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萬古霉素是哪國發明的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3-05-22分類:聚合物瀏覽:109
去甲萬古霉素是哪國發明的
這是2008年的新聞,我把其中介紹來由給你復制下來
我慧桐國自行研制成功國產萬古霉素是在1968年,在時間上并不比西方國家晚多少。當時作為中國最大抗生素生產基地的華北制藥廠,經過2年多時間的全力攻關,終于碧碧培利用國產菌種發酵萬古霉素獲得成功,并從發酵液里順利提取出萬古霉素工業級產品,從而填補了國產糖肽類新型抗生素的空白。從此,萬古霉素作為一只臨床抗生素新品種被正式用于國內臨床醫學治療各種耐藥菌疾病。
但在使用了13年以后,衛生部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的技術人員在制備國產萬古霉素標準品時意外發現:國產萬古霉素標準品的效價竟然比進口萬古霉素理論效價高出10%。這一現象引起國內抗生素專家的高度重視,他們利用先進的“質子譜-核磁共振法”分析技術重新對國產萬古霉素進行分子結構測定后最終確定:我國自行研制的萬古霉素應為“去甲基萬古霉素”。令人遺憾的是,當時我國企業的專利保護意識還不強,雖由專家鑒定出我國生產的萬古霉素是完全不同于西方萬古霉素的“去甲基萬古霉素”新產品,但卻并未向美英等發達國家申請專利,反過來被美國禮來公司搶先在我悔唯國專利局和美國等西方國家專利局申請了去甲萬古霉素的多項專利。不過迄今為止,禮來公司的去甲萬古霉素并未投入工業化生產,故對我國產品并無實質性威脅。
盡管我國發明的去甲萬古霉素專利被美國公司搶走,但華北制藥廠始終堅持對該產品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并投入巨資使生產工藝得以完善,到2000年已達到年產4噸的原料藥生產規模。后來在2002年,華北制藥廠又將去甲萬古霉素菌種轉讓給同處河北省的張家口市長城制藥廠。經幾年的試生產,長城制藥廠的去甲萬古霉素年產能力已達3噸左右,與華北制藥廠的去甲萬古霉素產量接近。據估計,目前國內去甲萬古霉素年總產量大約在7~8噸。
二戰時期,盤尼西林賣多少大洋?中國什么時候引進盤尼西林的?
1、市面上十分稀少,都在黑市上交易,據說在貨源充足的情況下,一般一支盤尼西林4塊大洋,貨物緊缺的話再多錢也無處買。
2、可臨床實用的盤尼西林是1940年左右才誕生的,當時1支40萬單位的盤尼西林可以賣到5英鎊左右。
3、1943年,美國施貴寶公司改進了發酵工藝后,才真正解決了大規模生產的問題,美國盤尼西林的采購價格下降到40萬單位的盤尼西林售價在1美元/支。
4、1944年9月5日,中國第一批國產青霉素盤尼西林誕生,揭開了中國生產抗生素的歷史。截至2001年年底,中國的青霉素年產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總產量的60%,居世界首位。
擴展資料:
青霉素(盤尼西林)是一種高效、低毒、臨床應用廣泛的重要抗生素。
青霉素它不能耐受耐藥菌株(如耐藥金葡)所產生的酶,易被其破壞,且其抗菌譜較窄,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鉀鹽、鈉鹽之分,吵孫鉀鹽不僅不能直接靜注,靜脈滴注時,也要仔細計算鉀離子量,以免注入人體形成高血鉀而抑制心臟功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類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內酰胺類作用于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只有細升蔽鏈胞膜無細胞壁,故對人類的毒性較小,除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顯。
使用該品必須先做皮內試驗。青霉素過敏試驗包括皮膚試驗方法(簡稱青霉素皮試)及體外試驗方法,其中以皮內注射較準確。皮試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險性,約有25%的過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試。所以皮試或注射給藥時都應作好充分的搶救準備。在換用不同批號青霉素時,也需重作皮試。干粉劑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試液均不穩定,以新鮮配制為佳。而且對于自腎排泄,腎功能不良者,劑量應適當調整。此外,局部應用致敏機會多,且細菌易產生抗藥性,故不提倡。
臨床中出現濫用藥物的問題,造成一些不良反應,尤其是青霉素與其他藥物的配伍應用,所產生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應是不可忽視的。
1 .青霉素不可與同類抗生素聯用
由于它們的抗菌譜和抗菌機制大部分相似,聯用效果并不相加。相反,合并用藥加重腎損害,還可以引起呼吸困難或呼吸停止。它們之間有交叉抗藥性,不主張兩種β-內酰胺類抗生素聯合應用。
2. 青霉素不可與磺胺類藥物和四環素類藥物聯合使用用
青霉素屬繁殖期“殺菌劑”,阻礙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四環素屬“抑菌劑”,影響菌體蛋白質的合成,二者聯合作用屬拮抗作用,一般情況下不應聯合用藥。臨床資料表明單用青霉素抗菌效力為90%,單用磺胺類藥效力為81%,兩者聯合用藥抗菌效力為75%,若非特殊情況不可聯合使用。
3. 青霉素不可與氨基糖苷類藥物混合輸液
