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丁烯二酸在已稀基不飽和聚酯樹脂生產中的作用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3-08-08分類:催化劑及助劑瀏覽:190
一、反丁烯二酸在已稀基不飽和聚酯樹脂生產中的作用
充當粘合劑。反丁烯二酸是一種分解后粘性極高的物質,在已稀基不飽和聚酯樹脂生產過程中的主要作用即為添加充當粘合劑。反丁烯二酸,又名延胡索酸、富馬酸、紫堇酸,化學式為C4H4O4,是由丁烯衍生出的羧酸,是一種無色、易燃的晶體。
二、陳克潛的突出成就
在他合成的有機產品中,有3項投入生產,為祖國工業填補了空白。①1959年他與阮伸在實驗室完成了“由醋酸高溫催化裂化制乙烯酮再制醋酐”的項目,進一步做了擴大試驗,談洞解決了工業生產所遇到的難題。這項成果立即引起全國有關單位的注意。如化工部、江蘇省輕工業廳、上海輕工業設計院、吉林化學公司及山東等地均有人前來參觀學習,有的回去建廠投產。到80年代,全國各含漏枯地已有十多個大廠用該法生產醋酐。全國年產量達3萬噸,成搜汪為我國醋酐工業興起的源頭。此外乙烯酮可聚合生成雙聚乙烯酮,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于乙烯酮的獲得引發了我國雙聚乙烯酮工業的建立。②70年代他與顧卓民等在蘇州合成化工廠完成了“催化異構化生產富馬酸”的課題,改變了該廠原來打算由糧食發酵生產富馬酸的設想。該法不但大量節約糧食,并且成本低廉。實驗成功后,當年即投入生產。富馬酸為制造高分子的原料,也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劑。富馬酸已為該廠的主要產品,年產在千噸以上,并為創工產品。③1976年以后10年間,他與陸忠娥等研制新農藥“蘇脲一號”,并使之投入生產。蘇脲一號又名滅幼脲,屬昆蟲幾丁質抑制劑。昆蟲食入后,抑制表皮的生長,導致不能蛻皮而死亡。該藥高效低毒,對人、畜、魚、禽安全。不傷害天敵,是一種新型殺蟲劑。僅據內蒙古開魯縣報告,1986年使用蘇脲一號防治小麥粘蟲達百萬畝(1畝折1/15公頃),挽回損失274千克。又據中央電視臺1989 年8月3日新聞聯播,河南省1988年泡桐樹發生大面積大袋蛾蟲害,5000萬棵樹葉被吃光,造成嚴重損失。1989年用蘇脲一號防治5000萬棵,用飛機噴灑31萬畝農田間作林,有效地防止了大袋蛾的發生,該藥在河南安陽等地生產,并出口國外,1986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改革開放以來,在蘇州大學由師范改為綜合性大學的時刻,1982年陳克潛被推到校領導崗位。他在任蘇州大學校長6年間,全心全意的投入學校工作。根據江蘇省經濟建設需要,創辦了蘇州大學財經學院、法學院和工學院。保留了師范部分,形成文、理、工、師、財、法六大塊的格局。改變了過去關門辦學的狀態,使蘇州大學具有培養博士、碩士、本科生、專科生、函授、成人教育的職能。為適應學生人數的增加,開辟了東區新教學區。他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使大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他重視學生政治思想教育,提出“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八字學風。在他和廣大教職員工的努力下,使蘇州大學順利地由本科師范轉變成多科性綜合性大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陳克潛1989年離開校長崗位,1990年獲國家教委頒發的從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績顯著的榮譽證書。1991年獲國務院對科技人員頒發的特殊津貼。1993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一等獎。1994年離休,他人退心不退,每天在實驗室里可看到他的身影,與研究生、青年教師相互切磋,默默地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
三、fms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工業化國家中,柔性制造系統(FMS)作為邁向工廠自動化的第一步,已獲得了實際的應用。柔性制造系統是一個由計算機集成管理和控制的、用于高效率地制造中小批量多品種零部件的自動化制造系統,它的應用圓滿地解決了機械制造高自動化和高柔性之間的矛盾。
