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和石油的形成原料有什么區別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2-12分類:石油化工瀏覽:247
煤的形成原料是植物、石油的形成原料是各種有機質
煤主要由過去的植物特別是樹木長期在地下復雜的環境中形成的。而石油是靠海或者湖泊里的浮游生物死亡后在水底沉積演化而成。
石油是如何產生的
目前普遍認同的理論是,埋藏在地下的遠古時代未被細菌分解的有機物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經過幾百萬年的演變,形成了可供開采的石油。微生物將地表以下的有機物轉化為碳氫化合物,剩下的埋藏在深層地底的有機物則在溫度和壓力下經過分解及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石油。通常具有商業價值的油田都位于地表以下500米-700米深處,最深的油井在約6公里深的地底。而10公里以下的更深處則根本不會有石油或天然氣。 肯尼認為,淺層地表形成的低壓條件更容易產生甲烷,而不是較重的碳氫化合物。他在實驗室中將氧化鐵、卵石和水加熱至900攝氏度高溫時得到重碳氫化合物。據此他認為,穩定的石油只有在30000個大氣壓條件下,也就是100公里以下的地底才能形成。 不過,即使肯尼關于石油形成的理論只有部分正確,也可能為石油勘查工作打開一扇新的探索之門。
什么動物、植物的。確切的說是微生物!!我是大慶的采油工啦~~石油的生成 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是非常寶貴的礦產。石油是由碳(c)、氫(H)和少量的氧(O)、硫(S)、氮(N)等元素構成的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 人類對于石油生成的認識,是在勘探和井發石油礦藏的實踐中逐步加深的。從18世紀70年代到現在,人們對石油生成問題,先后提出了幾十種假說。按照生成石油的物質的不同,可以把許多種假說歸納為兩大學派,即無機生成學派和有機生成學派。 無機學派認為石油是無機物變成的。有機學派則認為石油是有機物變成的,即由動物和植物的尸體在適當的環境下變成的。長期以來;兩大學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無機學派曾盛行一時,到了20世紀以來,有機學派則占了優勢。 目前,大體上可以說生成石油的物質既有動物也有植物;而以低等微體動、植物為主。生成石油的環境既可以是海相沉積,即石油是在海洋環境下的沉積物中生成的;也可以是陸相識積,就是在陸地上的湖泊環境下的沉積物中生成石油。 石油的生成過程大體是:生成石油的原始材料是有機物質,這種有機物質既有陸生的,也有水生的。既包括動物,也包括植物。而以繁殖量最大的低等生物為主。有機物質從陸地上搬運下來,或從水體中沉積下來,同泥砂和其它礦物質一起;在低洼的淺海或湖泊中沉積下來,形成了淤泥,稱為有機淤泥。這種有機淤泥被新的沉積物覆蓋,造成了氧氣不能自由進入的還原環境。隨著低洼地區的不斷沉降,沉積物的不斷加厚,有機淤泥的承受的壓力和溫度不斷地增大。同時在細菌、壓力、溫度和其它因素不斷的作用下,處在還原環境中的有機物逐漸地變成石油。這是一個漫長的復雜的變化過程,一直持續到有機淤泥經過壓實和固結作用而變成沉積巖石,形成石油巖層。在時間上往往是經過了數百萬年。 大家都知道,大慶油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這些石油是怎樣生成的呢?早在七千萬年到一億三千五百萬年的地質歷史中,大慶地區是一個內陸湖泊。當時氣候溫暖潮濕,在湖泊周圍的陸地上和湖中的淡水里,繁殖著各種動植物,特別是浮游支物的介形蟲、魚類和甲殼類的葉肢介大量繁殖。這些生物死亡之后;同周圍河流帶來的泥砂一起在湖盆底部沉積下來。地殼運動引起的湖盆低部不斷地沉降,沉積物一層一層地加厚,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以至形成了巨厚的湖相沉積巖層。在這些沉積中包含了極豐富的有機物質。在目前大慶油田鉆井的過程中,從沉積巖里發現的大量的生物遺跡――化石,就可以推斷當時生物的豐富情況。如介形蟲、葉肢介的介殼和魚類的骨骼等化石沉積成層,有些地區可見數十層,可見當時生物是多么豐富。正是這些生物遺體在還原環境下變成了石油,后來,這些石油不斷運移聚集起來形成了大慶油田。
- 上一篇:什么是抗菌塑料?
- 下一篇:抗菌塑料托盤是怎么起到殺細菌殺病毒作用的?
- 石油化工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