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塑料更多資料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4-20分類:塑料制品瀏覽:77
[編輯本段]白色污染概述 所謂“白色污染”,是人們對難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環境現象的一種形象稱謂。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于隨意亂丟亂扔,難于降解處理,以致造成城市環境嚴重污染的現象。 所以現在提倡不用或少用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購買東西時最好自備工具,減少它的使用。 聚乙烯: 聚乙烯是乙烯經加成聚合反應制得的一種熱塑性樹脂。根據聚合條件不同,可得到相對分子量從一萬幾百萬不等的聚乙烯。聚乙烯是略帶白色的顆粒或粉末,半透明狀,無毒無味,化學穩定性好,能耐酸堿腐蝕。商業上將聚乙烯分為低、中、高密度。一般用于包裝的主要是不加增塑劑的低密度(0.92g/cm3-0.93 g/cm3) 聚丙烯: 相對分子量在8萬―20萬之間。聚丙烯主鏈有一個甲基側鏈。如果甲基全部分布在一側稱為等規聚丙烯;如果甲基有規則地分布在主鏈兩側,稱為間規聚丙烯;如果甲基無規則地分布在主鏈上,稱無規聚丙烯。聚丙烯通常是半透明固體,無味無毒,密度(0.90g/cm3―0.91g/cm3),機械強度比聚乙烯高,耐熱性好。三種聚丙烯中,以等規聚丙烯產量最大。采用三氯化鈦―氯二乙基鋁為催化劑,在加氫飽和的汽油中使丙烯聚合,得到等規聚丙烯。 聚氯乙烯: 相對分子質量5萬一12萬,聚氯乙烯通過游離基加成聚合反應生成高聚物,屬熱塑性樹脂。無定型白色粉末,無固定熔點,密度為(1.35g/cm3―1.45g/cm3),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熔于環乙酮,氯苯,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丙酮混合溶劑等。 聚苯乙烯: 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20萬。無色無味透明樹脂,透光性好。表面富有光澤,易燃,密度為(1.05g/cm3-1.07g/cm3)具有優良的防水性,耐腐蝕性、電絕緣性. 生產方法:本體聚合法,懸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這里介紹本體聚合法。在苯乙烯單體中加入引發劑和少量添加劑,現在預聚釜中進行低溫聚合,制取預聚物,再轉入聚合塔中高溫加熱,分段維持一定溫度,反應結束即將熔融狀聚苯乙烯擠出成條,在水中冷卻硬化,切粒包裝。 以上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成份,另外,在這些污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 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編輯本段]白色污染的現狀 第一、侵占土地過多。塑料類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也很長,一般可達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氣。塑料、紙屑和粉塵隨風飛揚。 第三、污染水體。河、海水面上漂著的塑料瓶和飯盒,水面上方樹枝上掛著的塑料袋、面包紙等,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如果動物誤食了白色垃圾會傷及健康,甚至會因其絞在消化道中無法消化而活活餓死。 第四、火災隱患。白色垃圾幾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災事故不斷發生,時常造成重大損失。 第五、白色垃圾可能成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們能為老鼠、鳥類及蚊蠅提供食物、棲息和繁殖的場所,而其中的殘留物也常常是傳染疾病的根源。 第六、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后,由于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 塑料制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質輕、防水、耐用、生產技術成熟、成本低的優點,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且呈逐年增長趨勢。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于其它包裝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9%。 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1995年,我國塑料產量為519萬噸,進口塑料近600萬噸,當年全國塑料消費總量約1100萬噸,其中包裝用塑料達211萬噸。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這些廢舊塑料包裝物散落在市區、風景旅游區、水體、道路兩側,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污染”,而且因其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據調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4萬噸;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9萬噸。天津市每年廢舊塑料包裝物也超過10萬噸。北京市每年廢棄在環境中的塑料袋約23億個,一次性塑料餐具約2.2億個,廢農膜約675萬平方米。人們對此戲稱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制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制造,最終歸結于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由于塑料制品主要來源是面臨枯竭的石油資源,應盡可能回收,但由于現階段再回收的生產成本遠高于直接生產成本,在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人們希望尋找一種能替代現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后,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于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塑料最早運用于農業地膜,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發展,可使農作物在任何季節生長,促進了市場消費。據市場統計,自1990~1995年,塑料的生產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長,已經席卷了整個地球。簡直可以稱作“白色革命”。但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編輯本段]白色污染的危害 伴隨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生活正向便利化、衛生化發展。為了順應這種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飯盒、塑料袋、筷子、水杯等開始頻繁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的包裝材料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這些包裝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隨手丟棄,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環境危害,成為極大的環境問題。 所謂白色污染是指由農用薄膜、包裝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統稱塑料包裝物)的丟棄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由于廢舊塑料包裝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稱之為白色污染。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所以“白色污染”日益嚴重。 1995年全國塑料消費總量約1100萬噸,其中包裝用塑料達211萬噸。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任意丟棄。據調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產生量約為14萬噸;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產生量約為19萬噸。