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都統計哪些產量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9-06分類:塑料制品瀏覽:148
國家統計局是一個統計全國各類數字的機構,包括人口數據、人口分布、人口比例,國家GDP指數等等。它的職能并不是一般意義的“倉庫統計”而是運用統計學原理,對國家發展所產生的數字進行復雜分析,找出客觀規律,預測走勢,分析容易產生問題的環節等等,總之,它的工作范圍就是把抽象的數字變成能夠提供決策依據的建議。
塑料劃痕加熱可以嗎
塑料劃痕是可以加熱的。用吹風機把有劃痕的塑料加熱,用光潔金屬面不停的壓,往復操作數十次,可以消除到肉眼難辨的程度。
塑料表面被刮花,不要擔心。大多數情況下,你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復合研磨劑磨掉刮痕。如果刮痕比較深,試試用細砂紙打磨物體表面。當處理汽車塑料部件上的刮痕時,你一定要使用專為汽車拋光打磨設計的產品。如果被劃傷的是涂有油漆的塑料表面,用補漆筆就能輕松掩蓋刮痕。
塑料發展歷史
相對于金屬,石材,木材,塑料制品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強等優點,在國民經濟中應用廣泛,塑料工業在當今世界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多年來塑料制品的生產在世界各地高速度發展。
我國塑料制品產量在世界排名中始終位于前列,其中多種塑料制品產量已經位于全球首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塑料制品生產大國。2001之2010年我國塑料制品產量年均增幅維持在百分之15以上,2010年我國塑料制品總產量達到5830萬噸。
從需求來看,我國人均塑料消費量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據統計,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塑料工業發展水平的指標塑鋼比,我國僅為30比70,不及世界平均的50比50,未來隨著我國改性塑的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我國塑料制品需要預計可保持百分之10以上的增速。
震驚!人類已生產83億噸塑料 大部分成為廢棄物
編輯:孫靜波
科技日報華盛頓7月19日電 (記者劉海英)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稱,20世紀50年代初以來,人類已經生產了83億噸塑料,其中的大部分成了廢棄物,被置于垃圾填埋場或散落在自然環境中,造成的污染問題不容忽視。研究人員呼吁,應對塑料產品使用和廢棄物管理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想想在某些情況下使用塑料是否必要。
這項由美國佐治亞大學、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和海洋教育協會研究人員領導的研究小組,首次對全球所有塑料制品的生產、使用和最終命運進行了分析。研究人員收集了各種工業樹脂、纖維和添加劑的生產統計數據,并根據產品類型和用途對數據進行了整合。
數據顯示,1950年全球塑料產量是200萬噸,而到了2015年則增加至4億噸,這一產量超過了除水泥、鋼鐵外的任何一種人造材料。而在人類生產的共83億噸塑料中,已有63億噸塑料徹底成為廢棄物。這些廢棄的塑料制品中,只有9%被回收,另有12%被焚燒處理,剩余79%的廢棄塑料則深埋在垃圾填埋場或在自然環境中累積。而塑料的生產步伐并沒有放緩的跡象,按照目前趨勢,到2050年,全球將有大約120億噸塑料垃圾。
分析表明,與主要用于建筑的水泥、鋼鐵至少會有幾十年的使用壽命不同,塑料的最大市場是包裝,大多數產品都是一次性的,用后即廢。研究人員指出,有一半的塑料制品在4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變成了廢物。
大多數的塑料不會被生物降解,它們可能會存續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其造成的白色污染問題不容忽視。此前該研究小組研究顯示,僅在2010年就有800萬噸塑料進入海洋。研究人員呼吁,人類應認真思考所使用的材料和廢棄物的管理問題,雖然在某些領域塑料必不可少,沒有必要將之徹底清除出市場,但對如何使用塑料應進行更嚴格的審查。
總編輯圈點
就連地球最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都發現了塑料!而不能被降解或回收的,又豈止是白色垃圾。人類文明的螺旋式上升,除了科技進步,無法忽視利益驅動、消費習慣和政策導向等要素的博弈和妥協。二氧化碳排放量驟增的數據,撬動了“全球共同遏制氣候變暖”的行動,不知白色垃圾的產能飆升直線,是否也能被“83億噸”砸彎。
文章轉載于中國新聞網
- 上一篇:濰坊鴻旺工貿有限公司寒亭分公司怎么樣?
- 下一篇:查新報告怎么寫
- 塑料制品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