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0年軍事發展史簡述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1-12-21分類:膠粘劑瀏覽:78
信息化戰爭形態對我軍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立足點是在國土實施積極防御,或者說在大陸本土實行人民戰爭。這就決定了我軍陸戰型的機械化半機械化軍隊的結構模式。隨著新軍事變革的推進,我軍的結構性矛盾變得十分突出。信息化戰爭形態對我軍力量結構提出了3個方面的要求:一是信息火力配套。未來戰場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主要是以機械化武器裝備提供的火力和一定的信息戰力量相結合的綜合力量進行作戰活動,但最終將經歷火力信息戰—信息火力戰—信息戰的演變過程。二是多維力量一體。信息化戰爭的力量結構將是空、地、海、天、電多維力量聯合的作戰體系,各力量元素在不同的戰爭階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信息網絡戰力量與航天力量等新型力量元素的地位正在崛起。三是戰略機動力強。分兵把口部署兵力的機械化戰爭模式在戰場透明、打擊精確的非接觸、非線式作戰環境下已嚴重滯后,將逐漸被以信息網絡為支撐的機動式力量部署所取代。戰略投送特別是空中投送力量直接影響和制約整體戰略力量的效能。
軍事高技術加速發展使我軍武器裝備建設面臨嚴峻挑戰。高新技術的加速發展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使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發生了質的飛躍,在戰爭舞臺上展示出新的面貌。一是武器系統的一體化能力顯著增強。覆蓋空、地、海、天、電的C4 ISR系統將信息化作戰平臺與精確打擊的智能化火力緊密結合起來,使武器裝備系統實現了信息火力一體,達成作戰效能的倍增。二是攻防能力呈現配套和兼備的發展趨勢。由開始注重發展導彈等進攻型武器,轉變為強調發展攻防兼備的武器裝備體系。特別是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等國在進攻性武器裝備發展到較高水平的情況下,都開始積極研發反導防御系統。各國發展的很多單一武器也體現出攻防兼備的趨勢。三是機動裝備的地位和性能大幅提升。規模投送和遠程投送的機動裝備地位崛起,載運能力、航程和速度大大提高。核潛艇能夠繞地球數周航行。飛機飛行的速度達到3倍音速,戰斗機的航程超過5000公里,戰略轟炸機超過1.6萬公里,如果有空中加油機等裝備可以跨洲際甚至全球投送。四是大量新型武器研制成功或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武器裝備發展進入航天、信息等新的領域。武器裝備發展的迅猛勢頭使我軍武器裝備更新的形勢非常嚴峻。
給你一些參考:
- 上一篇:國內保健品的發展趨勢
- 下一篇:云南省昆明市最大的干貨市場在那里
- 膠粘劑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