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int、long它們各占幾個字節(jié)?占幾位?
作者:化工綜合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22-11-11分類:聚合物瀏覽:119
整型 int 4字節(jié)
長整型 long 4字節(jié)
字符型 char 1字節(jié)
單精度 float 4字節(jié)
雙精度 double 8字節(jié)
長雙精度 long double 8字節(jié)
換算關系:
1GB=1024MB
1MB=1024KB
1KB=1024Byte
1Byte=8Bit
一個字節(jié)等于八個位
目前鄒姓人口約有多少?占全國的百分之幾?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幾
鄒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三。 尋根溯源 鄒姓來源有六:1、出自微子的后裔。據(jù)《史記·殷本記》及《元和姓纂》所載,出自子姓,微子為宋國的開國君主,傳至宋 公時,其孫考父,食采于鄒邑(今山東鄒縣東南),其后子孫以封邑為氏。2、為蚩尤之后。據(jù)《拾遺》所載,蚩尤失敗被殺后,其子民被遷于鄒屠,其后子孫以地鄒屠為氏,后又分出鄒姓、屠姓。3、出自曹姓。據(jù)《說文解字》及《姓氏考略》所載,顓頊帝后裔挾(曹姓)建立邾婁國,后被魯穆公改邾婁國為鄒國(今山東鄒縣),后世子孫以國為氏。4、出自姒姓,為勾踐之后。據(jù)《史記·東越傳》所載,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皆為越王勾踐之后,姓騶,據(jù)有關學者考證,騶亦作鄒。5、出自姚姓。舜之后分封有鄒國(今山東鄒平),子孫以國為氏。6、出自其他民族。今滿、回、土家、苗等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微子。乃商王紂的庶兄,本應承繼帝位。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克商滅紂,封子于宋地立國,定都商丘,以供奉商湯的宗祀。微子薨后,其弟衍繼位,是為微仲,又傳至其曾孫 公, 公有孫名考父,歷仕宋國戴公、武公、宣公三朝,食采于鄒邑,其五世孫叔梁紇時,以邑名鄒為氏,是為鄒姓,他們尊微子為鄒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由上可知,鄒姓的發(fā)祥地應以今山東鄒縣為主源。鄒為楚滅后,鄒姓開始向河北一帶遷衍,后逐漸稱盛于范陽一帶。古時的范陽,即今北京昌平、房山及河北涿州一帶。西漢以后,鄒姓的一支自河北范陽遷居河南鄒坊,成一大聚落。魏晉南北朝時,北方烽火連天,稱盛于古時范陽一帶的鄒姓,首當其沖身受其害,他們也同北方其他士族一起,避禍南遷于江、浙一帶,后又散居于閩粵一帶。唐代是鄒姓南徙最頻繁的時期。唐初,有府兵隊正鄒牛客,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并落籍定居。唐德宗貞元末年,鄒垣自安徽當涂遷江西南昌新吳駕山,其后不久,為避黃巢之亂,鄒垣又舉家遷閩,其后子孫繁衍,分居邵武等縣。唐末,有光州固始人鄒磐、鄒勇夫隨王潮、王審知入閩,其中鄒勇夫曾鎮(zhèn)守歸化鎮(zhèn)(在今福建泰寧縣),其子鄒相遂家于當?shù)亍D纤螘r,鄒應龍自泰寧遷居長汀上堡鄉(xiāng),其子殿八郎,移居清溪(今福建安溪)社蕉坑。殿八郎生五子,散居閩粵各處,次子鄒德宏,遷至廣東長樂(今五華)象嶺開基,子孫居華陽、玉磨兩鄉(xiāng),并有遷居廣東之梅州、揭陽、廣西之平樂者。宋代以后,今福建之泰寧,鄒姓更是族大人眾,是當?shù)孛匚惠^高的家族。此際,鄒姓在南方各地得到了進一步的推進,已廣泛分布于今江西、江蘇、福建、浙江、湖南、廣東、廣西等地。明初洪武年間,鄒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河南、山東、河北、江蘇、浙江等地。明清之際,鄒姓已廣播于江南廣大地區(qū),并有閩粵之鄒姓渡海赴臺,進而飄洋過海,遠播海外者。如今,鄒姓在全國各地分布甚廣,尤以四川、江西、山東、湖北、浙江、福建等省多此姓,六省鄒姓約占全國漢族鄒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八。 郡望堂號 鄒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主要郡望有:范陽郡,三國魏黃初七年(公元二二六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薊縣(今北京市西南)。 堂號:“回春”、“范陽”、“古經(jīng)”、“碣石”、“諷諫”、“敦睦”、“顯忠”、“中和”、“敦本”、“元愷”等。
- 聚合物排行
- 最近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