兩者混合同于輸液器給病人輸液,因青霉素的β-內酰胺可使慶大霉素產生滅活作用,其機制為兩者之間發生化學相互作用,故嚴禁混合應用,應采用青霉素靜脈滴注,慶大霉素肌肉注射。
綜上所述,青霉素聯用不當,由于藥物的相互作用,而導致藥物不良反應是不可低估的。青霉素是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的最常用抗生素,嚴格掌握用藥的適應證,合理聯用,措施得力,減少不必要的不良反應。
⒋氯霉素、紅霉素、四環素類、磺胺藥等抑菌劑可干擾青霉素的殺菌活性,不宜與青霉素類合用,尤其是在治療腦膜炎或需迅速殺菌的嚴重感染時。
⒌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藥可減少青霉素類在腎小管的排泄,因而使青霉素類的血藥濃度增高,而且維持較久,半衰期延長,毒性也可能增加。
⒍青霉素鉀或鈉與重金屬,特別是銅、鋅和汞呈配伍禁忌,因后者可破壞青霉素的氧化噻唑環。由鋅化合物制造的并沒橡皮管或瓶塞也可影響青霉素活力。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環素注射液皆可破壞青霉素的活性。青霉素也可為氧化劑或還原劑或羥基化合物滅活。
⒎青霉素靜脈輸液加入頭孢噻吩、林可霉素、四環素、萬古霉素、琥乙紅霉素、兩性霉素B、去甲腎上腺素、間羥胺、苯妥英鈉、鹽酸羥嗪、丙氯拉嗪、異丙嗪、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后將出現混濁。故該品不宜與其他藥物同并滴注。
⒏青霉素可增強華法林的作用。
⒐該品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混合后,兩者的抗菌活性明顯減弱,因此兩藥不能置同一容器內給藥。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青霉素
可臨床實用的盤尼西林是1940年左右才誕生的,當時1支40萬單位的盤尼西林可以賣到5英鎊左右。
是1943年,美國施貴寶公司改進了發酵工藝后,才真正解決了大規模生產的問題,美國盤尼西林的采購價格下降到40萬單位的盤尼西林售價在1美元/支。
二戰時期,用的最多的抗感染藥物用什么呢?主要是磺胺類藥(sulfa drugs),其中最常用的是治療全身感染的磺胺噻唑(sulfathiazole),俗稱消治龍,以及治療腸道感染的磺胺胍(sulfaguanidine)。(參考美國五星上將布雷德雷的回憶錄,諾曼底登陸前,他動了小手術,醫生還是給他用磺胺,說明44年的時候,青霉素還是沒有大規模運用)
抗戰剛勝利時,我國開始從英美進口青霉素,價格極高,據回憶,每支青霉素要一條小黃魚(一兩黃金)。
中國開始生產青霉素是50年代,當時是兩條腿棗掘走路,一個是國內培育菌株,自行生產,但數量少,基本只能生產20萬單位的青霉素。
擴展資料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譯盤尼西林)又被稱為青霉素G、peillin G、 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鈉、芐青霉素鈉、青霉素鉀、芐青霉素鉀。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并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煉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屬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β-lactams),β-內酰胺類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頭旦巖正孢菌素、碳青霉烯類、單環類、頭霉素類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藥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須做皮試,以防過敏。
青霉素類抗生素是β-內酰胺類中一大類抗生素的總稱,由于β-內酰胺類作用于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只有細胞膜無細胞壁,青霉素類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療指數最大的抗生素。
但其青霉素類抗生素常見的過敏反應在各種藥物中居首位,發生率最高可達5%~10% ,為皮膚反應 ,表現皮疹、血管性水腫,最嚴重者為過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數分鐘內發生,癥狀為呼吸困難、發紺、血壓下降、昏迷、肢體強直,最后驚厥,搶救不及時可造成死亡。
各種給藥途徑或應用各模悔種制劑都能引起過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藥的發生率最高。過敏反應的發生與藥物劑量大小無關。對該品高度過敏者,雖極微量亦能引起休克。注入體內可致癲癇樣發作。大劑量長時間注射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藥或降低劑量可以恢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青霉素
1、二戰時期,1支40萬單位的盤尼西林可以賣到5英鎊左右。
2、1943年,美國施貴寶公司改進了發酵工藝后,才真正解決了大規模生產的問題,美國盤尼西林的采購價格下降到40萬肆派銀單位的盤尼西林售價在1美元/支。
