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二月種什么菜?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3-02-25分類:催化劑及助劑瀏覽:205
、2月可以種植什么蔬菜?
1.黃瓜
黃瓜喜溫暖,不耐寒冷。生育適溫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間15-18℃生長最好;最適宜地溫為20-25℃,最低為15℃左右。最適宜的晝夜溫差10-15℃。黃瓜高溫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現高溫障礙,低溫-2-0℃凍死,如果低溫煉苗可承受3℃的低溫。
2.菠菜
菠菜一年四季均可以吃到,種植起來也比較容易,播種前施足夠的基肥即可,然后菠菜苗長出真葉以后就進行間苗,同時結合除草一起,當真葉長出3~4片的時候再澆一次人尿糞水追肥即可。
3.胡蘿卜
胡蘿卜春季可以栽培,秋季也可以。胡蘿卜適宜在地勢比較高、排水性好而且土層比較深厚、土壤比較疏松的土壤中生長,而且在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更加適宜。我們在種植前充分翻耕土壤,同時以每畝施腐熟農家肥3000公斤+硫酸鉀肥14公斤一起混合使用,一般大面積種植的話都是起壟做畦種植。
4.白菜
白菜比較耐寒,喜好冷涼氣候,因此適合在冷涼季節生長。如果在高溫季節栽培時,容易發生病蟲,或品質低劣,產量低,所以不適合在夏季栽培。
內蒙黃心土豆種植時間?
4-5月
馬鈴薯,也叫土豆,它是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前三名依次是小麥、水稻、玉米),也是世界五大作物之一(其他四種分別是小麥、水稻、玉米、高粱),而且我國也是全世界馬鈴薯產量最多的國家。
對于很多農民朋友來說,馬鈴薯也許是大家種植最普遍的農作物類型了。現在正值春季回暖之時,不少地方的農民朋友已經種植或者開始著手種植馬鈴薯了,但是每到馬鈴薯收獲季,不少農民進行收獲時就會發現:不同地里種植的馬鈴薯在總產量和品質上有非常大的差異!
關于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的差異原因,與大家在馬鈴薯播種時間、播種方法、種苗處理、以及田間管理等各方面都密切相關。所以,在當下馬鈴薯種植期時,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馬鈴薯播種與管理的相關技術方法,以此來實現馬鈴薯播種后出苗整齊、采收時高產優質。下面就和大家介紹一下馬鈴薯的高產種植管理方法,以供廣大農民朋友參考借鑒。
一、馬鈴薯的種植時間
馬鈴薯最適合在16-18度的溫度環境中生長,當溫度低于4度時,馬鈴薯種一般不會發芽,但溫度高于25度時,高溫又會嚴重抑制馬鈴薯植株的生長和薯塊發育。
在種植時間上來說,大部分地區的馬鈴薯一般在春季2-3月份種植,但由于我國南北地區溫度具有較大的差異,在具體種植時間上也有不同。由北到南來說,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華南、西南地區因為靠近赤道、溫度較高,一般在10-11月份便可開始種植;浙江、江西、福建、、重慶江蘇、湖北、安徽等華中、華東地區,一般在春季立春后的1-2月份進行種植,河南、山東、河北、山西、山西、寧夏等省份,一般在春季2-3月份進行種植,而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內蒙等氣溫比較低的北方地區,馬鈴薯的種植期一般會推遲到4-5月種植,具體播種時間要天氣回溫的早晚和高低。
在播種溫度上來說,正常情況下,只要種植地表土下5-10公分的土壤溫度連續5天內穩定在5-8度以上,便可進行馬鈴薯的種植,當地溫達到8-10度時薯種即可發芽出土,當地溫達到12-15度時幼苗就能快速的生長。
二、馬鈴薯的種植地選擇
馬鈴薯不適合連茬種植,重茬種植的馬鈴薯病蟲害率發生比較高,為保證馬鈴薯的長勢、產量和品質,所以,最好選擇近2-3年沒有種過馬鈴薯的地塊種植。