一般情況下,只有品種單一、批量大、設備專用、工藝穩定、效率高的生產,才能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反之,多品種、小批量生產,設備的專用性低,在加工形式相似的情況下,頻繁調整工夾具,工藝穩定難度增大,生產效率勢必受到影響。為了同時提高制造工業的柔性和生產效率,使之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縮短產品生產周期,降低產品成本,最終使中小批量生產能與大批量生產抗衡,柔性自動化系統便應運而生。
一、優點
1、設備利用率高 一組機床編入柔性制造系統后,產量比這組機床分散單機作業時的產量提高數倍。
2、在制品減少 采用柔性自動化系統可使在制品減少80%左右。
3、生產能力相對穩定
4、運行靈活
5、產品應變能力強
二、構成
1、自動加工系統
2、物流系統 物流系統指由多種運輸裝置構成,如傳說帶、軌道、轉盤以及機械手等,完成工件、刀具等的供給與傳送的系統,它是柔性制造系統的主要級成部分。
3、信息系統
4、軟件系統 軟件系統指保證柔性制造系統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有效管理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包括設計、規劃、生產控制和系統監督等軟件。柔性制造系統適合于年產量1000~100000件之間的中小批量生產。
三、類型
1、柔性制造單元(FMC) 柔性制造單元是在制造單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柔性制造系統部分特點的一種單元。通常由1~3臺具有零件緩沖區、刀具換刀及托板自動更換裝置的數控機床或加工中心與工件儲存、運輸裝置組成,具有適應加工多品種產品的靈活性和柔性,可以作為FMS的基本單元,也可將其視 一個規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價化及小型化方向發展的產物。
2、柔性自動生產線 柔性自動生產線是把多臺可以調整的機床(多為專用機床)連接起來,配以動運送裝置組成的生產線。該生產線可以加工批量較大的不同規格零件。柔性程度低的柔性自動生產線在性能上接近大批量生產用的自動生產線;柔性程度高的柔性自動生產線接近于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用的柔性制造系統。
3、柔性制造工廠(FMF) FMF是將多條FMS連接起來,配以自動化立體倉庫,用計算機系統進行聯系,采用從訂貨、設計、加工、裝配、檢驗、運送至發貨的完整FMS。它包括了作業柔性(CAD/CAM),并使用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實現生產系統柔性化自動化。
四、關鍵技術
1、計算機輔助設計
2、模糊控制技術 模糊數學的實際應用是模糊控制器。最近開發出的高性能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學習功能,可在控制過程中不斷獲取新的信息并自動地對控制量做調整,使系統性能大為改善。
3、人工智能、專家系統及智能傳感器技術 FMS中所采用的人工智能大多指基于規則的專家系統。
4、人工神經網絡技術
柔性制造系統是由統一的信息控制系統、物料儲運系統和一組數字控制加工設備組成,能適應加工對象變換的自動化機械制造系統,英文縮寫為FMS。
FMS的工藝基礎是成組技術,它按照成組的加工對象確定工藝過程,選擇相適應的數控加工設備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儲運系統,并由計算機進行控制,故能自動調整并實現一定范圍內多種工件的成批高效生產(即具有“柔性”),并能及時地改變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
FMS兼有加工制造和部分生產管理兩種功能,因此能綜合地提高生產效益。FMS的工藝范圍正在不斷擴大,可以包括毛坯制造、機械加工、裝配和質量檢驗等。8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FMS,大都用于切削加工,也有用于沖壓和焊接的。
采用FMS的主要技術經濟效果是:能按裝配作業配套需要,及時安排所需零件的加工,實現及時生產,從而減少毛坯和在制品的庫存量,及相應的流動資金占用量,縮短生產周期;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減少設備數量和廠房面積;減少直接勞動力,在少人看管條件下可實現晝夜24小時的連續“無人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的一致性。
1967年,英國莫林斯公司首次根據威廉森提出的FMS基本概念,研制了“系統24”。其主要設備是六臺模塊化結構的多工序數控機床,目標是在無人看管條件下,實現晝夜24小時連續加工,但最終由于經濟和技術上的困難而未全部建成。