丟棄在環境中的廢舊包裝塑料,不僅影響市容和自然景觀,產生視覺污染,而且因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還會造成潛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增塑劑和添加劑的滲出會導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燒會產生有害氣體,污染空氣,損害人體健康;填埋處理將會長期占用土地,等等。我國每年用于白色污染的治理經費大約1850萬左右。 [編輯本段]白色污染的來源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1、“視覺污染”。在城市、旅游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污染”。 2、“潛在危害”。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后,由于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第二,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于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目前,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視覺污染”問題,而對于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認識。 [編輯本段]白色污染的防治 國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關內容 1985年,美國人均消費塑料包裝物就已達23.4公斤,日本為20.1公斤。九十年代,發達國家人均消費塑料包裝物的數量更多(從消費量來看,似乎發達國家的“白色污染”應該很嚴重,實則不然。究其原因,一是發達國家很早就嚴抓市容管理,基本消除了“視覺污染”,二是發達國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較高) 現在已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分類回收系統,大部分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轉化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無害化處置,也基本消除了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潛在危害。 美國制定了《資源保護與回收法》,對固體廢物管理、資源回收、資源保護等方面的技術研究、系統建設及運行、發展規劃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日本在《再生資源法》、《節能與再生資源支援法》、《包裝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專門條款,以促進制造商簡化包裝,并明確制造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各自的回收利用義務。德國在《循環經濟法》中明確規定,誰制造、銷售、消費包裝物品,誰就有避免產生、回收利用和處置廢物的義務。 我國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國開始從行政和技術兩個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強管理。 禁止使用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杭州是我國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從實踐的結果來看,單靠禁止是很難徹底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的,上述頒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紙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來的難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價格和品質上均無法與普通塑料制品競爭。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靠行政命令,不考慮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操作起來是很困難的。 強制回收利用。清潔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可以重復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體廢物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通用原則。回收利用不僅可以避免“視覺污染”,而且可以解決“潛在危害”,緩解資源壓力,減輕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負荷,節約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在技術方面,一是采取以紙代塑。紙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纖維素,廢棄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決前面所說的“潛在危害”,但也會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首先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國的森林資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紙過程中會帶來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紙制品尚不能與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國也有以甘蔗稈、稻草為原料生產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處于試驗階段。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裝制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塑料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區已有19家研制或生產可降解塑料的單位。試驗表明,大多數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環境中暴露3個月后開始變薄、失重、強度下降,逐漸裂成碎片。如果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則降解效果不明顯。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個不足:一是多消耗糧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視覺污染”;三是由于技術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劑而難以回收利用。 三是從法律上進行規定。通過相關法律,從2008年6月1日開始,到超市購物將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要自己單獨付費,這算是希望人們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吧。 我國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沒有全國性的專門法規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業或個人的自覺性,應有強制性措施,約束公民和餐飲、交通等行業的工作人員的行為。如,要求企業或個人對自己生產、經營、消費活動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進行回收利用;對隨意拋棄、堆放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為進行處罰等。但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制定這方面的全國性法規。 2、缺少相關的經濟政策 要調動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業的積極性,需要給予這些企業以優惠政策。現有的綜合利用優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廢舊塑料包裝物回收利用行業形成良性的市場機制。