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4個億!78億只蜜蜂都去哪兒了?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7-20分類:塑料制品瀏覽:88
養殖二十多年的老蜂農告訴我,韓國這次78億只蜜蜂集體消失,背后的事情不簡單。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在黑龍江山里承包山林,山溝里做養殖業的農戶很多,其中就有一家養殖了二十多年蜜蜂的蜂農,前兩天聊天說起了韓國78億只蜜蜂消失他怎么看,他對我說自己也關注到了,這個問題可大可小,往大了說對于全球都是一場災難。
?韓國蜜蜂“神秘”消失,損失慘重
事情的起因也是源于蜂農,入了春以后,韓國南部地區的蜂農打算叫醒沉睡一冬的蜂群,其實正常的情況下,蜂群并不需要人為“喚醒”,它們自己就會在溫度上升以后,逐漸從冬眠中蘇醒過來,但是南部地區的蜂農發現蜜蜂并沒有蘇醒,打開蜂箱一看,發現里面的蜜蜂“消失”不見。
這個事可不是小事,對于農作物來說,蜜蜂的作用很大,因此韓國養蜂協會為此專門做了細致的調查,發現韓國2萬3697個蜂戶中,有17.61%,也就是4173個蜂戶遭受到了損失。
23697個蜂戶一共飼養227萬6593個蜂群,其中17.15%,也就是39萬517群蜜蜂“神秘”消失,而根據計算,一只成熟的蜂群大概有2萬只蜜蜂,那么也就是78億只蜜蜂在一個冬天之際,神秘消失。
我說的這個鄰居,他自己有80個蜂群,他說一個蜂群大概2萬只蜜蜂,自己大概有160萬只蜜蜂,他給我算了一筆賬,以現有蜂蜜20元一斤,蜂王漿,蜂花粉等利潤計算,一群蜜蜂一年的產值就能達到1000元,因此韓國這次蜜蜂“消失”,造成了損失大概是4億。
?蜜蜂神秘“消失”已經不是特例
實際上,蜜蜂消失不僅發生在韓國,最近幾年這種消失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像美國,日本,印度等國,都有報道蜜蜂消失的情況。
2006年,美國弗洛里達州的養蜂人大衛哈肯伯格,就報道了自己養的2000個蜂群神秘消失,這占他養殖蜜蜂總數的68%,附近其他養蜂人聽到了他的消息,嘲笑他不會養蜂,是一個失敗的養蜂人,有的蜂農還說就是大衛自己養殖技術問題,不然為什么別人的蜜蜂不消失,偏偏大衛的蜜蜂消失。
結果越來越多的蜂農蜜蜂消失,有些蜂農甚至蜂群一度消失了95%,人們開始不再嘲笑大衛,而是逐漸關注起蜜蜂消失的原因。
到了2008年的時候,美國已經有35個州報道了蜜蜂神秘“消失”的新聞,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印度等亞洲國家,包括歐洲的一些國家,也相繼出現了蜜蜂“消失”的情況,這就引起了專家的注意,其一是這么多地方的蜜蜂消失,肯定不是飼養問題,其二就是蜜蜂不僅能夠產蜂蜜,而且它對于植物以及農作物有授粉的作用,一旦蜜蜂大面積消失,很容易引起減產的情況,如果嚴重,還會引起糧食短缺。
基于此,專家們開始研究為什么蜜蜂會神秘“消失”,而最終得出了一個新的針對蜜蜂的病癥,叫做蜂群崩潰失調癥,簡稱CDD。
CDD有兩個非常典型的癥狀,第一就是蜂群的工蜂會集體消失,蜂群周圍不會有蜜蜂死亡的情況出現。第二就是蜂箱內的蜂王,未成年的工蜂以及幼蟲,蜂蜜和花粉都在。
也就是說,工蜂離家出走了,但是走之前把蜂蜜都留了下來,怕幼蟲和蜂王挨餓,不得不說,工蜂真的是勞動屆的楷模,離家出走還做好了準備。
?關于工蜂
有些人以為工蜂是公的,其實工蜂是母的,蜜蜂中,生殖器官發育不完全的雌性蜜蜂被叫做工蜂。
之所以是這樣的情況,是因為雌性的蜜蜂在發育的初期,也就是幼蟲的時候,是需要使用蜂王漿的,但是它只能吃幾天,之后就會開始食用普通的蜂蜜,而食用普通的蜂蜜會導致其生殖能力停止發育,因此它最后只能變成工蜂,當然了,如果雌性蜜蜂一直吃蜂王漿,它就會變成有生殖能力的蜜蜂,也就是蜂后。
