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傳統
作者:訪客發布時間:2021-07-06分類:膠粘劑瀏覽:67
這是我和大家討論的問題,大家身邊非常熱鬧的問題。 現在,《論語》走進千家萬戶,民工發,監獄學,領導高興,群眾歡喜,知識分子不能太孤立,自絕于領導和群眾。 有人說,孔子死了, 2500年才出了個于丹,太可愛,太可愛;就她把孔子講透了,講活了,了不起,了不起。這是捧。 還有人,深得中庸之道,說人民群眾讀《論語》,傳統文化被發揚,畢竟是好事,我支持你,但《論語》也分雅《論語》和俗《論語》,人民群眾歸你管,知識分子的地盤你休想進。我們知識分子講《論語》,那是另一番天地,我才不帶你玩兒。 這三種反應,和我無關。 一本書,一人讀,想不到鬧出這么大動靜。我讀《論語》,就是我讀《論語》,自己寫點讀書筆記,講點個人想法,誰也不代表,犯不著綁上一堆人說事。 大家記住了,這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神話,將來肯定是笑話。 孔子說,“三年無改于父之道”才叫“孝” ,那不是笑話?但我們自己,也有毛病,甚至是渾身的毛病。《孝經》,開宗明義第一章,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好壞都不能拒絕。比如我爸爸的禮物是震顫,我他*的禮物是過敏。遺傳病,年輕沒事,年紀大了才暴露。可見就是體,也是好壞參半。 傳統,誰都有。比如美國,立國不過200年,家家藏槍,就是傳統,所以老有校園槍擊案。當然了,溜門撬鎖的也要小心,私闖民宅,人家會開槍。 孩子是自己的好,但別人的孩子未必比你差。你排斥人家,人家不排斥你,吃虧的是自己。西方人,開口閉口,言必稱國際,你的我的,都是他的。國際二字,背后有霸道,但他們四海為家,氣魄比我們大。 全盤西化是個不爭的事實,但大家最愛爭。我講全盤西化,不是價值判斷,而是事實判斷。不管好不好,愛不愛,這是大局已定的事情。你只要睜眼看一看,周圍的一切,幾乎全是西方文化,哪怕是國產自己造。 我們中國人,特別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歷史上,我們特別能化人。古書上講的“柔遠能邇”、“遠人來服”、“歸義”、“歸化” 可見,老師和學生是換著當。 中國人的心態很簡單,我化別人,我愛聽;別人化我,絕不行。近代中國,明明已經被人化了,有人還在幻想,說蒙元怎么樣,滿清怎么樣,那么大的塊頭兒,不也叫咱們漢族給化了?多少年后,還會大翻盤。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文懷沙說,王魯湘,你的唐裝是滿服,我穿和服,才是唐裝,日本把中國滅了,沒關系,結果是,中國多了個日本族,第57個少數民族(這話,不僅中國人聽了生氣,日本人聽了也生氣)。 現在的日本,現在的美國,你給我化化看,別做夢了。想不到這種明擺著的事,照樣有人犯糊涂。 中國近代史是部挨打的歷史。中國人挨打,中國文化也挨打,打得失魂落魄。一是揍出一個國學來,我叫“國將不國之學” 還有一樣,令人自豪,則是我們的國寶。這是真正的寶貝,西化化不動的東西,只能毀而不能造。造出來的都不是國寶。我們中國,歷史悠久,文明輝煌,當然很自豪。古跡、古物和古書,盡管使勁糟蹋,留下的東西還是不少。物質文化遺產,實實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虛虛假假。 古董,很多本來也是普通玩意兒,日用的東西,家家都有。毀的毀,棄的棄,最后剩下來,全是寶貝。保古和西化,如影隨形。西化的破壞,反而抬高了古董的身價。 文物,擺進博物館的展柜,都是稀罕玩意兒,無所謂精華糟粕。糟粕精華,只有進入現代生活的東西,還在使用的東西,才有這類問題。我們把古董擺進展柜,但不必把自個兒也擺進去。
- 上一篇:hx 5化學
- 下一篇:聚合物電池儲電量比起其他的電池儲電量大不大
- 膠粘劑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