為了不增加政府負擔,同時體現“污染者付費”的原則,應要求產生廢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業或個人要交納回收處理費,用于對回收利用者的補償。這種做法在國外已較為普遍,我國,目前還沒有這類經濟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風景旅游區、交通干線、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飲、商業、鐵路、水運部門對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沒有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聽任顧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員對已收集起來的廢物又拋棄到車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區的配套設施還不健全,商場、飯店、公園等繁華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還沒有設置分類垃圾箱。市容環衛部門雖有規定禁止亂扔廢物,但執法、檢查的人員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現象較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統一 我國相當多的地區對“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防治“白色污染”問題還未提上議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張以紙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來解決“白色污染”,有的地區則主張靠回收利用來解決問題,管理思想還不統一。 5、人們的環境意識還靠進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環保觀念雖比前幾年有所提高,開始關注環境問題,但還沒有落實到自身的行動上,隨手拋棄廢物,亂倒、亂堆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為隨處可見。新聞媒介對“白色污染”的報導大多集中在以紙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術方面,缺少對居民日常行為的引導教育。塑料包裝物的生產、經營單位和消費者沒有責任感,既沒有履行義務的內在動力,也沒有回收、利用、處置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外部壓力。 [編輯本段]白色污染對策 總結國內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實踐經驗,結合目前“白色污染”現狀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國防治“白色污染”應遵循“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原則。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決“視覺污染”問題,使市容、景觀有明顯改善。這主要是靠宣傳教育,引導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要依法強化管理,促使企業和個入對自己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妥善收集、處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決廢舊塑料包裝物對生態環境長期的、深層次的危害。這主要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規和經濟政策,對廢舊塑料包裝物實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還應加強研究開發符合實際的替代(綠色)包裝用品。現就加速我國防治“白色污染”的進程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和全體公民的積極參與。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白色污染”危害的認識,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教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憤。在自身嚴格遵守環保法規的同時,積極制止身邊的不良行為。 2、統一思想認識,強化管理。按照“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防治原則,一是加強對“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傳,引導和教育市民自覺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對大量產生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業(如鐵路、水運、民航、旅游、飯店、餐飲、零售等),要通過強化管理,改變無人負責、無序堆放、隨意拋棄的現象;三是采取強制措施,從回收集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強替代包裝產品的開發、研究,努力減少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等。 3,盡快制定頒布國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關法規,明確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利用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義務和法律責任。應對塑料包裝物的生產、經營、消費等各個環節,分別制定具體的控制措施和引導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鼓勵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運作機制。運用經濟手段,鼓勵和促進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防治“白色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5, 多用環保袋,少用塑料袋。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并為我們提供了如此美麗的環境。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產量正在逐步增加,我們的這個家園正在被垃圾所包圍。 近年來,由于大量廢舊包裝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餐具使用 量激增,并且任意拋棄,各大中城市都普遍形成了嚴重的白色污染。它已同汽 車尾氣、有磷洗滌劑一起列被為今年我國環保治理三大重點。 塑料是一種很難處理的生活垃圾,它混入土壤能夠影響作物吸收水分和養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填埋起來,占用土地并且上百年才可以降解。大量散落 的塑料還容易造成動物誤食致死,北京南苑的麋鹿因誤食附近垃圾場飛入的塑 料袋而死于非命。塑料易成團成捆,它甚至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設施、城市 設施故障,釀成災害。 我國泡沫餐具的生產和使用量極大,食品包裝、購物買菜的塑料袋使用數量也 是驚人的。據粗略估計,本世紀我國的白色垃圾大約有800多萬噸。塑料制品是所有生活廢棄物中最難處理的部分之一,也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一般 來說,采用衛生填埋、高溫堆肥和焚燒這三種方法,基本上可以使垃圾處理達 到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但我國的情況不容樂觀,自前垃圾收集、處理遠 未形成有序體系。拿北京來說,垃圾收集還未完成垃圾袋裝化,更不用提分類 收集。 焚燒雖然可以銷毀塑料袋,不過建一個垃圾焚燒廠是同規模填埋場的20倍的投入。至于人工降解產生有機油料的做法,需要較高純度的塑料制品,大規模處理是不現實的。因此,衛生填埋成為目前能收集塑料的主要辦法。北京已建起阿蘇衛、北神樹和安定3個垃圾衛生填埋場,垃圾填埋場底部鋪設了厚厚的防滲層,并隨著垃圾的堆積,上面不斷用土覆蓋,然后再造植被,以便保證垃圾在一個四周密閉的空間范圍,不會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周圍的空氣。但是,以安定垃圾填埋場為例,面積達300畝的一塊土地也只夠北京一個宣武區使用14年。 抵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做法于不久前得到一些商場的響應,他們嘗試出售可降解的垃圾袋,但是購買者寥寥,因為這種垃圾袋價格在1元以上,并且不能承受較大的重量。