這也是為啥蜂王漿那么貴的關系,畢竟能讓蜜蜂生殖能力進化,而且本身就和普通的蜂蜜有所區別。
言歸正傳,工蜂食用普通的蜂蜜進化為工蜂,剛開始是保育峰,就是照顧年幼的幼蟲,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保育峰變成了青年蜂,這個時間也就是十來天,此時的工蜂開始分泌蜂蠟,它開始筑巢,也被叫做筑巢蜂。
筑巢蜂不僅需要筑巢,還需要清理雜物和死蜂。
大約過了三周以后,筑巢蜂不再分泌蜂蠟,他就變成了采蜜蜂,專門采蜜。
之所以介紹工蜂,想要表達的就是工蜂一生很辛苦,但是因為它們的天性如此,不僅要照顧年幼的蜜蜂,還要收拾家里,還有采蜜,工蜂很累,壽命也很短,夏季的話能夠活4到6周,冬季的話可以活3到6個月。
它們的壽命很短,但是因為與生俱來的社會性,會讓它們無怨無悔的這樣做,這也是為什么蜜蜂神秘消失,讓專家認為反常的原因所在。
?蜜蜂神秘“消失”,背后的原因需要關注
其實不僅我鄰居蜂農認為蜜蜂消失的原因需要關注,包括很多專家也認為蜜蜂衰竭的背后現象值得人們關注。
第一,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指的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說蜜蜂感染了病毒,寄生蟲或者是病原體,如慢性蜜蜂麻痹病,也叫做黑蜂病,它感染3到4天就會出現癥狀,幾天就會死亡。
還有蜜蜂殘翅病毒,感染以后的蜜蜂翅膀會消失。
此外還有蜜蜂虹彩病毒,這是一種感染以后蜜蜂分散成小團的疾病,感染兩個月以后如果不加以治療,整群都會消失。
第二,人為原因
人為原因其實很好理解,比如農藥化肥,或者是工業污染,又或者是對蜜蜂棲息地的破壞。
比如說農藥吧,農藥在農業種植中的地位不用多說,但是實際上農藥對于蜜蜂的影響很大。有研究人員做過相關的調查,發現被農藥影響后的蜜蜂,行為都會受到影響。
其一,會降低繁殖后代的能力,被農藥影響的工蜂,煽動翅膀的頻率都會降低,而工蜂在夏季,會集體通過煽動翅膀來降低整個蜂巢的溫度,頻率降低溫度升高,對整個蜂群都有影響。
其二,被農藥影響的蜜蜂,不會建立“蠟帽”來隔離蜂群,也就是說它們開始不照顧幼蟲,這會導致蜂群整體減少。
第三,通訊設施的影響
蜜蜂的大腦可以用最強大腦來形容,雖然蜜蜂的大腦重量只有1㎎,但是卻包含100萬個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不僅能夠讓蜜蜂有思維活動和熟悉能力,還能讓蜜蜂分辨出方向。
但是隨著人類通訊設施的影響,蜜蜂對于磁場的感應能力就會出現偏移。研究發現,蜜蜂的胸部有鐵的成分,可以讓它感應輕微的磁場變化,一旦有強大的外界磁場干擾,就會影響蜜蜂對于回家路線的規劃,最終很容易迷路。
強大磁場的改變有很多,比如說周圍加裝了新的信號塔,或者強大的雷達波段掃描,都會影響蜜蜂回家。
第四,極端氣候
其實最讓專家感到威脅的就是極端氣候的變化,蜜蜂對于溫度非常敏感,工蜂飛翔的溫度為15到20℃,成年蜂活動的溫度在18到25℃之間。
當氣溫高于35℃時,蜂子很容易死亡,當氣溫低于30℃時,蜂子也會死亡。
蜜蜂越冬,最低不能低于零下40攝氏度,而夏季的溫度,最高不能超過47℃,不管是高溫還是低溫,即便蜂群能夠度過,也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如今極端氣候頻發,40℃氣溫的時候,蜂巢就有可能超過50℃,畢竟很多蜂巢都在地面,而夏季的地面溫度本身就比較高,這個時候工蜂不僅拼命震動翅膀引起空氣對流,還會外出尋找水源,將水滴在蜂巢的邊框上來降溫,而溫度太高這些措施都沒效果,蜜蜂會爬出蜂巢,這是分蜂或者是逃蜂的前兆。
?寫在最后
