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肥田粉是應注意什么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6-29分類:聚合物瀏覽:79
值得強調的是,在各種栽培管理措施中,平衡施肥是其中投資較大,而且成效較顯著的一項。因此需要格外重視。
16種植物必需元素中,碳、氫、氧是非礦質元素,來自空氣和水,一般不以肥料的形式施用。其余13種為礦質元素,包括3種大量元素:氮、磷、鉀;3種中量元素:鈣、鎂、硫和7種微量元素:鐵、鋅、錳、硼、銅、鉬、氯,是以肥料的形式施用被作物吸收利用的。
一般來說,施肥指對作物施用13種礦質元素而言。在自然農業經濟中,作物所需的礦質元素主要來自天然養分循環到達土壤中的養分貯備,和后來人為施用的有機肥料。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礦石和有機肥中的原始養分,必須通過各類土壤微生物分解,釋放出能夠被作物直接吸收的簡單無機養分化合物。釋放無機養分的過程受溫度、水分狀況、酸堿度、通氣狀況和微生物種群數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很難準確預測何時、何種養分釋放多少數量。這給要求較精細的平衡施肥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化肥的出現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
1843年在英國首先制造出過磷酸鈣,20世紀初制出合成氨,以后人們制造出更多種類的無機化肥,其所含有效成分大多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我國使用化肥始于20世紀40年代初,當時的硫酸銨叫做肥田粉。60年代,大力普及氮肥的應用,以碳酸氫銨為主;70年代推廣以過磷酸鈣為主的磷肥;80年代開始重視鉀肥,主要是氯化鉀;90年代開始使用微量元素肥料。隨著環境污染的治理、高成分化肥和高產品種的使用,植物逐漸表現出鈣、鎂、硫營養的缺乏,21世紀頭10年,這幾種養分的化肥也會得到重視和普及。
在13種礦質元素中,以重量計,植物對鉀的吸收量最大。其次是氮。植物吸收氮鉀的比例約為1:3。以摩爾數計,則氮鉀比約為1:1。這兩種元素的吸收量占到植物吸收養分元素總量的70%以上,因此應當受到格外重視。
植物根系以鉀離子(K+)的形式吸收鉀。鉀是非結構組分元素,不構成植物體的任何結構部分,但它是60多種酶的激活劑,在植物生理功能中起必需的重要作用。鉀能促進二氧化碳同化,因此促進光合作用。而且鉀增加同化物轉運。鉀主要影響作物的外部品質,例如果實大小、色澤、物理硬度等;和內部品質,例如果實的糖度、糖酸比、維生素C含量、葉黃素和胡蘿卜等色素濃度,籽粒中蛋白質、脂肪、淀粉含量,纖維的長度、細度和強度,提高煙葉中還原糖和芳香物質含量、降低尼古丁含量,改善油分、香氣、吃味和燃燒性。鉀維持植株的正常膨壓和水分平衡,調節作物蒸騰。鉀也使植物的耐寒性、抗旱性和抗病性等各種抗逆性提高。鉀還提高植物的抗倒伏能力。
氮是結構組分元素,植物以銨離子(NH4+)即銨態氮和硝酸根離子(NO3-)即硝態氮的形式吸收氮。水稻以吸收銨態氮為主。而旱地作物則以吸收硝態氮為主,它們利用銨態氮時比利用硝態氮時會消耗更多能量,硝態氮在植物根系中轉化為氨基酸的速度遠遠大于銨態氮。氮是蛋白質的組成成分,與葉綠素合成和代謝功能有關,這說明了氮對生物產量的重要性。而硝態氮促進植株吸收必需養分陽離子(鈣離子、鎂離子、鉀離子等),而銨態氮的作用正相反。植物體內銨濃度過高可能因植株組織中pH升高而造成銨中毒。
鉀是陽離子,硝酸根是陰離子。如上所述,植物需要的氮鉀兩種元素以摩爾數計,比例約為1:1。兩者在植物體內達到電平衡,即電中性。這兩種元素的問題解決了,就解決了平衡施肥問題的80%。能適合這一要求的化肥只有硝酸鉀。所以平衡施肥方案中必須盡量采用硝酸鉀肥,尤其在種植栽培水平要求高的作物時更是如此,例如無土栽培等,最好全部采用硝酸鉀肥提供氮和鉀。硝酸鉀的鹽指數低,植物吸收后不殘留鹽類離子,基本上不引起根系附近鹽積累、阻礙根系發育和造成生物毒害。硝酸鉀完全水溶,適合于通過灌溉系統施用、直接施入土中、葉面噴施和制成肥料溶液。硝酸鉀反應迅速,可及時糾正缺素植株中的氮和鉀的水平。硝酸鉀吸濕性低,適宜與其它肥料混配和散裝運輸、儲存。在種植低產值作物時,可考慮用較便宜的硫酸鉀和氯化鉀取代硝酸鉀。