萬客隆提倡使用布袋,效果也不理想。 標本兼治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專家認為,一方面應及時有效地處理既生垃圾,一方面用能降解、易降解的制品代替塑料。1998年11月,一種以秸稈作成的一次性餐具首次擺上了北京百盛購物中心的快餐桌。這種餐具不但安全衛生,而且一次性使用后入土即為肥料,入水可成為魚飼料,棄置路邊,幾天后就隨風而去了。在1998年12月13日的“綠色一次性餐具交流會”上,100多家企業展示了他們用稻殼、紙漿、淀粉等為原料制作的餐具。一種生物全降解一次性快餐盒經北京一輕研究所30多名研究人員近三年的研究,日前已通過檢測。測試證實,該餐盒使用后暴露在大自然中,40天內全部變為水和二氧化碳。這種餐盒以淀粉(玉米、木薯淀粉)為原料,加入一年生植物纖維粉和生物防水膠噴注到模具內加熱發泡成型。各種新生的替代產品正處在起步階段,但尚沒有達到大規模生產推廣的水平。 另外;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仍然比較落后,這其實是阻礙白色污染治理的一個重要因素。治理白色垃圾的第一步就是垃圾分裝,這只有在大多數人的自覺環保意識建立起來之后才有望進行。所以,治理白色污染的最重要一點是提高每個人的環境意識。因為白色垃圾需要百年以上時間才可以在自然界自然降解,所以解決它的污染問題真的可以稱為百年難題。 白色污染的防治 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難降解,現在許多城市都推廣使用綠色餐具――紙制餐具,因為纖維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許多環保專家認為,用紙制餐具代替發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紙制餐具同樣也會帶來視覺上的污染,因為它們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內也不會降解徹底。其次,制紙制餐具時,除用到草漿、稻漿外,還要加入1/3左右的木漿,若全面推廣,勢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導致森林砍伐的加劇。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紙漿歷來是耗水大戶、耗能大戶及排污大戶。造漿工藝需大量水,而我國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為世界12個貧水國家的名單上;若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中,會引起水污染;紙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國能源結構是以燃煤為主,這樣就會增加空氣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無論是從環保角度,還是從節約資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紙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不利于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拒絕使用超薄塑料袋買菜或盛裝食物,買菜可用菜籃子或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從而減少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2、回收廢塑料并使之資源化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其實,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復回收使用。廢塑料回收后,進行分類、清洗后再通過加熱熔融,即可重新成為制品。從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氫元素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氫元素組成,只不過分子量較小。因此,把這幾類塑料隔絕空氣加熱至高溫,使之裂解,把裂解產物進行分餾,可制得汽油與柴油。 近年來,一些國家大力開展3R運動:即要求做到廢塑料的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目前,在德、日、美等國家,由于重視對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已經實現了塑料的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3、研究開發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與普通塑料同樣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廢棄后,其化學結構可以在某些條件下發生變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環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類: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雙降解塑料。但是現在許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變為塑料碎片,據報道,我國陜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它是將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過特殊設備粉碎成納米級后進行物理結合,再將兩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用這種新技術生產的農用地膜,經過四至五年的大田試驗,結果顯示,在70天至90天內,淀粉完全降解為H2O、CO2,塑料變為對土壤和空氣無害的細小顆粒,并在17個月內同樣完全降解為H2O、CO2。現在這種塑料已投入批量生產。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還遠遠沒有得到大規模使用。開發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為解決白色污染的輔助措施。 4、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編輯本段]白色污染的感言 少用塑料袋,用環保袋。就算用了塑料袋,也不要亂丟。杜絕白色污染,從身邊每一個動作做起。
一、什么叫白色污染 這要從塑料開始談起。塑料是一類高分子材料。以石油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這些物質的分子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反應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我們通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種高分子組成的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薄膜抖動時聲音發脆,而聚氯乙烯薄膜則較柔軟,抖動時無發脆聲音;發泡塑料一般是聚苯乙烯,燃燒時有濃煙)。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塑料進入廣泛實用階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優點:它取材容易,價格低廉,加工方便,質地輕巧,因此塑料一問世,便深受世界歡迎,它迅速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塑料被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譽為白色革命。 隨著塑料產量不斷增大,成本越來越低,我們用過的大量農用薄膜、包裝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拋棄在環境中,給景觀和環境帶來很大破壞。由于塑料包裝物大多呈白色,它們造成的環境污染被稱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前幾年,有人戲稱我國有兩座萬里長城,一為古長城,二為白色長城,指的是我國鐵路沿線到處是白色的飯盒、塑料袋,這就是視覺污染。在我們學校,隨處可見一次性飯盒、各色塑料袋,起風時候,塑料袋到處飄揚,嚴重影響校園的美觀。 