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貼裝技術的發展趨勢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1-12-01分類:膠粘劑瀏覽:72
目前,封裝技術的定位已從連接、組裝等一般性生產技術逐步演變為實現高度多樣化電子信息設備的一個關鍵技術。更高密度、更小凸點、無鉛工藝等需要全新的封裝技術,更能適應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快速變化的需求。 封裝技術的推陳出新,也已成為半導體及電子制造技術繼續發展的有力推手,并對半導體前道工藝和表面貼裝技術的改進產生著重大影響。如果說倒裝芯片凸點生成是半導體前道工藝向后道封裝的延伸,那么,基于引線鍵合的硅片凸點生成則是封裝技術向前道工藝的擴展。
在整個電子行業中,新型封裝技術正推動制造業發生變化,市場上出現了將傳統分離功能混合起來的技術手段,正使后端組件封裝和前端裝配融合變成一種趨勢。不難觀察到,面向部件、系統或整機的多芯片組件封裝技術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只是面向器件的概念,并很有可能會引發SMT產生一次工藝革新。
元器件是SMT技術的推動力,而SMT的進步也推動著芯片封裝技術不斷提升。片式元件是應用最早、產量最大的表面貼裝元件,自打SMT形成后,相應的IC封裝則開發出了適用于SMT短引線或無引線的LCCC、PLCC、SOP等結構。四側引腳扁平封裝(QFP)實現了使用SMT在PCB或其他基板上的表面貼裝,BGA解決了QFP引腳間距極限問題,CSP取代QFP則已是大勢所趨,而倒裝焊接的底層填料工藝現也被大量應用于CSP器件中。
隨著01005元件、高密度CSP封裝的廣泛使用,元件的安裝間距將從目前的0.15mm向0.1mm發展,這勢必決定著SMT從設備到工藝都將向著滿足精細化組裝的應用需求發展。但SiP、MCM、3D等新型封裝形式的出現,使得當今電子制造領域的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日益增多。
由于MCM技術是集混合電路、SMT及半導體技術于一身的集合體,所以我們可稱之為保留器件物理原型的系統。多芯片模組等復雜封裝的物理設計、尺寸或引腳輸出沒有一定的標準,這就導致了雖然新型封裝可滿足市場對新產品的上市時間和功能需求,但其技術的創新性卻使SMT變得復雜并增加了相應的組裝成本。
可以預見,隨著無源器件以及IC等全部埋置在基板內部的3D封裝最終實現,引線鍵合、CSP超聲焊接、PoP(堆疊裝配技術)等也將進入板級組裝工藝范圍。所以,SMT如果不能快速適應新的封裝技術則將難以持續發展。
- 上一篇:鉑催化劑哪里有
- 下一篇:我的房間不通風,如何去除甲醛
- 膠粘劑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