雖然馬鈴薯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強,但因為它的生育期較長、結果量比較大,對養分的需求消耗量較多,而且產量全部來自地下薯塊的膨大,所以應當選擇土壤疏松通透、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較高的沙土地種植,這樣更有利于地下薯塊的發育和膨大,有利于提高后期產量。
此外,馬鈴薯怕澇,所以種植地應當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法的地塊。
三、馬鈴薯品種的選擇
優質的薯種,是確保馬鈴薯高產和優產的根本,在品種上,應當選擇發育飽滿充實、皮色鮮亮光滑、個頭大小均勻、外形整齊一致、芽根明顯且無病蟲害、無凍傷腐爛的優質薯種,而且最好選擇成熟期早、穩產高產性好、抗病抗逆強的脫毒品種。
此外,在播種前,應當提前把薯種拿出來放置在陽光下晾曬2-3天,以此來破除種子休眠期、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薯種表面的病害菌;在曬種時,還要同時剔除掉其中的有病害、蟲眼、腐爛、表皮龜裂、芽眼壞死的劣質種。
四、馬鈴薯播種前催芽
馬鈴薯既可以催芽播種,也可以不催芽播種,但對于種植期較晚的地塊最好采取催芽播種的方式。此外,對馬鈴薯種進行催芽播種,能夠喚醒休眠的薯種,使播種后早出芽、出苗快、出苗齊、幼苗壯,同時也有避免薯種播種后發生爛種、不出芽的現象。
馬鈴薯種催芽方法也比較簡單:
把挑選好的薯種平放在10公分左右厚的沙土上,上面覆蓋上一層5公分左右的細濕沙,或者按照底層濕沙、1層薯種1層濕沙的方法堆放,催芽期間要保持沙土一直濕潤和15-20度左右的催芽環境;催芽7-10天后,等到薯種長出芽頭后,再把薯種切成每塊有1-2個健壯芽頭的種塊,每個種塊有差不多20-30克大小即可,然后再用稀薄的草木灰、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高錳酸鉀、硫酸銅溶液進行拌種消毒殺菌,并放在陽光下晾曬促進薯種切口的愈合,最后再繼續催芽到0.6-1公分左右的芽長即可播種。如果催芽過長,播種時容易弄斷薯種幼芽。
給大家補充下:薯種切口有利于促進薯種內外氧氣交換,能夠加快播種后的發芽率與出苗率,但要注意對切刀進行消毒(可以用酒精或鹽水或0.1%的高錳酸鉀溶液等),以防病害菌隨切刀傳染給到健康種塊上。
五、馬鈴薯的種植方法
馬鈴薯既可以平地播種,也可以起壟播種,但建議采用管理管理、病蟲害較少的起壟覆膜播種方式,既可以溝播,也可以按穴點播,一般每畝播種密度可以掌握在5000-6500株左右。
在播種方法上,提前15-20天進行土地深翻耕,翻耕深度以25-30公分左右為佳;然后結合土地平整,每畝可按照高氮高鉀復合肥50公斤或腐熟有機肥2000公斤+馬鈴薯專用配方肥70公斤或腐熟有機肥1500-250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硫酸鉀10-15公斤+氮肥15-20公斤的用量施足底肥,在施底肥時要注意把肥料與土壤摻混均勻后翻入地中。
馬鈴薯可以按照壟行距30公分、株距20-25公分的密度進行播種(早熟品種株距20公分左右、中晚熟品種株距25公分左右);在播種薯種時,把種芽向上,均勻點播,然后用5-10公分左右的細薄土覆蓋薯種,用薄膜或稻草覆蓋后再淋澆水保濕。
六、馬鈴薯促苗放苗管理
起壟覆膜種植的馬鈴薯在播種到顯蕾前,一般不需要過多過勤的澆水施肥,因為覆蓋的地膜或稻草具有較好的保水保濕性,播種時用的底肥也可以完全滿足馬鈴薯前期的養分需求。馬鈴薯播種后到出苗前,如果有表土板結現象,應當及時進行淺劃鋤松土,以此來促進薯種出苗。如果芽苗較弱、土壤缺水,也可以用適量的稀薄人糞尿進行淋澆提苗促長。
此外,當幼苗長到1-2片葉時,只要在沒有低溫寒潮的情況下,就應當及時破膜放苗,以此來避免薄膜灼傷幼苗、促進幼苗盡快盡早的適應外部環境。
破膜放苗方法:選擇陰天或者選擇晴天上午9-10點、下午4-5點時,用尖利物在幼苗生長處把塑料薄膜劃開一個十字形口,然后把幼苗小心的扶引使它漏出膜外即可。
另外,因為放苗前馬鈴薯幼苗一直出在膜下一個相對比較溫暖濕潤的環境中,突然破膜放苗后可能會不適應外界的地溫環境,為了提高地溫保護幼苗,可以在破膜放苗的同時,順手用細土把幼苗四周的地膜封壓結實,以防灌風降低地溫。
七、馬鈴薯的苗期管理
馬鈴薯的田間管理,主要包括中耕、除草、培土、施肥等幾項內容,但為了節省時間和勞動投入,這幾項一般都結合中耕一起進行。
