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公司組織結構的變革
作者:訪客發布時間:2021-07-05分類:石油化工瀏覽:91
1、成功的單人決策及其局限性 整個19世紀中,杜邦公司基本上是單人決策式經營,這一點在亨利這一代尤為明顯。 2、集團式經營的首創 正當公司瀕臨危機、無人敢接重任、家族擬將公司出賣給別人的時侯,三位堂兄弟出來力挽家威,以廉價買下了公司。 集團式經營最主要的特點是建立了“執行委員會”,隸屬于最高決策機構董事會之下,是公司的最高管理機構。在董事會閉會期間,大部分權力由執行委員會行使,董事長兼任執行委員會主席。1918年時,執行委員會有10個委員、6個部門主管、94個助理,高級經營者年齡大多在40歲上下。 公司拋棄了當時美國流行的體制,建立了預測、長期規劃、預算編制和資源分配等管理方式。在管理職能分工的基礎上,建立了制造、銷售、采購、基本建設投資和運輸等職能部門。在這些職能部門之上,是一個高度集中的總辦事處,控制銷售、采購、制造、人事等工作。 3、充分適應市場的多分部體制杜邦公司經過周密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組織機構設置的原則,創造了一個多分部的組織機構。 在執行委員會下,除了設立由副董事長領導的財力和咨詢兩個總部外,還按各產品種類設立分部,而不是采用通常的職能式組織如生產、銷售、采購等等。在各分部下,則有會計、供應、生產、銷售、運輸等職能處。各分部是獨立核算單位,分部的經理可以獨立自主地統管所屬部門的采購、生產和銷售。 4、“三頭馬車式”的體制 60年代以后,杜邦公司的組織機構又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變更,這就是建立起了“三頭馬車式”的組織體制。 更具中國的特點做變更
杜邦公司(Du Pont Company)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品生產公司,建立至今已近200年。在這200年中,尤其是20世紀以來,企業的組織結構歷經變革,其根本點在于不斷適應企業的經營特點和市場情況的變化。杜邦公司所創設的組織結構,曾經成為美國許多公司包括著名大公司的效仿模式,并反映了企業組織結構發展演變的一般特點?! ?.成功的單人決策及其局限性 歷史上的杜邦家族是法國富埒王室的貴族,1789年在法國大革命中化為灰燼,老杜邦帶著兩個兒子伊雷內和維克托逃到美國。1802年,兒子們在特拉華州布蘭迪瓦因河畔建起了火藥廠。由于伊雷內在法國時是個火藥配料師,與他共事的又是法國著名化學家拉瓦錫,加上美國歷次戰爭的需要,工廠很快站住了腳并發展起來。 整個19世紀中期,杜邦公司基本上是單人決策式經營,這一點在亨利這一代尤為明顯?! 『嗬且晾變鹊膬鹤?,軍人出身,由于接任公司以后完全是一套軍人派頭,所以人稱“亨利將軍”。在公司任職的40年中,亨利揮動軍人嚴厲粗暴的鐵腕統治著公司。他實行的一套管理方式,被稱著“愷撒型經營管理”?! ∵@套管理方式無法言喻,也難以模仿,是經驗式管理。公司的所有主要決策和許多細微決策都要由他親自制定,所有支票都由他親自開,所有契約也都得由他簽訂。他一人決定利潤的分配,親自周游全國,監督公司的好幾百家經銷商。他全力加速帳款回收,嚴格支付條件,促進交貨流暢,努力降低價格。亨利接任時公司負債高達50多萬,但其后來卻成為行業的首領?! ≡诤嗬臅r代,這種單人決策式的經營基本上是成功的。這主要是因為: ?。?)公司規模不大,直到1902年合資時才2400萬美元的資產; (2)經營產品比較單一,基本上是火藥; (3)公司產品質量占據絕對優勢,競爭對手難以超越; ?。?)市場變化不甚復雜?! 稳藳Q策之所以取得了較好效果,這與“將軍”的非凡精力也是分不開的。直到72歲時,亨利仍不要秘書的幫助;任職期間,他親自寫的信不下25萬封?! 〉?,正因為這樣,亨利死后,繼承者的經營終于崩潰了。亨利的侄子尤金,是公司的第三代繼承人。亨利是與公司一起成長的,而尤金一下子登上舵位,缺乏經驗,暈頭轉向。他試圖承襲其伯父的作風經營公司,也采取絕對的控制,親自處理細枝末節,親自拆信復函,但他終于陷入公司的錯綜復雜的矛盾之中。1902年,尤金去世,合作者也都心力交瘁,兩位副董事長和秘書兼財務長終于相繼累死,這不僅是由于他們的體力不勝負荷,還由于當時的經營方式已與時代不相適應?! ?.