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的種植技術?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3-01-30分類:聚合物瀏覽:86
五倍子的種植技術?
五倍子蚜,屬昆蟲綱、半翅目、同翅亞目、倍蚜科+分有翅與無翅兩種:有翅成蟲為雌蟲,灰黑色,長約1.5~2毫米,頭部觸角5節,翅2對,足3對;無翅成蟲雄者綠色,雌者褐色。長約1.1毫米,一年可繁殖6代,無休眠期,靠吮吸鹽膚樹液和赤齒蘚的水分、營養物質生活。適合倍蚜生長的溫度范圍為一5~40℃。 五倍子的生產過程是:每年春季4月中旬,五倍子蚜為了“生兒育女”,它的越冬有翅遷移蚜,由赤齒苔蘚上遷飛到鹽膚樹剛萌發的嫩芽上,產生有性的雌雄無翅蚜蟲。經交配后產生無翅的單性雌蟲,稱干母。大約7天內,干母爬到鹽膚木嫩葉上,開始取食汁液,葉片受到刺激后,細胞迅速增生膨大而形成蟲癭,也就是它的“產房”。干母在密封的“產房”內,旺盛地進行單性生殖,一面吸吮嫩枝葉的汁液養活自己,一面在里面“生兒育女”。在正常情況下,1頭干母形成1個雛形倍子。干母在倍子內分別于5~7月連續進行3次單性繁殖,形成3代干雌。每頭干雌能繁殖20多頭后代。據統計,成熟的倍子內蚜蟲可達5000頭左右。隨著幼蚜的增殖和幼蟲長到成蟲,這個“產房”也不斷膨大。于九十月間逐漸形成有翅成蟲,即為秋季遷移型蚜。此時,倍子基部開始自然破裂,有翅成蟲便傾巢而出,紛紛飛離“產房”,而遷居于另一寄主赤齒苔蘚之上,進行無性繁殖,產生幼小蚜蟲,并固定于寄主莖上分泌蠟質包圍蟲體。形成球狀繭過夏越冬。次年春,又遷飛至鹽膚木上繁殖。藥農們在鮮倍為黃白色,在陽光下呈鮮紅色或微紅色,倍子內幼蟲已長至成蟲,即將破巢而又尚未破巢之時,摘下倍子。放入開水鍋中煮2~3分鐘,將倍內蟲子殺死,撈起曬干、陰干或烘干,即成商品倍子。如果采收過早,一是嫩倍多,個頭小,影響當年產量;二是減少或滅絕了次年倍蚜蟲的蟲源,影響來年產量;三是倍子質量差。據測定,成熟五倍子含單寧量56%以上,嫩倍單寧含量僅42%左右。采收過晚,倍子大量破裂,總色度加深,造成質量下降。因此,應適時采收。 倍蚜在倍子內生活時間只有3個多月,且“多子多孫”。一個雌蚜可繁殖千萬個后代,蚜子蚜孫,濟濟一堂,洋洋大觀,使五倍子由肉眼難以看到而長成菱角乃至拳頭大的倍子。因為五倍子是商品,要求完整、漂亮,在倍子未破裂前采收,結果倍蚜還未成熟和遺子于自然界就母死子滅于商品倍子中了,因而產量極不穩定。加之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即使有倍樹,也少有倍子結于葉上。因此,為了達到穩產高產,等樹上倍子自然破裂5%~10%時采收比較適宜,或在樹上保留一定數量的種倍。這樣才能保證當年和來年穩產高產。 五倍子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既是重要的藥材,又是不可缺少的現代工業原料,是國際市場上的緊俏貨。據報道,世界年產五倍子約700萬公斤,其中我國產約600萬公斤,而世界年需求量約2000萬公斤,缺口甚大。我國是五倍子的主產國,生產的五倍子不僅要有一定數量的出口(限額),還要供應國內數十家企業加工,國內市場也十分緊缺,每公斤售價高達30元以上,每噸約4萬元。發展五倍子生產,投資小,見效快,易栽植,用途廣,只要科學管理,收入可觀。又不與農業爭地、爭肥、爭勞力。既有利于生態平衡,保持水土,又可增加出口,支援國家建設,一舉數得。