我國出現蜜蜂消失的情況并不多,鄰居蜂農對我說,咱們養殖蜜蜂的蜂農都比較勤快,每天都會觀察蜜蜂的情況,氣溫高了會降溫,氣溫低了會遮蓋,同時也注意保護蜜蜂生存的環境。
而國外不同,國外不僅養殖的粗放,還不怎么關系蜜蜂,對環境也加以破壞,有些有些國家裝的薩德,強大的磁場更是會改變蜜蜂回家的路。
說到這里蜂農嘆了一口氣,它說蜜蜂對于農作物產量提高是有明顯效果的,很多家里地多的農戶,都邀請他們把蜂場搬到自己周圍,就是因為授粉好會提高產量,而如今很多人不在意蜜蜂了,很可能會導致于蜜蜂強相關的植物瀕臨消失。
鄰居蜂農說,蜜蜂類昆蟲在地球上已經生活超過了1.5億年,比人類存在的時間要長得多,人類的活動要給昆蟲多留一些生機,不然最終的因果,還要作用于人類自己。
近日,韓國4000多家蜂農養的約78億只蜜蜂離奇消失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中國農科院蜜蜂所資源昆蟲生物學與飼養創新團隊首席研究員徐書法表示,按照我國一個蜂群(約2萬只)蜂蜜產值1000元算,韓國這次損失達到了接近4億元人民幣,可謂是損失慘重。
其實,蜜蜂集體“消失”這并不是首例。從目前的記載看,最早的蜜蜂集體消失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從那以后,歐洲許多國家也陸續出現了多次類似事件。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許多地區蜜蜂集體消失事件開始頻發,僅僅是30多年的時間,就導致了美國野生蜜蜂種群幾乎消失殆盡。
這引起了美國許多科學家的高度重視,到了2006年年末,美國科學家將這種現象命名為“蜂群崩潰綜合征”(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簡稱CCD)。
關于蜜蜂蜜蜂是世界上最勤勞的動物之一,尤其是工蜂,它們的平均壽命只有45天左右,但是從羽化開始它們每天就開始早出晚歸的工作了,一直到生命的盡頭,所以才會有“勤勞的蜜蜂”的說法。
工蜂是一個蜂巢中數量最多的蜜蜂,它們在蜂巢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它們根據年齡不同可以分為三種角色:保育蜂、筑巢蜂以及采蜜蜂,其中保育蜂是剛剛羽化完成的雌蜂,它們負責照顧蜂王產下的卵以及飼養幼蟲。(下圖為保育蜂,可以看出它的翅膀還比較的短?。?/p>
在十幾天后,保育蜂的蠟腺開始分泌蜂蠟,此時它們就會由保育蜂變為筑巢蜂,而新羽化的工蜂繼續擔任保育蜂的角色,再過十天左右,筑巢蜂的蠟腺停止分泌,此時它們就會變為采蜜蜂。
此時是工蜂最累的階段,因為它們每一次出去就要把蜜囊裝滿,而裝滿一個蜜囊蜜蜂需要造訪上千朵花,當蜜囊裝滿后,工蜂會回巢將花蜜放到蜂巢中,再次出去采蜜,如此往復。通常一只蜜蜂一天要采十幾次的蜜,但是盡管這樣一只蜜蜂一生也就只能釀出0.6克左右的蜂蜜。(除去吃掉的)。
工蜂的采蜜行為其實對自然生態有著積極的作用,因為工蜂一天上造訪上萬朵花,所以對于開花植物來說,工蜂是天然的傳播花粉的媒介。據世界糧農組織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有約有95%的野生開花植物以及75%的農作物是依賴于動物授粉的,而在這些授粉的動物中,有著2.5萬-3萬種不同種類的蜜蜂是最大的功臣。
因此,在整個的生態系統中,蜜蜂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僅是可以為我們提供營養價值較高的蜂蜜,還能幫助我們提高農作物產量,維持植物種群的正常繁殖。
