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發展的歷史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4-16分類:聚合物瀏覽:96
在化學發展的歷史上,是英國的波義耳第一次給元素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他指出:“元素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它可以與其他元素相結合,形成化合物。但是,如果把元素從化合物中分離出來以后,它便不能再被分解為任何比它更簡單的東西了。”
波義耳還主張,不應該單純把化學看作是一種制造金屬、藥物等從事工藝的經驗性技藝,而應把它看成一門科學。因此,波義耳被認為是將化學確立為科學的人。
人類對物質結構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的,物質是由元素構成的,那么,元素又是由什么構成的呢?1803年,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創立的原子學說進一步解答了這個問題。
原子學說的主要內容有三點:1.一切元素都是由不能再分割和不能毀滅的微粒所組成,這種微粒稱為原子;2.同一種元素的原子的性質和質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質和質量不同;3.一定數目的兩種不同元素化合以后,便形成化合物。
原子學說成功地解釋了不少化學現象。隨后意大利化學家阿伏加德羅又于1811年提出了分子學說,進一步補充和發展了道爾頓的原子學說。他認為,許多物質往往不是以原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例如氧氣是以兩個氧原子組成的氧分子,而化合物實際上都是分子。從此以后,化學由宏觀進入到微觀的層次,使化學研究建立在原子和分子水平的基礎上。 ??
19世紀末,物理學上出現了三大發現,即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這些新發現猛烈地沖擊了道爾頓關于原子不可分割的觀念,從而打開了原子和原子核內部結構的大門,揭露了微觀世界中更深層次的奧秘。
熱力學等物理學理論引入化學以后,利用化學平衡和反應速率的概念,可以判斷化學反應中物質轉化的方向和條件,從而開始建立了物理化學,把化學從理論上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在量子力學建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化學鍵(分子中原子之間的結合力)理論,使人類進一步了解了分子結構與性能的關系,大大地促進了化學與材料科學的聯系,為發展材料科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化學與社會的關系也日益密切。化學家們運用化學的觀點來觀察和思考社會問題,用化學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例如能源危機、糧食問題、環境污染等。
化學與其他學科的相互交叉與滲透,產生了很多邊緣學科,如生物化學、地球化學、宇宙化學、海洋化學、大氣化學等等,使得生物、電子、航天、激光、地質、海洋等科學技術迅猛發展。
化學也為人類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數不清的物質保證,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現代化學的興起使化學從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基礎上,發展成為多分支學科的科學,開始建立了以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高分子化學為分支學科的化學學科。化學家這位“分子建筑師”將運用善變之手,為全人類創造今日之大廈、明日之環宇。
- 上一篇:制氫催化劑
- 下一篇:無機絮凝劑的發展歷史
- 聚合物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