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為什么經濟停滯不前?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6-08分類:塑料制品瀏覽:125
歐洲是世界發達國家最多的地區,科技領先,人員素質高,只是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整體進入寒冬期,歐洲經濟也與其它國家和地區一樣,顯得蕭條和回暖乏力。
我查一下歐洲各國2017年人均GDP排行榜情況如下: 1、盧森堡,人均111061美金;2、瑞士:84864美元;3、挪威:77918美元;4、丹麥:55822美元;5、冰島:55636美元;6、愛爾蘭:53804美元;7、瑞典:51061美元;8、英國:49104美元;9、荷蘭:48016美元;10、奧地利:46684美元;11、芬蘭:44571美元;12、德國:43793美元;13、比利時:42669美元;14、法國:39914美元;15、意大利:31505美元;16、西班牙:28509美元
經過查看情況,不論歐元區19國還是歐盟29國,人均GDP歐亞除了日本,其他國家無法比擬。2017年歐洲經濟增速達到2.2%,創下10年來新高,出現了回暖跡象。
之所以歐盟經濟持續低迷,既要看到整體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又要看到歐洲自身存在的問題。外因只有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一,高端水平的發展,一點點都很艱難。
從上述抄寫的歐洲統計局的統計來看,歐洲大多數國家都處于人均GDP的頂端。如果大家還是沒有感覺的話,總就告訴你,2017年中國人均GDP9113美元。目前相當于列表出來的第16名的不到1/3。越發展,發展越難。
正如一個學生老師得到90分,一個得到50分。得到90分的,每增加一分,恐怕都很難,而哪個考50分的學生,增加10分或者20分肯定需要努力相對于90分的學生比較容易。
二,歐洲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高福利結果養成了惰性不利于勞動積極性的提高;互聯網停留在傳統技術上吃老本,沒有與時俱進與新技術互聯網+接軌;急需俄羅斯資源又積極制裁俄羅斯使資源進口也面臨困境。
三,歐債危機此起彼伏;恐怖事件時常爆發;中東動蕩的難民潮導致歐洲各國壓力倍增;國家較小,抵御風險能力減弱;歐元受到強勢貨幣打壓又增加了歐洲經濟增長的阻力;歐洲內部各國內耗也加劇了經濟放緩了前進步伐。
歐洲的議會選舉即將開啟,然而此次的歐洲議會選舉卻面臨著很多內憂外患,首先就是歐盟的經濟一直不容樂觀。整體的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并且伴隨著恐怖主義。 而也就是英國的脫歐進程一直懸而未決。與美國的關系有更加一層寒霜,在世界經濟層面,由于貿易戰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新興經濟體對于歐洲的挑戰使得歐洲經濟力量一直被削弱,而且內部分歧嚴重。
各國的民粹主義政治團體也逐漸活躍,甚至登上選舉舞臺。開始批評歐洲聯合的方式,以及歐盟的作用。甚至開始呼吁退出歐盟,尋求各自的解決辦法。在這一系列的背景之下,歐洲議會選舉預示著主流的常規黨派和民粹團體的對決。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未來的歐洲和世界的發展進程。其實歐洲一體化進行到現在,已經毫無疑問地進入到了深水區,各種問題接連發生。究竟是堅持一體化還是各自發展,早就成為歐洲內部長久以來的議題被討論著,當然現在的大環境依然是支持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居多。
在《里斯本條約》當中,還曾經強化了歐洲議會選舉于歐盟委員會主席的關系,希望以此建立恰當的民主聯系。并通過大家的共識選出候選人,成為歐盟委員會主席。在2014年歐洲議會選舉之后,第一大黨人民黨提出的候選人最終當選。這是歐洲一體化實質性的進步,然而五年后的2019年,如果歐洲議會依然能起到這一作用。那么,這將對歐盟的未來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極端黨派的活動也不得使人忽視現如今的歐洲極端思想所占據的民意大致有30%,并且由于經濟環境和經濟基礎持續遭到破壞,并沒有向好發展,使得民眾對于極端思想比較青睞。
這極容易引發歐洲選民摒棄傳統的政治理念,而站在極端政黨的一邊。歐洲如今是多個問題聚集在一起。最先是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與此同時,財政的縮減,移民危機等紛至沓來。在相當程度上給歐洲國家帶來了社會混亂和政治動蕩,極端政黨游子抬頭。對于民主國家而言,國家的動亂,并不會發生在政治上,更多的是體現在社會的不公上。社會問題是永恒的問題。對于歐洲來說,就業市場的持續低迷已經使得基層和中產階層遭受相當大的打擊,而飲鳩止渴式的量化寬松政策也導致工資縮水,貧富差距加深社會對立和分化。
而且人口老齡化使得勞動力削減,在相當程度上,歐洲國家也無法承擔高福利所帶來的后果。 而且歐盟并非一個真正的政治實體,各國都有相當大的自主權,這在很大程度上難以相互協調。 其實現如今一切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等的沖突,歸根結底都是經濟周期的附屬品,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主流的發達國家,自由市場經濟備受沖擊,各國為了緩解國內壓力,紛紛開啟量化寬松政策和大規模的干預。
經濟在短時間內雖然有效益質量危機的蔓延和惡化,但是貧富差距擴大,貿易失衡和通脹一系列問題都留給了現在又一思潮在西方世界的崛起,某種程度上是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從而決定了政治周期的變化。要想緩和民眾的思想和情緒,歸根結底還是要使經濟獲得發展。否則西方國家的政治轉向,必然影響整個世界的格局。
- 上一篇:智能科技如何賦能制造業變革?
- 下一篇:蘭石化搬遷沒有新進展嗎
- 塑料制品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