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頁巖制法有哪些?
作者:訪客發布時間:2021-07-11分類:催化劑及助劑瀏覽:76
大塊的油頁巖經過破碎、篩選,送到一種巨大的爐子里;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使有機質分解生成油氣;油氣再進入一個冷卻裝置,被冷卻凝結成油狀的液體,這就是頁巖油。
發展油頁巖開采和煉制技術
我國油頁巖具有較早的開發歷史及較成熟的開采和煉制技術。在高油價的條件下,為了加快油頁巖開發利用,建議建立撫順、樺甸兩個油頁巖開發示范區和茂名、山東黃縣(龍口)兩個油頁巖重點開發區,盡快總結出適合我國油頁巖特點的開采和煉制技術,為我國油頁巖綜合開發利用積累經驗,為油頁巖盡快成為常規石油的補充奠定基礎。
沉積環境對油頁巖成礦的控制作用
沉積環境對油頁巖礦層空間分布、賦存層位、含油率高低有著重要的控制作用。影響礦區油頁巖形成的沉積環境主要為湖泊沼澤相、淺湖相及半深湖相。
湖泊-沼澤相常發育在水進體系域,形成的中-下煤層間油頁巖層為灰褐色、致密、夾泥巖及含少量植物化石碎片,偶見鏡煤線,近水平層理,油頁巖常與煤層共生。油頁巖中含有黃鐵礦和菱鐵礦,反映成巖早期為弱還原—強還原靜水環境,水動力條件弱,沉積環境屬覆水較深的沼澤相或淺湖相—半深湖相,油頁巖中陸源碎片礦物含量相對較多,電鏡分析顯示長石蝕變成片狀高嶺石(圖版Ⅴ-6),高嶺石鉀長石晶體表面被溶蝕(圖版Ⅴ-7),厚片狀云母與粒表片狀高嶺石穿插(圖版Ⅴ-2),具有近物源特點;油頁巖標志化合物C27規則甾烷相對較低,C29規則甾烷相對較高,說明有機質大部分來源于沼澤相的高等植物,少部分源于湖泊的水生生物;油頁巖微量元素分析表明,Sr、Ba元素含量高,其中Ba元素含量達(161~258)×10-6,V、Ni、Cr、Co、Cu、Pb、Zn元素含量較低,V/Ni值為1.44~3.31,Sr/Ba為0.65~0.89,具明顯湖相淡水沉積環境的特征,中-下油頁巖煤層間層湖泊-沼澤相沉積時期,古地理環境為湖盆范圍較小,水體深淺不一,低洼部位,水體較深,油頁巖沉積厚度較大,突起部位覆水較淺沼澤相十分發育,由于氣候溫暖潮濕,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繁盛,有機質供給充足,油頁巖含油率高,品質較好,但油頁巖厚度薄,平面上分布不夠穩定。
淺湖相-半深湖相發育在高水位體系域,分布在達連河組中部,形成由褐色、淺褐色油頁巖夾薄層粉細砂巖組成的巨厚油頁巖段,以分布廣,厚度大,含油率低,粘土礦物含量高,陸源碎屑礦物含量少,油頁巖質量差為特點,其沉積環境為淺湖與半深湖交替沉積。油頁巖中一般都含有植物化石碎片和菱鐵礦,反映成巖早期為弱還原環境。淺湖相在高水位體系域中規模較大且持續沉積時間較長,形成油頁巖夾粉細砂巖及泥巖薄層,常見生物活動引起的遺跡相如枝形潛穴、鉆孔、逃逸遺跡(圖版Ⅰ-5),并常拌有泥礫、沖刷面等沉積構造(圖版Ⅰ-8),反映環境條件具有相對較高能量,時常受到較強水流或波浪動,快速侵蝕,改造作用較強,對有機質富集和保存特別不利,這也是造成低含油率的影響因素之一。油頁巖稀土元素表現HREE較高,微量元素Th、V、Ga、Ba、Cu、Zn含量較高,其中Ba元素含量334×10-6最高,V/Ni值為3.97~5.17,Sr/Ba為0.20~0.36,為湖相淡水沉積環境的特征;半深湖相發育于高水位體系域的早期、中后期,早期湖盆水體范圍進一步擴大,水體較深,伴有滑塌濁流沉積,出現沉積物匱乏現象,有機質供給不足,其豐度相對較低,含油率不高,形成的油頁巖分布范圍廣且厚度穩定,并在該體系域最大湖泛面附近沉積形成密集段,即上煤1頂板油頁巖層(厚度3m左右,焦油產率平均達到3.89%),該層位有機質豐度相對較高,分布也廣泛,質純色暗,成為尋找油頁巖富集的重要層位,該層油頁巖稀土元素分析顯示,LREE、LREE/HREE、∑REE相對富集,δCe具微弱正異常,說明油頁巖形成于深水還原條件。
油頁巖生物標志化合物ααα(20R)C27/C29的比值顯示,YL04-3井中水生浮游生物的含量約為陸生高等植物的50%,水生浮游植物(主要是藻類)以富含C27膽甾烷為特征,表明部分有機質來源于湖泊深處的水生生物,反映了半深湖沉積環境特點。
達連河礦區巨厚油頁巖段與煤層間油頁巖層分別形成于高水位體系域淺湖-半深湖相和水進體系域湖泊-沼澤相中,代表著不同沉積環境下形成的兩種成因類型,表明沉積環境對油頁巖礦層空間分布、賦存層位、含油率高低有著重要的控制作用。
- 上一篇:木材與玻璃、陶瓷的粘接應選用哪些類型的膠粘劑?
- 下一篇:高島屋購物問題…………
- 催化劑及助劑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