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藥店發展前景如何?
作者:訪客發布時間:2021-09-29分類:膠粘劑瀏覽:74
2018年是國家分級診療和醫療體建設的推廣和普及之年,醫藥零售行業面臨著重要的抉擇風口。4+7帶量采購波及藥店價格,藥店分類分級管理開始試點藥店經營條件越發嚴格,并購大潮的疊加影響下,藥店競爭加劇,業外資本也對藥品零售市場虎視眈眈,單體藥店的生存情況則愈加悲觀,2019年零售藥店行業迎來大洗牌。
2018年藥店行業相關政策回顧
藥品是特殊商品,因此,與其他行業相比,藥品零售行業多了一份特殊性,除了受市場環境影響,受政策環境的影響更大。國家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使業內一致看好醫藥行業的前景,但2018年零售藥店從“上游”到“下游”監管趨嚴。
4月28日,國務院發布《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要求對線上開具的常見病、慢性病處方,經藥師審核后,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探索醫療衛生機構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促進藥品網絡銷售和醫療物流配送等規范發展。
8月2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征求執業藥師職業資格制度規定和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兩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指出執業藥師資格考試準入學歷門檻從中專提高到大專。
8月28日,國務院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提出,制定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的指導性文件。
8月31日,新組建的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從整治時間來看,一直會延續到2019年9月底。
10月10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的通知》,該通知在第一批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的具體事項是就提到,“允許營利性醫療機構開展藥品、器械等醫療相關的經營活動,醫療活動場所與其他經營活動場所應當分離”。
11月21日,國家醫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近期國家打擊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專項行動情況作了簡要介紹,公布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專項行動“回頭看”。同時,還下發了《關于開展打擊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專項行動自查工作回頭看的通知》,對于醫保藥店,重點查處串換藥品,刷卡套取基金等行為。
11月23日,商務部就發布了關于《全國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2018零售藥店市場現狀
1、藥店并購并購迭起大批藥店倒閉
①連鎖藥店企業數量減少
2013年連鎖藥店企業僅3570家,2016年突破5000家,達到5609家。2017年零售藥店并購潮迭起,連鎖藥店企業5409家,同比減少3.6%。2018年由于收購成本顯著增加,管控能力跟不上規模擴張速度,傳統競爭模式發生改變,傳統藥店面臨互聯網賣藥模式挑戰,在醫保控費、藥店分類分級管理以及處方外流等政策背景下,藥店盈利模式改變。連鎖藥店回歸冷靜,并購規模有所縮小,預計2018年連鎖藥店數量將達5285家,2019年并購潮逐漸退潮,連鎖藥店數量將達5200家。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
②零售藥店數量減少
我國零售藥店的雖然發展時間較短,但成長速度快,零售藥店網絡已在全國鋪開。2017年我國零售藥店數量為45.4萬家,相較于2013年增加2.1萬家。整體來看,目前我國零售藥店總數量處于相對穩定水平。因并購的影響,預計2018年中國零售藥店規模將有所縮小,零售藥店數量將達將達44.9萬家,2019年零售藥店數量小幅上漲,達到43.4萬家。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
2、藥店連鎖化率率提高
以往零售藥店較為分散,從2014年左右開始,零售藥店行業進入結構性調整階段,單體藥店的數量開始呈下降趨勢,藥店的連鎖化率開始快速提升,藥店發展從行業數量提升開始向集中度提升轉型。2015年單體藥店數24.32萬家,同比減少3.12萬家,零售藥店連鎖化率45.7%。2017年連鎖藥店數量首次超過單體藥店數量,連鎖藥店22.92萬家,單體藥店22.45萬家,連鎖化率提高至50.5%。預計2018年單體藥店規模將縮小,連鎖藥店規模將繼續擴大,連鎖化率有望達到51.8%,因藥店分類分級管理全國推廣,2019年連鎖藥店率將進一步提高,有望達到54.1%。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
