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搬遷去印度、越南等國家,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會被取代嗎?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6-02分類:塑料制品瀏覽:96
“世界工廠”的稱號其實一直在轉移,只是轉移到中國這兒出了點問題,因為“世界工廠”來到中國后,便不再以歐美資本家的意志為轉移了。
最早的世界工廠是二十世紀初的英國,當時英國工業產值達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英國的出口貿易占了全世界的20%,英屬殖民地有3000多萬平方公里,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又經過一戰、二戰的持續深度消耗,世界工廠的稱號轉到了美國。二戰期間美國的工業產值占到全世界的40%,在美國參戰的5年時間里,美國造了各型號航母147艘,飛機29萬架,而協約國日本和德國生產的飛機加起來才22萬架,就憑美國的工業輸出,日德戰敗也是遲早的事。
美國當上世界老大后,美國經歷了一段黃金發展時期,理所當然的,美國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同時,以美國的資本家們發現,隨著人工和土地成本的上升,制造業的利潤越來越少,這是資本家們難以接受的。
怎么辦?
把工廠開到人工和土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
作為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帶頭大哥的美帝,決定扶植小弟們成為世界工廠,首先考慮的就是被美國完全控制的日本、韓國以及后來的東南亞。
二戰后,美國很快就陷入了美蘇爭霸的泥潭,美國大力扶植日韓的制造業,日本、韓國的汽車、電子、半導體、造船等產業迅速在全球崛起,而東南亞也冒出一個什么“亞洲四小龍”,這背后的歐美資本家也賺得盆滿缽滿。
可隨著韓日經濟騰飛后,金融資本同樣也面臨人工、土地等制造業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的問題。
怎么辦?繼續制造業轉移!
改革開放后,積極融入世界大市場的中國進入了歐美資本家的視野,90年代的中國有世界上最多的富余勞動力,工資水平比東南亞幾個國家還要低,外資來中國開廠很多地方政府都免費給地,在稅收政策上也更加優惠。
更關鍵的一點,中國還是具有10多億人口的潛在消費大市場!
在當時,中國是世界工廠的天選之地。
中國從承接衣服鞋帽加等日用品生產起步,不斷壯大制造業的范圍,made in China 已經成為歐美老百姓無法繞開的話題,到2010年的時候,中國工業產值超10萬億美元,是美國的2倍,而到2018年的時候,中國的工業產值達到14萬億美元,占到全世界的30%,超過美、德、日三國之和。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當之無愧!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世界工廠也就意味著中國在世界經濟產業鏈上是個“打工人”的身份,掙的都是辛苦錢,很低地方為了發展經濟,河流黑了,山也被挖塌了,生態環境破壞很嚴重,中國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蘋果手機在中國賣得最火的時候,一年賣上億部,一部蘋果手機的利潤上千元,而留在中國的利潤只有2%,這其中有很大部分還是幾十萬富士康打工人加班加來的。
高附加值的行業,中國并沒有參與太多,這世界經濟產業鏈條上掙大錢的奢侈品牌、終端操作系統、芯片研發和生產、發動機研發生產、生物制藥等行業,幾乎沒有中國的陣地。
但中國人憑著吃苦耐勞的品質,干著臟活累活,每年從全世界賺回上千億美元的外匯,讓中國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這個產業合作模式,歐美資本家和中國都非常滿意,中國雖然干的是低附加值的累活,但勝在薄利多銷啊,還是能掙不少錢的,歐美的有錢人也能買到質優價廉的商品,而且歐美的高端產品在中國的市場里賺了大錢。
如果中國和歐美一直這么分工倒也是相安無事,可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中國同樣也面臨人工、土地等成本的上升,中國甚至取消了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畢竟誰也不愿意一輩子干臟活累活,每個“打工人”都想從資本家手里多分點錢。
2015年中國提出了“中國智造2025”規劃,提出了要在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高端領域重點發力突破,這可都是歐美的優勢產業領域。如果中國的大飛機可以自己造,終端操作系統自己研發,芯片也自己生產,憑借中國世界工廠的制造能力,對歐美國家的這些優勢產業定會產生巨大的沖擊。
手表里的陀飛輪技術一直被瑞典壟斷著,一塊陀飛輪手表進到國內價格一般數十萬元,2007年中國表企海鷗進行技術公關,如今一塊陀飛輪工藝的手表也就賣2、3萬塊。
2005年之前,交換機上的一塊電路板在國外賣20多萬,華為經過5年的研發,這塊電路板市場價跌破萬元。
中國制造簡直就是歐美高端產業的價格屠夫!
所以歐美對中國的敵視不是什么意識形態問題,他們的“中國危險論”說的倒是明白:等14億中國人都過上好日子了,歐美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因為中國動了歐美國家的奶酪。
于是他們又想用產業轉移這個老招式來對打擊中國制造業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
韓國的三星和日本的優衣庫搬去了越南,富士康也開始在印度建廠。這幾年,越南和印度獲得的外資迅速上升。
可決定世界工廠地位的,人工和土地成本只是其中的部分因素,電力能源、交通物流、勞動力素質、營商環境等配套措施也同樣至關重要。
可這些都是印度、越南等國所欠缺的,部分外企將投資轉移到印度、越南,卻并不會動搖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因為中國有全世界最勤勞的工人、最完善的配套設施、最大的消費市場。
但中國也不是高枕無憂,在經濟發展上,印度對中國的危險還是比較大的,印度也是有市場有勞動力,只要印度把政治體制和社會治理完善好了,印度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中國。
外企搬遷去印度、越南等國家,中國“世界工廠”會被取代嗎?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外企搬遷去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對中國“世界工廠”格局不會改變。
富士康、三星去了印度,蘋果、高通去了越南,耐克、阿迪去了東南亞,你們真的考慮清楚了嗎?離開中國想進來就難了,未來的中國真的會讓你們高攀不起的。
中國將是6G強國,中國有全球完善的生產鏈,有最先進的制度與體系,強大的工業基礎,不是說能超越就能超越。
但外資撤離多少會造成一部分人失業,外資帶動的小工廠原材料都會受影響,但中國人會為民族振興自力根生,不是說壓倒就壓倒,關鍵我們國人支持國企支持國貨,世界最大市場就是中國,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沒那么容易取代,中國早已做好了準備。
- 塑料制品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