馬鈴薯的產量高低不僅與水肥營養是否充足有關,而且中耕培土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環節,因為中耕培土不僅能夠提高土壤的疏松通透度和保水保溫保墑性能,而且能夠促進馬鈴薯多萌發匍匐莖,而匍匐莖的頂端膨大可以形成薯塊。因此,對馬鈴薯進行精細化的中耕培土,能夠促進馬鈴薯多長匍匐莖、多結薯塊,同時也有利于為薯塊膨大創造優良的土壤環境。
正常來說,馬鈴薯生育期內一般需要進行2次左右的中耕培土和追肥,但要掌握好相關的時機與深度。
第一次中耕培土的時間,可以掌握在齊苗后或者在苗高12公分左右時進行,因為此時馬鈴薯的匍匐莖還沒有形成,所以可以適當進行深耕,深度可以掌握在8-10公分左右;第二次中耕培土的時間,可以掌握在馬鈴薯植株顯蕾后或者苗高40公分左右時進行,因為此時馬鈴薯已經形成匍匐莖,并且匍匐莖頂端開始膨大結薯,為避免對匍匐莖形成薯塊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本次中耕應當稍淺,深度可以掌握在4-6公分左右。對于培土的厚度,應當掌握在不低于12公分左右。中耕培土的時間過早或過晚、過深或過淺,都不利于紅薯高產。
在施肥管理上,除了播種時施足基肥以外,還要注意生育期內分次覆土追肥和根外追肥。
第一次施肥可以在馬鈴薯齊苗后或者在苗高12-15公分左右時追施促苗肥(也可以結合第一次中耕進行),因為本次追肥主要是提苗助長、促進莖葉生長,應當以速效氮肥為主,可以按照每畝8-10公斤氮肥的用量追施;
第二次追肥可以在馬鈴薯現蕾期時或者苗高35-40公分左右時追施促薯肥(也可以結合第二次中耕一同進行),因為本次追肥主要是為馬鈴薯的發棵和結薯提供養分供應,為讓馬鈴薯多結薯、結大薯,所以應當以鉀肥為主、氮肥為輔,可以按照每畝10-15公斤硫酸鉀復合肥+3-5公斤氮肥的用量追施。等到馬鈴薯開花后,一般就不需要再進行根際追肥,尤其不能再使用氮肥,但可以進行葉面噴肥補充磷鉀和微量元素營養。需要注意的是:在施肥后一定要及時澆水。
對于馬鈴薯開花到膨薯期的這段時間,適當補充鎂肥、硼肥、鋅肥、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既能為植株增加養分,又能預防植株早衰,對馬鈴薯后期提高產量、提升薯塊品質具有較好的幫助性,所以,可以在馬鈴薯花期時用0.3-0.5%的硫酸鎂溶液、0.3-0.5%的硫酸鋅、0.1-0.2%的硼砂或硼酸溶液噴施,在膨薯期時用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噴施,可以連噴2-3次,每隔7-10天噴施1次,每畝每次噴施水肥液量掌握在50-70公斤即可。
馬鈴薯又稱土豆,洋芋頭,是世界五大作物之一,經常出現在大家的飯桌上,甚至在北美,馬鈴薯早已成為第二主食。那馬鈴薯該如何去種植呢?接下來就從品種選擇、土壤選擇、播種處理、水分管理和蟲害防治這五個方面給大家介紹馬鈴薯的種植方法。
一. 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氣候特點,選取抗病毒、經濟性狀優良的馬鈴薯品種,這樣可以有效防止退化。
二. 土壤選擇
可以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保肥性能好、保水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有深松基礎的偏酸性崗地。
三. 播種處理
根據品種和土壤肥力狀況,合理密植。早熟品種適當密植,晚熟品種適當稀植。注意土豆的牙眼要朝上,以便萌芽可以更好地生長。只有鋪上一層薄土,就可以有效為馬鈴薯保溫保濕。
四. 水分管理
馬鈴薯在不同時期,澆水的量也不一樣,可以選擇噴灌、滴灌兩種方式。盛花期水分要充足;結薯初期需要適當控水;結薯期要根據天氣情況進行灌溉;結薯后期和收獲前也要控制水分,最好不澆水,同時做好預防病害和爛薯的工作。
五. 蟲害防治
馬鈴薯在幼苗期乃至結薯期受到的蟲害主要是蚜蟲、地老虎和紅蜘蛛,所以平時要做好預防工作,防治藥物可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在播種前精選種薯,淘汰帶菌塊莖,再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種植。合理灌溉,才能有效預防蟲害,提高產量和品質。
- 催化劑及助劑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