蜜蜂“神奇”的消失通過工蜂的職責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蜂巢的基礎就是工蜂,一旦工蜂大批量地出現死亡,整個的蜂群也將面臨滅頂之災,所以,韓國的78億只蜜蜂消失以及其他國家類似的事件都是由工蜂大量消失引起的。那么,作為一種有著很強導航能力的昆蟲,蜜蜂為何會成群地消失呢?目前科學界有四個主流的說法:
第一:農藥。農藥是昆蟲最大的殺手,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因為農藥是不分敵我的,不管是害蟲還是益蟲,只要沾染上基本上都難逃一死,而如今的農藥中,農藥的使用是非常常見,而且是比較嚴重的,因為如今蛙類、鳥類等昆蟲天敵的減少影響了自然滅蟲,這使得人們不得不用各種農藥來滅殺害蟲。
科學家們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如今大多數的農藥是對人體危害較小,但對昆蟲的滅殺是非常有效的,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新煙堿類農藥(Neonicotinoid insectide),比如益達胺(imidacloprid),這在世界范圍內都是廣泛使用的。
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這類農藥雖然不會導致蜜蜂直接死亡,但是會影響蜜蜂的記憶,從而導致無法回巢,最終死在野外。而且即使回巢的那些蜜蜂它們采的花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農藥殘留,這些農藥會影響下一代,從而導致蜜蜂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
第二:溫度。蜜蜂是少數可以在冬季以成蟲越冬的昆蟲,這是因為蜜蜂可以抱團取暖(通過集體揮動翅膀在蜂巢中產生高溫,這是它們釀蜜的主要方式,高溫會讓過多的水分蒸發)。雖然它們可以對抗低溫,但是高溫就會影響它們的生存。
蜜蜂的耐高低溫的極限在13-39℃之間,過高或者過低的溫度都會影響它們生存,而韓國如今與我們一樣正值夏天,而今年的高溫和降雨韓國同樣也在經歷,高溫會導致蜜蜂死亡,連續的降雨會使得蜜蜂無法采蜜,因此,有專家認為韓國這次蜜蜂集體消失事件可能與氣候、溫度有很大的關系。
第三:病毒的威脅。美國作為一個“蜂群崩潰綜合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該國的科學家必然會對這種現象進行深入的研究??茖W家們通過對一些發生了蜂群崩潰綜合征的蜂巢進行研究,發現了在一些蜜蜂集體死亡的蜂巢中有兩種病毒:昆蟲虹彩病毒(insect iridescent virus)以及蜜蜂微孢子蟲病毒(Nosema ceranae)。
這兩種病毒單一任何一個病毒都很難對蜜蜂造成威脅,但是當這兩個病毒同時存在時,會導致整個蜂巢的蜜蜂全部死亡。
第四:營養不良。根據科學家的調查和研究發現,在人工飼養下出現的“蜂群崩潰綜合征”中有一個因素幾乎是共有的,那就是營養不良。由于在人工飼養下,會以一些玉米糖液等為食物喂養蜜蜂(在冬季或者過度的割蜜時),這會使得蜜蜂無法獲得天然的食物,從而導致營養不良。
還有人工飼養下的蜜蜂通常會被當做農作物或者其他經濟作用傳播花粉的媒介,這使得蜜蜂采集的花蜜單一化,這樣也會導致蜜蜂營養不良,最終發生蜜蜂集體死亡的現象。
寫在最后蜜蜂作為自然界中主要的花粉傳播媒介,是許多植物生存繁殖所依賴的物種,它們野生種群的大量消失必然會對自然生態造成極大的影響,而且如今的“蜂群崩潰綜合征”已經蔓延到了人工飼養下的蜜蜂,這對我們來說不是個好消息。
而關于蜂群崩潰綜合征發生的原因目前有多個說法,而在筆者看來,與農藥的大規模使用以及我們對樹木的砍伐、植被的破壞關系是最大的。
- 塑料制品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