植物根系以一價和二價兩種正磷酸根(H2PO4-和HPO42-)的形式吸收磷。磷在植物體中參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儲存和傳遞、細胞分裂、細胞增大等過程。磷促進早期根系的形成和生長,促進幼苗快速發育。磷還使植物提高耐受根腐病的能力,使作物秸桿更強壯。1843年英國人制造出過磷酸鈣,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肥料。磷極易被土壤固定,在平衡施肥中應注意這點。在高水平栽培模式中要盡量避免磷的固定,使其及時被作物吸收利用。
植物以亞鐵離子(Fe2+)的形式吸收鐵。鐵參與植物體內的氧化還原反應,完成電子轉移過程。
植物以鋅離子(Zn2+)的形式吸收鋅。它主要參與各種酶系統的反應。
植物以錳離子(Mn2+)的形式吸收錳。它參與一些酶的反應和電子轉移過程。
植物以硼酸分子(H3BO3)的形式吸收硼。硼促進植物生殖器官的發育,增強細胞壁的穩定性。
植物以銅離子(Cu2+)的形式吸收銅。銅參與酶系統的反應和光合電子傳遞。
植物以鉬酸根離子(MoO42-)的形式吸收鉬。它參與硝態氮還原為銨的過程。還參與豆科固氮過程。
植物以氯離子(Cl-)的形式吸收氯。氯在植物體內與硝酸鹽競爭吸收位點,與水分平衡有關。
以上這些元素在植物生長過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在平衡施肥中必須予以重視。鐵、鋅、錳、銅離子易被土壤固定,也容易與磷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性沉淀物,而且它們之間也有拮抗作用。因此在與其它元素配合施用時應采用它們的螯合物,才不致失效。因此除硼、鉬外,螯合態的微量元素才適合用于平衡施肥配方中。
硝酸鈣、硝酸鎂和硫酸鎂在平衡施肥配方中提供鈣、鎂、硫。
鈣、鎂、硫是三種中量元素。其實它們在植株體內的濃度不算太低,和磷差不多。所以在個別場合下,有人將它們和氮、磷、鉀一起統統稱為6種大量元素,可見其對植物營養的作用與大量元素同等重要。當然,由于種種原因,鈣、鎂、硫受人重視的程度遠不如氮、磷、鉀那么高。
植物以鈣離子(Ca2+)的形式吸收鈣。鈣中和植物體內的有機酸,形成草酸鈣和果膠鈣。
植物以鎂離子(Mg2+)的形式吸收鎂。鎂是葉綠素的中心原子。
植物以硫酸根離子(SO42-)的形式吸收硫。硫是含硫蛋白質的組分,它參與多種生物化學過程,在光合作用中起一定作用。
在平衡施肥中要考慮所有這些元素之間的平衡。當然首先是鉀和氮的平衡。一是考慮各種元素之間的比例關系,二是考慮它們之間是否存在拮抗或協同關系。如果存在拮抗,要想辦法消除這些拮抗,從而使每一種元素都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各種養分元素之間要平衡,養分和其它產量形成因素之間也要保持平衡。這樣作物才能取得最大產量和最大利潤。
有機肥料可以為土壤補充一定數量的大量、中量和微量元素,以氮磷為主;并可以改善和維持良好的土壤物理性質,如土壤通氣性等。在農民的產量目標較低、有機肥施用量較小的情況下,它是一種補充氮、使養分得以平衡的好方法,因為氮特別容易從土壤中淋失。但有機肥中的養分不是直接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需要經過微生物轉化成速效養分,這是人為不能控制的。在產量目標較高的今天,大量施用有機肥往往在不需要過多養分的情況下為植物提供過量養分,尤其是特別容易造成氮過量,如果鉀肥又補充不足,很可能會使病蟲害蔓延。因此高產田應將有機肥施用量控制在維持土壤物理結構的水平,養分不足部分由基施緩效化肥、追施速效化肥來補充。
為了更準確地知道植物體內各種養分是否平衡,人們發明了植株分析和土壤分析方法。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大多數情況下,各種養分測定方法測出的結果還只能定性地對施肥做出推薦。為了減少非人為控制因素的影響,在高科技農業領域中,人們趨向于采用無土栽培方法,能夠獲得更高的產量。
- 聚合物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