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固性塑料的交聯作用知多少
作者:訪客發布時間:2021-10-19分類:塑料制品瀏覽:90
我們知道,熱固性塑料在尚未固化時,其主要組成物(樹脂)都是線型或帶有支鏈的聚合物。這些線型聚合物分子與熱塑性塑料中線型聚合物分子的區別在于;前者在分子鏈中都帶有反應基團(如羥甲基等)或反應活性點(如不飽和鍵等)。固化時,聚合物分子鏈上反應活性點之間或反應活性點與交聯劑之間發生相互反應而交聯在一起,這些化學反應都稱為交聯反應。已經發生作用的基團或活點對原有反應基閉或活點的比值稱為交聯度。
實際的交聯反應是很難達到100%,其主要原因是:
(1)交聯反應是熱固性樹脂分子向三維發展并逐漸形成巨型網狀結構的過程。隨著過程的進展,未發生作用的反應基團之間,或者反應活性點與交聯劑之間的接觸機會就越來越少,甚至變為不可能。
(2)有時反應體系中包含著氣體反應生成物(如水汽),會阻止反應的進行。在塑料成型工業中,交聯一詞常常被硬化、熟化等詞代替。所謂“硬化得好”或“硬化得完全”并不意味著交聯作用的完全,而是指交聯作用發展到一種最為適宜的程度,以制品的物理一力學性能等達到最佳的境界。顯然,交聯程度是不會大于100%的,但是硬化程度是可以的。一般稱硬化程度大于100%的為“過熟”,反之則為“欠熟”。
硬化作用的類型是隨樹脂的種類而異的,它對熱固性塑料的貯存期和成型所需的時間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硬化不足的熱固性塑料制品,其中常存有比較多的可溶性低分子物,而且由于分子結合得不夠強(指交聯作用不夠),以致對制品的性能帶來了損失。例如機械強度、耐熱性、耐化學府蝕性——電絕緣性等的下降;熱膨脹、后收縮、內應力、受力時的蠕變量等的增加;表面缺少光澤;容易發生翹曲等。硬化不足時,有時還可能使制品產生裂紋,使前面舉述的性能進一步惡化。吸水量也有顯著的增加。出現裂紋說明所用模具或成型條件不合適,或者塑料中樹脂與填料的用量比不當時也會產生裂紋。
過度硬化或過熟的塑料制品,在性能上也會出現很多的缺點。例如力學強度不高,發脆,變色,表面出現密集的小泡等。顯而易見,過度硬化或過熟成型中所產生的焦化和裂解(如果有)也包括在內。制品過熟一般都是成型不當所引起的。必須指出:過熟和欠熟的現象有時也會發生在同一制品上。出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模塑溫度過高、上下模的溫度不一、制品過大或過厚等。
撿定硬化程度的方法很多。一般常用的物理方法有;脫模后熱硬度的檢定法、沸水試驗法、萃取法、密度法、導電度測驗法等。
工業上用作成型的塑料有粉料、粒料、溶液和分散體等幾種,不管是哪一種料,一般都不是單純的聚合物(合成樹脂),或多或少都加有各種助劑(添加劑)。加入助劑的目的是,改善塑料加工工藝和改善塑料制品某些特性,其用量雖少,作用甚大,它已經成為塑料工業的重要組成都分。為了成型過程的需要,有將聚合物與助劑配制成粉科或粒料的,也有將其配制成溶液或分散體的。完成配制的方法大都靠混合,以使它們形成一種均勻的復合物。
- 上一篇:淀粉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嗎
- 下一篇:采煤工藝屬于化工專業?
- 塑料制品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