集團式經營的首創 正當公司瀕臨危機,無人敢接重任、家族擬將公司出賣給別人的時候,三位堂兄弟出來力挽家威,他們不僅具有管理大企業的豐富知識,而且具有在鐵路、鋼鐵、電氣和機械行業中采用先進管理方法的實踐經驗,有的還請泰勒當過顧問。他們果斷地拋棄了“亨利將軍”的那種單槍匹馬的管理方式,精心地設計了一個集團式經營的管理體制。在美國,杜邦公司是第一家把單人決策改為集團式經營的公司。 集團式經營最主要的特點是建立了“執行委員會”,隸屬于最高決策機構董事會之下,是公司的最高管理機構。在董事會閉會期間,大部分權力由執行委員會行使,董事長兼任執行委員會主席。 1918年時,執行委員會有10個委員、6個部門主管、94個助理,高級經營者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下。公司拋棄了當時美國流行的體制,建立了預測、長期規劃、預算編制和資源分配等管理方式。在管理職能分工的基礎上,建立了制造、銷售、采購、基本建設投資和運輸等職能部門。在這些職能部門之上是一個高度集中的總辦事處,控制銷售、采購、制造、人事等工作。 執行委員會每周召開一次會議,聽取情況匯報,審閱業務報告,審查投資和利潤,討論公司的政策,并就各部門提出的建議進行商討。對于各種問題的決議,一般采取投票、多數贊成通過的方法,權力高度集中于執行委員會?! 「鲉挝簧暾埖耐顿Y,要經過有關部門專家的審核,對于超過一定數額的投資,各部門主管沒有批準權。執行委員會作出的預測與決策,一方面要依據發展部提供的廣泛的數據,另一方面要依據來自各部門詳盡報告,各生產部門和職能部門必須按月按年向執委會報告工作。在月度報告中提出產品的銷售情況、收益、投資以及發展趨勢;年度報告還要論及五年及十年計劃,以及所需資金、研究與發展方案。 由于在集團式經營的管理體制下,權力高度集中,實行統一指揮、垂直領導和專業分工的原則,所以秩序井然,職責清楚,效率顯著提高,大大促進了杜邦公司的發展。20世紀初,杜邦公司生產的五種炸藥占當時全美總產量的64%~74%,生產的無煙軍用火藥則占100%。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軍隊40%的火藥來自杜邦公司。公司的資產到1918年增加到3億美元。 3.充分適應市場的多分部體制 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大幅度擴展,以后逐步走向多角化經營,使組織結構遇到了嚴重問題。每次收購其他公司后,杜邦公司都因多角化經營遭到嚴重虧損。這種困擾除了由于戰后通貨從膨脹到緊縮之外,主要是由于公司的原有組織對企業成長缺乏適應力。1919年,公司的一個小委員會指出:問題在于過去的組織結構沒有彈性。尤其是1920年夏到1922年春,市場需求突然下降,使許多企業出現了所謂存貨危機。這使人們認識到:企業需要一種能力,即易于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改變商品流量的能力?! ±^續保持那種使高層管理人員陷入日常經營、不去預測需求和適應市場變化的組織結構形式,顯然是錯誤的。一個能夠適應大生產的銷售系統對于一家大公司來說,已經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 《虐罟窘涍^周密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組織結構設置的原則,創造了一個多分部的組織結構?! ≡趫绦形瘑T會下,除了設立由副董事長領導的財力和咨詢兩個總部外,還按各產品種類設立分部,而不是采取通常的職能式組織如生產、銷售、采購等等。在各分部之下,則有會計、供應、生產、銷售、運輸等職能處。各分部是獨立核算單位,分部經理可以獨立自主地統管所屬部分的采購、生產和銷售。在這種形式的組織結構中,自治分部在不同的、明確劃定的市場中,通過協調從供給者到消費者的流量,使生產和銷售一體化,從而使生產和市場需求建立密切聯系。這些以中層管理人員為首的分部,通過直線組織管理其職能活動。高層管理人員總部在大量財務和管理人員的幫助下,監督這些多功能的分部,用利潤指標加以控制,使他們的產品流量與波動需求相適應?! ∮捎诙喾植抗芾眢w制的基本原理是政策制定與行政管理分開,從而使公司的最高管理層擺脫了日常性經營事務,把精力集中在考慮全局性的戰略發展問題上,研究與制定公司的各項政策?! ⌒路謾嗷慕M織使杜邦公司很快成為一個極具效率的集團,所有單位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公司組織具有了很大的彈性,能適應需要的變化。