是農村商品生產中頗有發展前途的生產項目。從生態學和經濟地理學上看,陜南秦巴山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冬寄主資源——細枝赤齒蘚。這里屬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5℃左右,年雨量900毫米上下,≥0.1毫米的雨日約120多天,相對濕度73%左右,年均日照時數1700多小時,日照百分率39%左右,正好適合肚倍蚜及其冬寄主的生長繁衍。當倍子自然破裂,夏遷蚜往冬寄主上飛遷時,正是氣溫較高、濕度較大,晴間多云的天氣,有利于倍蚜轉主寄生。破裂倍1~2日即可飛遷完畢。每平方米苔蘚上的倍蚜寄生數量可達2500頭,多的過萬頭。春遷蚜羽飛時,晴天較多,回遷成活率較高,樹縫宿存的雌性蚜數量較多。發育遲緩不羽飛的倍蚜寄生在蘚上可繼續繁殖,即使某些倍樹當年的種倍被采凈,翌年仍有一些倍樹掛倍。4月中旬,天氣涼爽,對干母營癭十分有利。在陜南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區,都適宜五倍子生產。特別是肚倍,應該大力發展。陜南完全有可能、有條件建成我國和世界五倍子高產區。
五倍子是什么?
由癭綿蚜科的一些種蚜蟲,寄生在漆樹科鹽膚木屬的鹽膚木等植物葉上營寄生生活時,寄主幼嫩組織受到蚜蟲機械的和化學的刺激,局部呈畸形生長,膨大而成的不規則圓形、紡錘形,具角狀突起或外觀如花的囊狀癭體。在蚜蟲營生過程中,一面攝取寄主植物養分,同時分泌含有大量酵素的唾液,通過刺傷處進入形成層,使附近細胞代謝作用增強,刺激細胞分生。蚜蟲在癭內不斷繁殖、取食,癭體不斷膨大。最初癭內僅有一頭蚜蟲,經繁殖幾代,數量巨增。最末一代成為有翅蚜后,殼體爆裂,飛出癭體,遷移到冬寄主(一類蘚類植物)上越冬。來年再飛到鹽膚木等寄主樹上營生繁殖,再形成五倍子。
簡史
中國最早有關五倍子的記載始于《管子?地員篇》。晉代郭璞所注《山海經》載:“今蜀中有419372木,七八月中吐穗。穗成,有如鹽粉著狀,可作酢羹?!碧崎_元中,陳藏器《本草拾遺》載:“鹽膚子生吳蜀山谷,樹狀如椿。七月,子成穗,粒如小豆,上有鹽似雪,可作羹用是也?!彼稳恕堕_寶本草》載:“五倍子味苦、酸平、無毒?!彼未K頌《圖經本草》載:“五倍子以蜀中為勝,生于膚木葉上,七月結實,無花……其實青,至熟而黃,九月采子爆干,染家用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膚木即鹽膚木子也,……五六月有小蟲如蟻,食其汁,老則遺種,結小球于葉間。……初起甚小,漸漸長堅。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狀圓長不等。……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殺貨之,否則蟲必穿壞,而殼薄且腐矣?!薄捌すぴ鞛榘偎幖?,以染皂色,大為時用。”1888年德國人用五倍子制造黑色染料和鞣料。繼后歐美工業國用五倍子生產沒食子酸(桔酸)和焦性沒食子酸(焦酸)作醫藥、染料和照像用顯影劑,五倍子成為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國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五倍子利用的研究,40年代開始生產單寧酸、沒食子酸,1982至今已大量利用五倍子生產單寧酸。
五倍子生產條件
