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經濟發展受到了哪些影響?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5-20分類:石油化工瀏覽:149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的力量,也承擔了比蘇聯更大的經濟壓力。大家都知道蘇聯和美國當年都是超級大國,蘇聯為了和國家競爭,就非常重視軍事的發展,但是忽視了經濟的發展,最后經濟支撐不了軍事的發展,最終解體。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很多的東西,也繼承了蘇聯的問題,經濟就是最大的問題。
美國和西方國家在俄羅斯建立的時候,害怕俄羅斯再次成為第二個蘇聯,所以在經濟上對俄羅斯進行了很多的限制,俄羅斯在建立的時候真的是內外交困。俄羅斯經濟繼續滑坡,產生了更大的危機,俄羅斯經濟瀕臨崩潰邊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在下降,失業率也是居高不下。
后來俄羅斯終于找到了一條可以發展國家經濟的道路,就是把自己國家的資源尤其是石油出口給其他國家。就算是曾經的老對手美國也無可奈何,因為美國自己也是很缺少石油,也要購買俄羅斯的石油,俄羅斯的經濟一下子就打開了局面,終于走出了困境,現在也是一個經濟大國。
但是在新的時代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又遇到了瓶頸,石油作為不可再生的資源,不可能一直都有。于是很多的國家都在尋找新的能源來代替石油,通過一些新的技術來代替石油,作為俄羅斯國家的經濟命脈,俄羅斯經濟上的優勢正在消失,如果沒夠新的發展,俄羅斯將會再次陷入困境。
蘇聯時期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陣營擁有截然不同的經濟體系,并都可以實現內循環,計劃經濟并不一定比市場經濟差,反而能夠實現高速工業化(蘇聯用了兩個五年計劃),問題在于蘇式計劃經濟受戰時體制影響太深,同時作為一個新興國家(蘇聯在20世紀30年代才完成工業化,這是沙俄幾十倍的工業成就,二戰后產值卻仍然只有美國一半),美英法日德蘇六個主要工業區中五個與蘇聯敵對(尤其美、日、英,法國戴高樂、德法歐共體跟美國偶爾杠一下),迫于冷戰壓力,還將過多資源向重工業傾斜,遲遲沒有調整(不一定要改成市場經濟,但長期此類計劃經濟是吃棗藥丸的),此時依賴經互會國家的內部分工,蘇聯輕工業品只是偶爾出現調配失誤;同時,蘇聯在東歐國家強推蘇聯模式,使其失去自身經濟模式探索,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經濟雖在中前期高度發展迎頭猛追(沙俄和東歐都遠遠不如美英法日德),但禍根已經埋下。 蘇聯后期,隨著政治日益腐敗,資源錯配層出不窮,蘇聯自上而下的計劃經濟體制很難對此情況自我調節(都說共產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領導人犯傻倒大霉),同時物流體系已經老舊,雖然蘇聯高層不作為,但由于國際油價上漲帶來的大量外匯(蘇聯并不依賴石油,至少在中前期如此),蘇聯的經濟和冷戰中的攻守形勢處于巔峰時期,80年代,蘇聯日益腐敗,隨著油價回落、太空競賽、東歐劇變,蘇式計劃經濟體制已經十分孱弱,官僚特權階層大肆貪污屢見不鮮。 戈爾巴喬夫上臺后,蘇聯內部矛盾已經極為突出,西方的和平演變,又使蘇聯百姓(輕工業和娛樂業,蘇聯長期不重視)和內部高層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念頭(蘇聯官僚和百姓的生活水平差距比起西方資本家非常小),蘇聯開始謀求市場化改革,說要改也不是不行,但蘇聯市場化改革太過抽風,過于激進,出現物資緊缺(大量物資被官僚倒入黑市哄抬價格)、物價飛漲;其后的私有化改革中,蘇聯官僚階層以贓款低價侵吞大量國家優質資產。同時,蘇聯提升地方政府的力量,最終,在來自上層的革命中(蘇聯百姓超過70%希望保留蘇聯,可高官卻有77%希望走資本主義道路),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休克療法”(蘇聯瘋狂的市場化改革計劃)仍在繼續,隨著解體后的政治混亂及經濟體制的變化,大官僚搖身一變成為俄羅斯經濟寡頭,還有部分前蘇聯官僚販賣國家資產卷錢外逃,由于解體造成的產業鏈破碎(各加盟國間的產業分工瓦解)加上對西方開放市場,俄羅斯弱勢產業(一些輕工業)迅速被西方擊垮,軍隊的混亂造成社會動蕩,俄羅斯并沒有獲得西方承諾的經濟援助,反而被持續敵視,如今國家極端偏向重工業(工業化水平倒退)、墜入資源陷阱綜上所述,蘇聯解體帶來的問題有:1.黑惡資本外逃,出現經濟寡頭2.產業鏈破碎,失去可內部循環的經濟體系(在西方敵對下自循環很重要)3.社會高度動蕩,拖累經濟發展4.陷入資源陷阱
- 石油化工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