3、店均服務人口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經計算,中國零售藥店店均服務人口小幅波動,2017年,中國零售藥店店均服務人口為3064人/家,隨著醫藥O2O、智能藥店、未來藥店的建設,2018-2019年零售藥店店均服務人口將大幅提升。
根據美日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美國的店均服務人口約5250人/家,日本藥妝店的店均服務人口高達7052人/家,說明我國的藥店服務能力以及大眾對藥店的消費認知與美日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計算
2019年藥店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1、處方外流引發藥店搶方大戰
我國藥品零售業穩定發展的最大動力之一是處方外流。綜合各方面因素,這次的處方外流,藥店有可能成為分享盛宴的主力軍與最大獲利者。
能否如愿,藥店須滿足以下前提條件:連鎖藥店必須具有強大的滿足工業、滿足消費者要求的專業能力、服務技巧,藥店能成為處方藥廠家的合作伙伴,藥店有能力應對將來國家放開網上藥店售賣處方藥后,網上藥店成為新競爭對手的挑戰……做不到這些,藥店承接處方外流并分一杯羹就是空談。
2019年處方外流如成行,將引發的搶方大戰可以想見。提高處方滿足能力,參與建設處方流轉平臺與處方無障礙流轉渠道,構建融洽的政、醫、商生態圈……對連鎖藥店來說項項是硬骨頭,但必須迎難而上。
2、分級分類管理或引大洗牌
2018年11月底商務部發布《全國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全國藥店分類分級實施細則及推進時間軸。三類零售藥店分別經營不同的藥品,在藥店分類基礎上按經營服務能力等,對二類、三類藥店再分為A、AA、AAA三個級別進行分級管理(一類藥店不分級),高評級的藥店將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如與醫療機構的對接、承接醫院門診處方外配等服務,優先與醫保部門簽約醫保服務協議,優先提供門診特殊病、門診慢性病用藥醫保費用結算服務等。
分類分級管理將從根本上動搖我國藥店的根基,其影響注定是深遠的。但“一旦藥店分類分級管理全面實施,45萬家藥店預計超過一半會倒閉”的預測無疑過于激進了些,畢竟分類分級管理的標準已經明確,而藥店管理與軟硬件水平是動態的、不斷進步的,藥店有足夠時間和辦法在規定期限前完成向分類分級管理標準的靠攏,包括在藥師、執業藥師等人才、資源方面的配備,在這個過程中,服務水平與產業集中度也將得到預期中的提升。
3、智能藥店、未來藥店成風口熱點
24小時自動售藥柜進入藥店,天貓智慧門店紛紛亮相,張仲景大藥房與支付寶聯合推出支付寶未來藥店,大參林聯合微信推出智慧藥店,還有百洋智慧藥店、康美智慧藥店、鄰客智慧藥房……各種名目的智慧藥店已經在全國遍地開花并成為一道風景。
但現在的智慧藥店,充其量是將遍地開花的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機器人、人臉識別、語音識別、VR場景等人工智能“黑科技”加以利用,是“人工智能+藥店”的簡單組合,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客源和顧客流進入藥店。未來的智慧藥店一定是“人工智能藥店”,是“互聯網+人工智能+大健康”的綜合體,將改變藥店的經營生態,改變我們的健康觀念、消費習慣并為人類健康保駕護航,在此過程中,智慧藥店、未來藥店也將有望成為風口,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藥品零售業。
4、藥店業態多樣化
10月10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的通知》,該通知在第一批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的具體事項是就提到,“允許營利性醫療機構開展藥品、器械等醫療相關的經營活動,醫療活動場所與其他經營活動場所應當分離”。也就是說診所、民營醫院可以開藥店。此外,北京商務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允許便利店經營藥品。未來藥店業態更加多樣化。
藥店是指零售藥品的門市,或者面向消費者銷售醫藥產品和各類健康產品的門店。在中國,藥店的門類主要包括單體藥店、連鎖藥店以及網上藥店三大類。
我國藥店分類及產業概況
藥店具有單體資產較輕、品類繁多、精細化運營等重要特征,藥店行業本質上歸屬于零售產業。藥店在我國醫藥產業鏈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藥店連接上游生產部門以及下游消費者。藥店上游產業鏈包括原料藥、成藥制劑生產以及商業批發等環節,而下游產業鏈則相對簡單,直接面對消費者和患者。
我國藥店產業鏈環節示意圖
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2017年底我國藥店總數達到45.4萬家,其中單體藥房數量為22.5萬家,連鎖藥房數量為22.9萬家。我國藥店連鎖化率從2006年的38.1%增長至2017年的50.4%。
