2、火炬系統規劃
火炬排放系統輻射安全距離較寬,為節省占地,初步考慮對各種排放物,其排放火炬位置都集中設置在一處。為實現資源節約,將設置冷凝液回收系統,以盡可能地減少排放。總體分析,火炬系統位于園區最南端,主導風下風向,有利于污染物擴散,不會對園區內部造成影響,但可能影響其下風向較近的農戶,但只要設置合適的衛生防護距離,則此影響不明顯;因此火炬系統位置布設合理。
13.1.6.3供排水工程
1、供水
取水水源為通濟堰干渠地表水(通濟堰引水水源為南河干流地表水),取水地點位于彭山縣謝家鎮通濟堰西干渠樁號14km處,取水規模:石化園區用水量約為10萬m3/d,為保證園區內的工業用水,規劃從通濟堰西干渠取水,在園區外設一座凈水廠,為即將開發的園區供水,一次規劃、分期建設。近期規模應為10萬m3/d,遠期規模發展到12~15萬m3/天。
到2015年,整個石化園區用水總量將達到10萬t/d(3500萬m3/ 年)左右,規劃在通濟堰取水,通濟堰可供水量7.0億m3/ 年;能夠滿足石化園區的用水需要,擁有足夠的水資源支撐能力。
通濟堰西干渠水質常年維持在Ⅲ類,水質能滿足《石油化工給水排水水質標準》的要求。
2、排水
園區生產污水經收集后通過污水干管排入園區南部的污水預處理廠進行預處理,達到污水排放三級標準后通過污水管道排入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處理達到污水排放一級標準后通過污水管道引至岷江下游,在彭山境內(寶珠寺附近)排入岷江。
13.1.7園區移民安置規劃的合理性分析
園區共需征用各類土地總面積4.33平方公里,園區內共涉及搬遷農戶1100戶,3600人。園區設置的隔離帶為500m,涉及搬遷農戶1000人。彭山縣人民政府已作出承諾,在項目入駐園區前完成拆遷安置工作,實行統規統建、統規自建和和貨幣安置三種方式,由拆遷戶自行選擇安置方式進行安置。拆遷安置工作以四川彭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為主體,彭山縣規劃建設和環境保護局、各鄉鎮政府配合實施。安置點初選址于謝家鎮吳埝村,規劃面積630畝。
從上面可以看出,安置方案將需要搬遷安置的人口搬遷至謝家鎮吳埝村。此處屬于彭山縣城市總體規劃中規劃的城市居住區,搬遷安置規劃合理可行。
安置措施及賠償標準按照眉山市及四川省的相應標準執行,在園區發展過程中,將考慮一定數量的人員就業,不能就業的將納入社保范疇,可以保證失地農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安置區域配套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和環保設施,不會引發新的社會問題和新的環境問題。有利于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戰略構想,符合國家現行政策要求,合理可行。
13.1.8環境保護目標的可達性分析
13.1.8.1環境功能區類別的可達性分析
規劃區屬于劃定的工業園區,該區域的環境功能區類別分別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III類水域區;《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的二類區域;《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的3類區域,主要干道兩側±35m范圍內為4類區域。
彭山縣環境保護局將該區域劃定為:水環境:《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III類水域;環境空氣:《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中的二類區;聲學環境:《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的3、4類功能區。
可以看出彭山縣環保局劃定規劃區的環境功能區類別是適宜的,既有利于環境保護,又有利于規劃區的發展。
從報告前續章節的分析可以看出:園區建成后無論從地表水、環境空氣或著是聲學環境均能夠滿足區域劃定的功能類別。
13.1.8.2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結果
預測結果表明:
①在正常情況下,岷江枯期流量達到9.47m3/s,流速0.027m/s,園區正常排水量0.231m3/s(20000m3/d)時,COD排口下游 450m以外可以達標,氨氮排口下游550m以外可以達標。園區考慮回用水40%,排水量0.139m3/s(12000m3/d)時,COD排口下游200m以外可以達標,氨氮排口下游250m以外可以達標.。均滿足混合區(7.5km)邊界斷面達標要求。
②在正常情況下,當岷江實行梯級開發,排放口上下游形成庫區,流速0.015m/s,園區正常排水量0.231m3/s(20000m3/d)時,COD和氨氮在排口處即可達標。園區考慮回用水40%,排水量0.139m3/s(12000m3/d)時,COD和氨氮在排口處即可達標。