同年,美國的懷特·森斯特蘭公司建成 Omniline I系統,它由八臺加工中心和兩臺多軸鉆床組成,工件被裝在托盤上的夾具中,按固定順序以一定節拍在各機床間傳送和進行加工。這種柔性自動化設備適于少品種、大批量生產中使用,在形式上與傳統的自動生產線相似,所以也叫柔性自動線。日本、前蘇聯、德國等也都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先后開展了FMS的研制工作。
1976年,日本發那科公司展出了由加工中心和工業機器人組成的柔性制造單元(簡稱FMC),為發展FMS提供了重要的設備形式。柔性制造單元(FMC)一般由1~2臺數控機床與物料傳送裝置組成,有獨立的工件儲存站和單元控制系統,能在機床上自動裝卸工件,甚至自動檢測工件,可實現有限工序的連續生產,適于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應用。
70年代末期,FMS在技術上和數量上都有較大發展,80年代初期已進入實用階段,其中以由3~5臺設備組成的FMS為最多,但也有規模更龐大的系統投入使用。
1982年,日本發那科公司建成自動化電機加工車間,由60個柔性制造單元(包括50個工業機器人)和一個立體倉庫組成,另有兩臺自動引導臺車傳送毛坯和工件,此外還有一個無人化電機裝配車間,它們都能連續24小時運轉。
這種自動化和無人化車間,是向實現計算機集成的自動化工廠邁出的重要一步。與此同時,還出現了若干僅具有FMS基本特征,但自動化程度不很完善的經濟型FMS,使FMS的設計思想和技術成就得到普及應用。
典型的柔性制造系統由數字控制加工設備、物料儲運系統和信息控制系統組成。加工設備主要采用加工中心和數控車床,前者用于加工箱體類和板類零件,后者則用于加工軸類和盤類零件。中、大批量少品種生產中所用的FMS,常采用可更換主軸箱的加工中心,以獲得更高的生產效率。
儲存和搬運系統搬運的的物料有毛坯、工件、刀具、夾具、檢具和切屑等;儲存物料的方法有平面布置的托盤庫,也有儲存量較大的桁道式立體倉庫。毛坯一般先由工人裝入托盤上的夾具中,并儲存在自動倉庫中的特定區域內,然后由自動搬運系統根據物料管理計算機的指令送到指定的工位。固定軌道式臺車和傳送滾道適用于按工藝順序排列設備的FMS,自動引導臺車搬送物料的順序則與設備排列位置無關,具有較大靈活性。
工業機器人可在有限的范圍內為1~4臺機床輸送和裝卸工件,對于較大的工件常利用托盤自動交換裝置(簡稱APC)來傳送,也可采用在軌道上行走的機器人,同時完成工件的傳送和裝卸。磨損了的刀具可以逐個從刀庫中取出更換,也可由備用的子刀庫取代裝滿待換刀具的刀庫。車床卡盤的卡爪、特種夾具和專用加工中心的主軸箱也可以自動更換。切屑運送和處理系統是保證 FMS連續正常工作的必要條件,一般根據切屑的形狀、排除量和處理要求來選擇經濟的結構方案。
FMS信息控制系統的結構組成形式很多,但一般多采用群控方式的遞階系統。第一級為各個工藝設備的計算機數控裝置(CNC),實現各的口工過程的控制;第二級為群控計算機,負責把來自第三級計算機的生產計劃和數控指令等信息,分配給第一級中有關設備的數控裝置,同時把它們的運轉狀況信息上報給上級計算機;第三級是FMS的主計算機(控制計算機),其功能是制訂生產作業計劃,實施FMS運行狀態的管理,及各種數據的管理;第四級是全廠的管理計算機。
性能完善的軟件是實現FMS功能的基礎,除支持計算機工作的系統軟件外,數量更多的是根據使用要求和用戶經驗所發展的專門應用軟件,大體上包括控制軟件(控制機床、物料儲運系統、檢驗裝置和監視系統)、計劃管理軟件(調度管理、質量管理、庫存管理、工裝管理等)和數據管理軟件(仿真、檢索和各種數據庫)等。
為保證FMS的連續自動運轉,須對刀具和切削過程進行監視,可能采用的方法有:測量機床主軸電機輸出的電流功率,或主軸的扭矩;利用傳感器拾取刀具破裂的信號;利用接觸測頭直接測量刀具的刀刃尺寸或工件加工面尺寸的變化;累積計算刀具的切削時間以進行刀具壽命管理。此外,還可利用接觸測頭來測量機床熱變形和工件安裝誤差,并據此對其進行補償。
柔性制造系統按機床與搬運系統的相互關系可分為直線型、循環型、網絡型和單元型。加工工件品種少、柔性要求小的制造系統多采用直線布局,雖然加工順序不能改變,但管理容易;單元型具有較大柔性,易于擴展,但調度作業的程序設計比較復雜。
柔性制造系統未來將向發展各種工藝內容的柔性制造單元和小型FMS;完善FMS的自動化功能;擴大FMS完成的作業內容,并與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輔助制造技術(CAD/CAM)相結合,向全盤自動化工廠方向發展。
- 上一篇:山梨糖醇(液)的介紹
- 下一篇:白溝國際商貿城都批發什么?
- 催化劑及助劑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