2006-2017年我國零售藥店數、連鎖藥店數及單體藥店數量統計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按照國內人口數量測算:2009年,我國藥店店均服務人口3439人,2017年我國藥店店均服務人口下降至3062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內藥店數量密度的提升以及產業競爭態勢的日趨嚴重。
2009-2017年我國單一藥店覆蓋人口數量統計圖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7年我國藥品流通行業銷售收入為20016億元,其中藥店零售銷售額為3723億元,我國藥品零售占比為18.6%。
2017年我國醫藥流通規模及藥品零售市場規模走勢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根據門店總數測算:我國藥店行業單一門店銷售金額從2008年的40萬元/家增長至2017年的82.0萬元/家。
2008-2017年我國藥店行業單一門店年銷售金額走勢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近年來在國內消費升級的推動下,醫療保健領域消費者和患者對高端高毛利產品的消費能力提升,數據來看我國藥店客單價的提升,從2014 年的57.41 元/增長至2017 年的66.91 元。客品單價從2014年的21.66元增長至2017年的27.62元。
2014-2017年我國藥店客單價、品單價及客品數量統計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我國醫改的推進,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保障局、衛生健康委員會等機構掌握的相關職能愈發廣泛,因此其重要性也越發突出。藥監局、衛健委和醫保局分別針對上游生產環節、中游醫療服務流通環節、以及下游支付環節對醫藥產業鏈進行規范和監督。藥店行業處于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對于醫藥產業鏈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政策的變化和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對藥店行業就顯得尤為重要。
2014-2018年我國部分地區電子處方試點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2-2018年藥店分級政策梳理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8年11 月 23 日商務部發布《全國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全國藥店分類分級實施細則,個別細節有別于 1 月 19 日商務部發布的《關于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試點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和4 月 15 日廣東省藥監局發布的《藥品零售企業分級分類的管理辦法(試行)》。該政策的落地有以下幾點與以往不同: 1、相比于前期相關政策和傳言,正式征求意見稿略顯緩和態勢; 2、分類由二類變三類更為細化,拓寬廣東省要求的中藥飲片經營范圍; 3、醫保定點傾斜高等級藥店,鼓勵門診特殊病和慢病服務有利于處方外流; 4、監管趨嚴,動態核查每年至少 1 次; 5、去除重點支持高等級藥店和電商企業開展醫藥電商服務的建議;
《全國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政策的出臺,雖然意味著藥店分類分級政策推行的節奏更為緩和,但是也坐實了藥店分類分級的大方向。該政策的出臺更加有利于大企業對整個行業進行整合重組,有利于進一步提升零售藥店連鎖化率和市場集中度。
行業中上游政策的變化,也會潛移默化影響藥店行業的發展。例如推動供給側改革的政策中,藥品領域的一致性評價有助于藥品工業企業集中度的提升,商業分銷領域的兩票制有助于藥品工業企業和分銷流通企業集中度的提升,以上政策均有利于零售藥店行業整合。
在政策監管日益趨嚴的大背景下,單體藥店的運營壓力將進一步提升: 藥店的分類分級管理,以及新版 GSP 提高對于藥店人員和硬件設施要求等政策,均在逐步提升藥店運營標準。伴隨不斷提升的藥店的運營標準,藥店單店平均投資額也呈現上升趨勢,2017年單店平均投資額已經從 2011 年的 38 萬上升到 43.7萬。
2014-2017年我國藥店行業單店平均投資額級盈利周期走勢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新店的盈利周期逐步上升,加劇單體藥店現金流吃緊的局面。據《中國藥店發展報告顯示》新店的盈利周期從 2011 年的 10 個月提升到了2017 年的 14.4 個月,單體藥店運營壓力逐年增加。
為規避以藥養醫的道德風險,醫藥分開在大部分發達國家是常態,藥店也是常見的藥品銷售第一終端。處于國內藥店行業市場良好的市場前景,近年來金融投資機構、區域連鎖龍頭、醫藥工業企業、互聯網巨頭在藥店行業跑馬圈地,加速資本布局。
- 上一篇:水泥和混凝土的區別
- 下一篇:聚氨酯的毒氣該怎么消除?
- 膠粘劑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