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1、 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3月20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2001年第1號消費警示:當溫度達到65°C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將滲入到食物中,對人的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因此,2001年4月23日,國家經貿委發布了〈〈關于立即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緊急通告〉〉,要求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 我們現在用來裝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們就發現聚氯乙烯塑料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人們接觸氯乙烯后,就會出現手腕、手指浮腫,皮膚硬化等癥狀,還可能出現脾腫大、肝損傷等癥。1975年,美國就禁止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裝食品和飲料。在我國,更為嚴重的是,我們用的超薄塑料袋幾乎都來自廢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節目組曾經岸訪了塑料袋的生產廠,這些生產廠所用原料是廢棄塑料桶、盆、一次性針筒等。生產時,首先用機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個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來曬干,再用機械把它壓成膜,制成各種塑料袋。記者問老板,這種塑料袋用來裝食物,是否對人體有害,該老板毫不遮掩地承認這類薄膜未經消毒,肯定有害于身體,他本人從不用這種塑料袋裝食物。每次吃飯時,就有不少同學用塑料袋裝飯菜,他們不知道這種行為不僅危害環境,也危害自己的身體。 2、 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我國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萬以上,只有分子量降為2000以下時,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這一過程至少需200年。農田里的廢農膜、塑料袋長期殘留在田中,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阻礙水分的流動,從而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的減產。若牲畜吃了塑料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 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體積大,它能很快填滿場地,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場地由于地基松軟,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很容易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圍環境。 4、 若把廢塑料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黑煙,而且會產生迄今為止毒性最大的一類物質:二惡英。二惡英進入土壤中,至少需15個月才能逐漸分解,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二惡英對動物的肝臟及腦有嚴重的損害作用。焚燒垃圾排放出的二惡英對環境 的污染,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一個極敏感的問題。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1、 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難降解,現在許多城市都推廣使用綠色餐具――紙制餐具,因為纖維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許多環保專家認為,用紙制餐具代替發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紙制餐具同樣也會帶來視覺上的污染,因為它們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內也不會降解徹底。其次,制紙制餐具時,除用到草漿、稻漿外,還要加入1/3左右的木漿,若全面推廣,勢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導致森林砍伐的加劇。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紙漿歷來是耗水大戶、耗能大戶及排污大戶。造漿工藝需大量水,而我國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為世界12個貧水國家的名單上;若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中,會引起水污染;紙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國能源結構是以燃煤為主,這樣就會增加空氣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無論是從環保角度,還是從節約資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紙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不利于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拒絕使用超薄塑料袋買菜或盛裝食物,買菜可用菜籃子或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從而減少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2、 回收廢塑料并使之資源化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其實,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復回收使用。廢塑料回收后,進行分類、清洗后再通過加熱熔融,即可重新成為制品。從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氫元素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氫元素組成,只不過分子量較小。因此,把這幾類塑料隔絕空氣加熱至高溫,使之裂解,把裂解產物進行分餾,可制得汽油與柴油。 近年來,一些國家大力開展3R運動:即要求做到廢塑料的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目前,在德、日、美等國家,由于重視對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已經實現了塑料的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3、 研究開發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與普通塑料同樣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廢棄后,其化學結構可以在某些條件下發生變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環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類: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雙降解塑料。但是現在許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變為塑料碎片,據報道,我國陜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它是將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過特殊設備粉碎成納米級后進行物理結合,再將兩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用這種新技術生產的農用地膜,經過四至五年的大田試驗,結果顯示,在70天至90天內,淀粉完全降解為H2O、CO2,塑料變為對土壤和空氣無害的細小顆粒,并在17個月內同樣完全降解為H2O、CO2。現在這種塑料已投入批量生產。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還遠遠沒有得到大規模使用。開發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為解決白色污染的輔助措施。 4、 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讓我們人人樹立以愛護環境為榮,破壞環境為恥的思想,以實際行動來消除校園里的白色污染及其它污染,把四中建設為綠色校園,文明校園。
- 上一篇:江南四大名木是哪四大?
- 下一篇:小馬琪琪嬰幼兒益生菌是食品級的嗎?
- 塑料制品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