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流酸鈷的主要成份有那些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4-03-02分類:催化劑及助劑瀏覽:242
一、生產流酸鈷的主要成份有那些
制備
方法一金屬鈷溶解于硫酸和硝酸(約4:1)的混合酸中。質量分數達22%-23%時,用蒸汽直接加熱至沸。
當質量分數達43%-44%時,即可進行結晶(3-4)天,經離心分離得成品。母液質量分數越30%,加入
35%-36%的硫酸溶液,再加入少量的硝酸,用以溶解金屬鈷。
反應中產生的NO2(NO很快被空氣氧化為NO2)可用氨水吸收,副產硝酸銨。
3Co+2HNO3+3H2SO4→3CoSO4+2NO2↑+4H2O
2NO+O2→2NO2↑
方法二用硫酸溶解氧化鈷,溶液經蒸發濃縮、結晶、離心脫水,制得硫酸鈷。
CoO+H2SO4→CoSO4+H2O
二、三氯化六氨合鈷的制備方法及組成測定
在水溶液中,電極反應φθCo3+/Co2+=1.84V,所以在一般情況下,Co(Ⅱ)在水溶液中是穩定的,不易被氧化為Co(Ⅲ),相反,Co(III)很不穩定,容易氧化水放出氧氣(φθCo3+/Co2+=1.84V>φθO2/H2O=1.229V)。但在有配合劑氨水存在時,由于形成相應的配合物[Co(NH3)6]2+,電極電勢φθCo(NH3)63+/ Co(NH3)62+=0.1V,因此CO(Ⅱ)很容易被氧化為Co(III),得到較穩定的Co(Ⅲ)配合物。
實驗中采用H2O2作氧化劑,在大量氨和氯化銨存在下,選擇活性炭作為催化劑將Co(Ⅱ)氧化為Co(Ⅲ),來制備三氯化六氨合鈷(Ⅲ)配合物,反應式為:
活性碳
2[Co(H2O)6]Cl2 + 10NH3 + 2NH4Cl + H2O2 ===== 2[Co(NH3)6]Cl3 + 14H2O
粉紅 橙黃
將產物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以除去其中混有的催化劑,抽濾除去活性炭,然后在較濃為鹽酸存在下使產物結晶析出。
三氯化六氨合鈷(Ⅲ):橙黃色單斜晶體。
鈷(Ⅱ)與氯化銨和氨水作用,經氧化后一般可生成三種產物:紫紅色的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鈷[Co(NH3)5Cl]Cl2晶體、磚紅色的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鈷[Co(NH3)5H2O]Cl3晶體、橙黃色的三氯化六氨合鈷[Co(NH3)6]Cl3晶體,控制不同的條件可得不同的產物,本實驗溫度控制不好,很可能有紫紅色或磚紅色產物出現。)293K時,[Co(NH3)6]Cl3在水中的溶解度為0.26mol.L-1,K不穩=2.2 ′ 10-34,在過量強堿存在且煮沸的條件下會按下形式分解:
2[Co(NH3)6]Cl3 + 6NaOH ==== (煮沸)2Co(OH)3 + 12NH3↑+ 6NaCl
三、氨基磺酸鹽的性能
氨基磺酸
氨基磺酸 氨基磺酸的分子式為NH2S03H。市售商品為白色粉末,在常溫下,只要保持干燥不與水接觸,固體的氨基磺酸不吸濕,比較穩定。 氨基磺酸的水溶液具有與鹽酸、硫酸等同等的強酸性,故別名又叫固體硫酸,它具有不揮發、無臭味和對人體毒性極小的特點。 氨基磺酸水溶液對鐵的腐蝕產物作用較慢,可添加一些氯化鈉,使之緩慢產生鹽酸,從而有效地溶解鐵垢。 氨基磺酸水溶液可去除鐵、鋼、銅、不銹鋼等材料制造的設備表面的水垢和腐蝕產物。另外,它還是唯一可用作鍍鋅金屬表面清洗的酸。 利用氨基磺酸水溶液進行清洗時,溫度一般控制在不超過66℃(以防氨基磺酸分解),濃度不超過10%。
