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的經濟發展如何?
作者:訪客發布時間:2021-11-03分類:塑料制品瀏覽:76
寧經過近50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步入了嶄新階段。目前,西寧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財政收入、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各占50%以上。全省90%的調入商品和80%的調出商品經西寧中轉,對全省其它州、地、市、縣有較強的吸引力和輻射力。
西寧工業已形成以機械、輕紡、化工、建材、冶金、皮革皮毛、食品為支柱的工業體系。機械工業技術力量雄厚,機床、工程機械及各種工具等產品的生產已具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紡織工業從紡紗、織造、后整理到服裝制品;輕工以燈泡、塑料制品等為主,品種不斷增加;化學工業已形成以化肥、制藥、氟化鹽、硫酸、紅礬鈉、潤滑油等為拳頭產品的支柱行業;建材工業在充分開發利用地方資源的基礎上,已形成水泥、瀝青、保溫材料、PVC低發泡板、舒樂舍板、石膏及其制品等系列產品;冶金工業擁有全國最大的電解鋁廠——青海鋁廠和列入全國500強的西寧鋼廠及生產硅鐵出名的青海山川鐵合金廠,成為冶金工業龍頭;食品工業在堅持地方特色的同時,大力發展綠色食品、乳制品系列、三刺系列、蟲草系列等保健、營養食品,多數產品已蜚聲國內外。
能源、電力充裕,有年產100多萬噸煤礦一座。黃河上游可建設13座大中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30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360億千瓦時,現已建成龍羊峽水電站,裝機容量128萬千瓦,李家峽水電站已開工建設,裝機容量為200萬千瓦,加上市內已有的火電、水電等中小型電站,使西寧電網電力資源極為充沛。
西寧農村經濟有一定基礎,糧食產量18萬噸,油料1.8萬噸,蔬菜、肉、禽、蛋、奶自給有余。牲畜年存欄數51萬頭(只)。鄉鎮企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生力軍。
西寧對外貿易持續發展。外貿進口總值超過1.6億美元,實現出口創匯1.2億美元;主要出口商品有硅鐵、機床、軸承、綿紗、骨膠、蠶豆、量刃具等十余種。三資企業不斷壯大,已成為西寧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西寧是全省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商業貿易中心。市場建設成績顯著,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全市共有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網點近2萬個,從業人員6萬人。商業門類齊全,商品豐富,購銷兩旺,市場繁榮。
國民經濟總體保持較快增長。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2.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7%,較上年回落了0.6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19494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3.3%。
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9.21億元,增長5.0%,對GDP的貢獻率為1.61%;第二產業增加值227.39億元,增長19.2%,對GDP的貢獻率為65.96%;在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達到193.75億元,增長22.92%,對GDP的貢獻率為65.37%,對經濟增長作用顯著。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75.59億元,增長10.6%,對GDP的貢獻率為32.43%。
經濟結構繼續保持“二三一”的格局。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4.4:51.6:44.0發展為4.5:53.9:41.6。
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93.75億元,比上年增長22.9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87.26億元,增長23.62%。
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1.31億元,比上年增長23.69%。
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99億元,增長22.31%。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62854萬美元,增長10.78%,其中:進口24502萬美元,增長16.08%;出口38352萬美元,增長7.63%。
全年實現一般預算收入58.86億元,增長20.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3.45億元, 增長27.3%。
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9.10元,增長12.20%;農民人均純收入3943.60元,增長16.07%。
- 上一篇:塑料管材市場前景怎么樣
- 下一篇:塑料包裝材料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 塑料制品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