③在事故情況下,岷江枯期流量達到9.47m3/s,流速0.027m/s,園區正常排水量0.231m3/s(20000m3/d)時,COD排口下游4.5km以外可以達標,氨氮排口下游4km以外可以達標。園區考慮回用水40%,排水量0.139m3/s(12000m3/d)時,COD排口下游2.8km以外可以達標,氨氮排口下游2.15km以外可以達標。
④在事故情況下,當岷江實行梯級開發,排放口上下游形成庫區,流速0.015m/s時,園區正常排水量0.231m3/s(20000m3/d)時,COD排口下游7.5km以外可以達標,氨氮排口下游550m以外可以達標。園區考慮回用水40%,排水量0.139m3/s(12000m3/d)時,COD排口下游900m以外可以達標,氨氮排口下游200m以外可以達標。
13.1.8.3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結果
項目廢水站及生產裝置區和貯罐區均按要求進行了防滲處理,正常工況下,項目廢水不會進入到地下水體中,不會造成地下水污染影響。在毛河、岷江與項目相關的河段,區域水文特征為地下水向地表水排瀉補給。因此,項目所排放的達標廢水排入岷江后,污染物不會再滲透進入地下水體內,也不會造成地下水污染影響。
綜上所述,項目正常工況下,項目廢水不會滲透進入地下水體,不會造成地下水污染影響。
13.1.8.4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結果
(1)在正常工況下,園區規劃污染源對評價范圍內各敏感點SO2、NOX、PM10、總烴與TVOC的貢獻影響都較輕微。
(2)在評價區域內,PM10本底濃度的占標率已較高,疊加后日均濃度最大值雖未超標,但也接近GB3095-1996二級標準,所剩環境容量較小。
(3)廠界濃度預測結果顯示,受規劃園區中低架源(源高低于100米)影響,園區西側近距離處(500米以內)濃度影響最大,其次為北側,東側影響最低,且隨著距離增加,廠界濃度呈遞減趨勢。園區廠界外1000米以外則主要受高架源(源高大于100米)的影響,廠界南側濃度最高。
13.1.8.5聲環境影響評價結果
預測結果表明:
①主干道:晝間交通噪聲70dB等值線在2009年、2020年距路中心線均小于10m;晝間噪聲60dB等值線在2009年、2020年距路中心線均小于20m;夜間交通噪聲50dB等值線在2009年、2020年距路中心線均小于30m。
②次干道:晝間交通噪聲70dB等值線在2009年、2020年距路中心線均小于10m;晝間噪聲60dB等值線在2009年、2020年距路中心線均小于20m;夜間噪聲50dB等值線在2009年、2020年距路中心線小于30m。
綜上所述,通過合理布局,工業區工業噪聲和交通噪聲對區域環境影響較小。
13.1.8.6石化危廢送四川省中明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的環境可行性分析
(1)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石化危廢送四川省中明環境治理有限公司進行最終處置過程中會產生有組織和無組織的有毒有害氣體,無組織有毒有害氣體通過收集,和有組織氣體合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填埋處理產生有毒有害氣體通過收集通過無害化處理工藝達到無害化要求。焚燒產生的煙氣通過急冷盡最大可能避免二惡英產生,酸性物質通過除酸塔除酸,煙塵通過除塵器處理,使煙氣達到排放標準最終排放。因此石化危廢送四川省中明環境治理有限公司進行最終處置給大氣環境造成的影響是有限的。
(2)對地表水的環境影響
石化危廢送四川省中明環境治理有限公司進行最終處置,填埋場滲濾液收集和臨時貯存產生的滲濾液通過收集進入滲濾液處理工段,處理達到車間標準后送入全廠污水處理站,處置中心的初期雨水、地面沖洗水、設備沖洗水收集進入全廠污水處理站,經過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排入水體或者在處置中心內回用。因此石化危廢送四川省中明環境治理有限公司進行最終處置給地表水環境造成的影響是有限的。
(3)對地下水和土壤的環境影響
石化危廢送四川省中明環境治理有限公司進行最終處置,臨時貯存的庫房和填埋場按規范要求設置防滲工程,滲濾液得到有效收集;處置中心內部初期雨水也通過收集進全廠污水處理站。因此石化危廢送四川省中明環境治理有限公司進行最終處置給地下水環境和土壤造成的影響是有限的。
(4)對聲環境的影響
石化危廢送四川省中明環境治理有限公司進行最終處置,動力設備泵、風機、交通運輸工具產生的噪聲對中心內職工有一定的影響,由于中心外圍1000米范圍內無居民居住,所以對外環境的噪聲影響是有限的。
綜上所述,在四川省中明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臨時貯存、綜合利用、焚燒、安全填埋的污染控制措施的技術要求實施,石化危廢送四川省中明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從環境的角度上看是可行性的
- 石油化工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