氨是磺酸是重要的精細化工產品,廣泛應用于金屬和陶瓷制造的多種工業設備和民用清洗劑、石油并處理劑和清洗劑、電鍍工業用劑電化學拋光用劑、瀝青乳化劑、蝕刻劑、染料醫藥及顏料工業用磺化劑、染色用劑、高效漂白劑、纖維、紙張用阻燃劑、柔軟劑、樹脂交聯促進劑、除草劑、防枯劑以及標準分析試劑等各個領域中。
氨基磺酸可以制成極純的常溫時穩定的結晶體,其水溶液具有與鹽酸、硫酸同等的強酸性,別名固體硫酸。不揮發,不吸濕,對人身毒性極小,但皮膚不能長時間與氨基磺酸接觸,更不能進入眼睛。氨基磺酸生產工藝過程簡單,反應較容易控制,原料及設備都較容易解決,廢水也容易處理,副產物可以有效利用。該產品可以代替硫酸,其包裝、貯存、運輸都很方便。
氨基磺酸的性質
氨基磺酸的物理性質
分子量 97.09 熔點℃ 205
利用氨基磺酸及其鹽類與多種金屬化合物都能生成可溶性鹽類,在水中溶解高度不析出沉淀而對金屬的腐蝕小的特點,作為清洗劑可除去鐵、鋼、銅、不銹鋼、鉛、陶瓷等制造的機器、設備中在使用過程中生成的鐵銹和水垢。
氨基磺酸作為清洗劑,因為它是固體,具有貯存、運輸方便,容易配制等很多優點,特別適用遠途使用。
參考資料:
四、氨基磺酸鈷的PH值是多少
PH值大于7,該溶液呈堿性,濃度越大則PH值越大。
五、一種鈷配合物的制備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LIWEI053557
實驗9一種鈷(III)配合物的制備及表征
一、實驗目的
1.掌握制備金屬配合物的最常用的方法――水溶液中的取代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
2.學習使用電導率儀測定配合物組成的原理和方法;
二、實驗原理
1.合成
運用水溶液的取代反應來制取金屬配合物,是在水溶液中的一種金屬鹽和一種配體之間的反應。實際上是用適當的配體來取代水合配離子中的水分子。氧化還原反應,是將不同氧化態的金屬配合物,在配體存在下使其適當的氧化或還原制得金屬配合物。
Co(II)的配合物能很快地進行取代反應(是活性的),而Co(III)配合物的取代反應則很慢(是惰性的)。Co(III)的配合物制備過程一般是,通過Co(II)(實際上是它的水合配合物)和配體之間的一種快速反應生成Co(II)的配合物,然后使它被氧化成為相應的Co(III)配合物(配位數均為六)。
常見的Co(III)配合物有:[Co(NH3)6]3+(黃色)、[Co(NH3)5H2O]3+(粉紅色)、[Co(NH3)5Cl]2+(紫紅色)、[Co(NH3)4CO3]+(紫紅色)、[Co(NH3)3(NO2)3](黃色)、[Co(CN)6]3-(紫色)、[Co(NO2)6]3+(黃色)等。
2.組成分析
用化學分析方法確定某配合物的組成,提出先確定配合物的外界,然后將配離子破壞再來看其內界。配離子的穩定性受很多因素影響,通常可用加熱或改變溶液酸堿性來破壞它。本實驗先初步推斷,一般用定性、半定量甚至估量的分析方法。推定配合物的化學式后,可用電導率儀來測定一定濃度配合物溶液的導電性
- 上一篇:廣西哪里有做再生塑料破碎集中的地方塑料市場集中區
- 下一篇:布魯斯和藍調一樣嗎
- 催化劑及助劑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