4、1943年引進中國,1944年9月5日,中國第一批國產青羨旦霉素盤尼西林誕生,揭開了中國生產抗生素的歷史。截至2001年年底,中國的青霉素年產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總產量的60%,居世界首位。
擴展資料:
1、盤尼西林的作用
盤尼西林的醫療作用。青霉素對溶血性鏈球菌等鏈球菌屬,肺炎鏈球菌和不產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裂宴有良好抗菌作用。青霉素對梭狀芽孢桿菌屬、消化鏈球菌厭氧菌以及產黑色素擬桿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
2、盤尼西林的不良反應
主要毒性反應是抑制骨髓造血機能,引起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癥,用藥期間如發現輕度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應立即停藥,一般可恢復。
氯霉素所致的再生障礙性貧血雖少見,但難逆轉,常可致死,多發生于兒童長期反復用氯霉素者,偶有用量很少而發病者。
過敏反應較少見,但也可引起皮疹,藥物熱。少數可引起黃疸,原有肝臟疾病者甚至可引起急性肝壞死。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青霉素
二戰中救人的發明,最牛掰的就是盤尼西林,俗稱青霉素。
盤尼西林在二戰時是軍管藥品,那時中國是盟國,跟美國關系不錯,能搞到一點貨,但是市面上十分稀少,都在黑市上交易,據說在貨源充足的情況下,一般一支盤尼西林4塊大洋差旅宏,貨物緊缺的話再多錢也無處買。
相信大部分人都注射過青霉素,感冒發燒,有炎癥,注射青霉素就能康復。在沒有青霉素這東西時,一個小小的發燒都能引發人死亡,相當于絕癥。而青霉素是一種抵抗細菌感染的抗生素藥,在民國時期,一些富裕的家庭都會積攢盤尼西林,這玩意兒是硬通貨,跟黃金似的。
二戰時蘇聯方面軍司令瓦圖京大將在烏克蘭視察時,被叛軍打傷,后傷口感染,斯大林礙于面子未向美國人進口盤尼西林,這位可并列朱可夫樣的人物就這樣病死了。
所以戰爭年代有實力的家庭,都會攢黃貨,就是黃金,黑貨,就是鴉片,再就是盤尼西林,能救人命的。1928年英國人弗萊明就發明發青霉素,但從發明到應用是需要時間的,而人類科技的進步往往是通過戰爭來催發的,青霉素也是在1942年才在生產車間正式量產,而青霉素也拯救了大量美國人。
有人統計,二戰時一個日本兵消耗1公斤后勤,而一個美國兵要消耗600公斤后勤補助。
在太平洋戰場,熱帶雨林被蚊子、螞蝗盯咬很容易發燒,青霉素一打就好了,在歐洲寒冷的天氣凍傷后,青霉素一打也好了,但是日本兵就沒好運氣了,得了瘧疾就只能等死了,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美軍死亡1000多人,日軍死亡2萬多人。所以戰爭中,殺人的固然重要,但是救人的更重要。
擴展資料: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譯盤尼西林)又被稱為青霉素G、peillin G、 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鈉、芐青霉素鈉、青霉素鉀、芐青霉素鉀。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并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煉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屬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β-lactams),β-內酰胺類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頭孢菌素、碳青霉烯類、虛冊單環類、頭霉素類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藥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須做皮試,鎮沖以防過敏 。
參考資料:
青霉素:崎嶇的發明之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二戰時期,盤尼西林賣價一度高達1000大洋。我國首次造出盤尼西林是在1944年年底, 留學回來的樊慶笙與當時的衛生署防疫處長湯飛凡用從美國得來的3株青霉素菌種,制作出第一批5萬單位/瓶的盤尼西林,中國成為世界上造出盤尼西林的七個國家之一。
擴展資料:
盤尼西林即通常所說的青霉素,是一種抗菌藥。戰場上,在亮祥救治傷員上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抗戰時期,因為藥品的短缺,這種藥物并不能大量供應,抗戰時期中國缺醫少藥,不少戰士負傷以后因為缺藥而犧牲,所以那個時候盤尼西林就顯得比黃金還敬磨搏要珍貴。還是限游納量供應。一盒盤尼西林要經過無數的審批才能下發。
解放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產出了中國首批青霉素,但年產量只有幾百克,也是實驗室制取。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由前蘇聯引進的抗生素廠、淀粉廠與由前民主德國引進的藥用玻璃廠共同組成華北制藥廠。
直到1958年工業化青霉素才生產成功。
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盤尼西林
- 聚合物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