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甲烷有毒嗎?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5-01-02分類:膠粘劑瀏覽:62
一、三氯甲烷有毒嗎?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麻醉作用,對心、肝、腎有損害。吸入或經皮膚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興奮、皮膚粘膜有刺激癥狀,以后呈現精神紊亂、呼吸表淺、反向消失、昏迷等,重者發生呼吸麻痹、心室纖維性顫動、并可有肝、腎損害。誤服中毒時,胃有燒灼感、伴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后出現麻醉癥狀。
慢性中毒:主要引起肝臟損害,此外還有消化不良、乏力、頭痛、失眠等癥狀,少數有腎損害。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屬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908mg/kg(大鼠經口);LC5047702mg/m3,4小時(大鼠吸入);人吸入120g/m3,吸入5~10分鐘死亡;人吸入30~40g/m3,嘔吐,眩暈的感覺;人吸入10g/m3,15分鐘后眩暈和輕度惡心;人吸入1.9g/m3,能耐受30分鐘,無不適。
亞急性慢性毒性:動物慢性毒性主要表現為肝腎損害。人長期職業接觸的慢性中毒癥狀主要是嘔吐、消化不良、食欲減退、神經過敏、失眠、抑郁,直到神經錯亂。血液中濃度增高是中毒的確證。
致癌性:IARC致癌性評論:對人可能致癌。
致畸:對哺乳動物引起DNA損傷,對人淋巴姐妹染色體發生變化;能引起肌肉、骨骼、腸胃系統及顱面部發育不正常;有高度的胎毒,但是顯然還不是強的致畸物質。
污染來源:是有機合成的重要原料,用于制作氟里昂、脂類、樹脂、橡膠、油漆、磷和碘的溶劑。也用于合成纖維、塑料、干洗劑、殺蟲劑、地板蠟、氟代烴冷凍劑、氟代烴塑料等的制造。醫藥行業還用作溶劑和萃取劑提取抗生素。在以上提及的行業中生產或使用或在貯運時的意外事故均可能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代謝和降解:人體吸入蒸氣后,若60%~80%進入體內,血中濃度與大腦中濃度相同,而在脂肪組織中的濃度則高出近10倍,這是由于在小鼠、大鼠和人體中可迅速被吸收,主要分布于全身的脂肪儲庫和組織中。被吸收的大部分被肝臟解毒,隨尿排泄的極少。人體內的約30%~50%可被代謝為二氯化碳和二氯甲烷。一般認為,存在于水環境中的很難被生物所降解。
殘留與蓄積:生產甲烷系氯化烴的企業是進入環境的經常性污染源。使用氯消毒的飲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機氯化合物(主要為),其含量可達到對人們的健康產生危害。飲用水氯化后能在水中形成鹵素化合物,這是游離氯與天然有機化合物(腐植酸、蛋白質、氨基酸、碳氫化合物、多糖等),或人造有機物(如高分子聚合物、凝結劑)作用的結果。有人經過對照試驗后指出,當水中含有腐植質時,過濾后加氯處理比混凝前加氯能減少的產生。因此,自來水廠進行水處理時,先除去水中的懸浮物,再加氯處理能直接減少的生成。根據美國環保局調查結果發現,加氯處理后的飲用水95%~100%含 有,平均濃度為20μg/L,最高達311μg/L。對病人(檢查33例病人的205個血樣)行外科手術時,麻醉“昏睡”期的靜脈血濃度為40~48mg/L,興奮期為48~66mg/L。手術期一期血中濃度為68~104mg/L,二期為104~126mg/L。血中濃度進一步增高即可致死(導致心臟麻痹,心跳突然停止的血中濃度為250mg/L)。人體中的清除很慢。麻醉期1小時,血中3~4天才被清除。身體肥胖的病人較長時間麻醉后,清除時間可達10天。
二、請問甲烷制造氯仿在經濟上是否可行
甲烷制造氯仿從經濟上可行,甲烷來源于天然氣,氯氣來源于氯堿化工,但在工藝上不可行。甲烷作為飽和烴只有與氯氣直接作用方可制備氯仿,但首先甲烷的氯代反應有多種產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至四氯化碳不等,反應程度和限度不易控制,給產物的分離提純帶來諸多困難和不便;其次甲烷的氯代是自由基機理,在光照條件下緩慢進行,反應速率上效益較低,實際應用有很大局限。
三、有機氯消毒粉和二氧化氯消毒液哪個更安全?
二氧化氯消毒液更安全.二氧化氯是A1級的消毒品.屬于無機消毒品.集消毒殺菌滅藻保鮮等功能于一體,是非常理想的消毒品.目前用于泳池醫院自來水養殖業以及食品保鮮各種行業...
有機氯目前有氯氣/漂白水/強氯精等,屬于有機消毒品,在水處理中會產生氯仿(THMS)類有害物質,在強光照射下會產生對人體有很大危害的光氣.和二氧化氯比起來,有機氯消毒殺菌效果沒有那么好,有機氯受水中PH值及水溫影響也很大,消毒不穩定...
總而言之,二氧化氯消毒液更安全
四、光氣現在沒有檢測方法么?
這要看光氣(化學式為COCl2)的來源,如果是氯仿(化學式為CHCl3)被氧化而產生的,可以檢驗其變質的另一種物質鹽酸(化學式HCl),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說明氯仿變質。
- 膠粘劑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