這使杜邦公司得以在20世紀20年代建立起美國第一個人造絲工廠,以后又控制了賽璐珞生產的75%~100%,壟斷了合成氨,而且在30年代后,杜邦公司還能以新的戰略參加競爭,那就是致力于發展新產品,壟斷新的化學產品生產。從30年代到60年代,被杜邦公司首先控制的,有著重要意義的化學工業新產品有:合成橡膠、尿素、乙烯、尼龍、的確良、塑料等,直到參與第一顆原子彈的制造,并迅速轉向氫彈生產?! ?.“三頭馬車式”的體制 杜邦公司的執行委員會和多分部的管理結構,是在不斷對集權和分權進行調整的情況下去適應需要的。例如,60年代后期,公司發現各部門的經理過于獨立,以致有些情況連執行委員會都不了解,因此又一次作了改革;一些高級副總經理同各工業部門和職能部門建立了聯系,負責將部門的情況匯報給執行委員會,并協助各部門按執行委員會的政策和指令辦事。 60年代以后,杜邦公司的組織結構又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變更,這就是建立起了“ 三頭馬車式” 的組織體制?! ⌒碌慕M織體制是為了適應日益嚴峻的企業競爭需要而產生的。60年代初,杜邦公司接二連三地遇到了難題:過去許多產品的專利權紛紛期滿,在市場上受到日益增多的競爭者的挑戰;道氏化學、孟山都、美國人造絲、聯合碳化物以及一些大石油化工公司相繼成了它的勁敵。以致于1960年到1972年,在美國消費物價指數上升4%,批發物價指數上升25%的情況下,杜邦公司的平均價格卻降低了24%,使它在競爭中蒙受重大損失。再加上它掌握了多年的通用汽車公司10億多美元的股票被迫出售,美國橡膠公司轉到了洛克菲勒手下,公司又歷來沒有強大的金融后盾,真可謂四面楚歌,危機重重?! ?962年,公司的第十一任總經理科普蘭上任,他被稱為危機時代的起跑者。公司新的經營戰略是:運用獨特的技術情報,選取最佳銷路的商品,強力開拓國際市場;發展傳統特長商品,開發新的產品品種,穩住國內勢力范圍,爭取巨額利潤。然而要轉變局面決非朝夕之功,這是一場持久戰。有了新的經營方針,還必須有相應的組織結構作為保證。除了不斷完善和調整公司原設的組織結構外,1967年,科普蘭把總經理一職在杜邦公司史無前例地讓給了非杜邦家族的人,公司財務委員會議議長也由別人擔任,自己專任董事長一職,從而形成了一個“三頭馬車式”的體制。1971年,科普蘭又出讓了董事長的職務。 這一變革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杜邦公司是美國典型的家族公司,公司幾乎有一條不成文的法律,即非杜邦家族的人不能擔任最高管理職務。甚至實行同族通婚,以防止家族財產外溢?,F在這些慣例卻被大刀闊斧地砍去,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的改革,雖然杜邦公司一直由家族力量控制,但是董事會中的家族成員比例越來越少。在龐大的管理等級系統中,如果不是專門受過訓練的杜邦家族成員,一樣沒有發言權。另一方面,在當代,企業結構日益龐大,業務活動非常復雜,最高領導層工作十分繁重,環境的變化速度越來越快,管理所需的知識越來越高深,只有實行集體領導,才能作出滿意的決策。在新的體制下,最高領導層分別設立了辦公室和委員會,作為管理大企業的“有效的富有伸縮性的管理工具”??破仗m說:“三頭馬車式”的集團體制,是今后經營世界性大規模企業不得不采取的安全措施”?! ?0年代后杜邦公司的幾次成功,不能說與新體制無關。過去,杜邦公司是向聯合碳化物公司購買乙炔生產合成橡膠等產品,現在,它自己開始廉價生產,使聯合碳化物不得不關閉乙炔工廠。在許多化學公司擠入塑料行業競爭的情況下,杜邦公司另外找到了出路,向建筑和汽車等行業發展,使60年代每輛汽車消耗塑料比50年代增加三至六倍,70年代初,又生產了一種尼龍乙纖維,擠入了鋼鐵工業市場。 http://cmo.icxo.com/htmlnews/2006/12/30/985081_0.htm http://jingpin2007.szu.edu.cn/strategy/strategy2009/show.asp?id=338
- 上一篇:西北環線蘭州出發,逆時針路線及包車方法
- 下一篇:燃料電池鉑金催化劑作用?
- 石油化工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