生產五倍子必須具備的條件是:有適于蚜蟲、夏寄主樹和冬寄主蘚都能正常生長繁衍的生態環境。同時具備桔蚜蟲、夏寄主樹和冬寄主蘚。生態環境中,氣候對五倍子生產起著極重要的作用。五倍子產區的氣候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雨日多,云霧多,日照少,濕度大,全年無干季或干季不明顯。角和肚產區的氣候條件見下表。
中國已報道有14種蚜蟲,如角桔蚜、蛋蚜、肚蚜、棗鐵蚜、花蚜等;所形成的五倍子按外觀、寄主樹和質量等可歸納為角、肚桔和花三大類。角和肚桔類桔子單寧含量較高(65~70%左右),質量好。花單寧含量較低(35%左右),產量少,但也有利用價值。
蚜需兩類寄主交替寄生才能完成生活史,在夏寄主樹上結出子。中國各種蚜蟲的夏寄主樹有3種:鹽膚木、紅麩楊和青麩楊。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和西北省(自治區)未見報道外,其他?。ㄗ灾螀^)皆有鹽膚木,且分布廣而數量多。其他兩種多分布于陜西、湖北、四川、湖南、云南、貴州等省。夏寄主樹容易種植,栽植當年或第二年即可結。蚜的冬寄主現已報道的有30多種。如角蚜的冬寄主有側枝匐燈蘚、濕地匐燈蘚、鈍葉匐燈蘚、圓葉匐燈蘚、大葉匐燈蘚、全緣匐燈蘚、偏葉匐燈蘚、疣燈蘚等;肚桔蚜的冬寄主為細枝赤齒蘚;花蚜的冬寄主為大灰蘚、東亞金灰蘚、尖葉灰蘚、鱗葉蘚、狹葉絹蘚和船葉假蔓蘚等。在產區分布較廣而多的冬寄主有匐燈蘚類、灰蘚類和細枝赤齒蘚。
五倍子生產
五倍子雖有10多種,但用于生產或出口的主要是產量多的角和肚。角主產長江以南,產量約占產區總產量的85%。長江以北、秦嶺以南是肚主產區,其產量約占產區總產量的80%。全國商品五倍子總量中角約占80%,肚約占15%,桔花占5%左右。
在生產中,采收期對五倍子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采摘過早(摘嫩),桔子未成熟,個頭小,造成單產低并影響來年產量。過晚采收,多爆裂,顏色深、質量差。一般以當地子常年爆裂盛期前7~15天采收為宜。提倡適時采、采桔留種。鮮倍采回后,要及時處理。用沸水浸燙或淋燙,見桔子表面轉色,即可曬干或烘干。也可直接曬干,但花費時間較長。
商品子應具有色澤純正,個體飽滿,不潮濕,無霉爛,質地脆,手感重等特征。通常角每千克約200個,肚每千克約150個。如大于此數,說明子成熟度不夠,雜有嫩桔,質量欠佳。中國對角桔、肚桔和桔花的分級標準如下頁表。
五倍子成分與用途
五倍子主要成分為五倍子單寧,約73%,此外,含少量的纖維素、木質素、淀粉、果膠、多縮戊糖等。在五倍子單寧中,單寧占70%左右,沒食子酸占21%左右,三沒食子酸約1%,其余為五倍酰葡萄糖。五倍子主要用于:①工業方面。作印染用媒染劑、制革用鞣料;作生產工業單寧酸、藥用單寧酸、沒食子酸和焦性沒食子酸的原料。②醫藥方面。除用作制藥的原料外,直接入藥,主治肺虛久咳、盜汗、消渴、久瀉久痢、便血、滑精、遺尿;外用治口腔潰瘍、燒燙傷、外傷出血,并可治脫肛。用量1~2錢;外用適量,研末撒敷患處。
趨勢
近年制藥對單寧酸、沒食子酸需求量大增;制金屬防蝕劑和酒類澄清劑等也有…定市場;新的用途不斷出現,對五倍子需求量日見增多。今后對五倍子生產技術如保護資源,改造利用野生林,人工培植等增產技術措施應積極加強研究和推廣。
- 上一篇:化工廠用的卡巴肼是不是危險品?
- 下一篇:做出來的塑料墊片可以回收嗎?
- 聚合物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