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劑型的分類有哪些?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10-29分類:催化劑及助劑瀏覽:129
注射劑
分注射粉針和注射針劑,指可注射藥物經過嚴格消毒或無菌操作制成的水溶液、油溶液、混懸劑、乳劑或粉劑。
溶液劑
又稱口服液。指非揮發性藥物的澄明水溶液,可供注射、內服或外用。
散劑
又稱粉劑。是將一種或多種粉碎藥物均勻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狀劑型,可供內服或飲水。可分可溶性粉、預混劑、中藥散劑等。
片劑
是將一種或多種藥物與適量的賦形劑混合后,用壓片機壓制成扁平或兩面稍凸起的小圓形片狀固體制劑。
丸劑
是將一種或多種藥物與適量的賦形劑制成的球形或橢圓形干燥或呈濕潤狀的內服固體劑型。
氣霧劑
將藥物與拋射劑共同封裝于具有閥門系統的耐壓容器中,使用時掀開閥門系統,借拋射劑的壓力將藥物噴出的劑型。供吸入給藥、皮膚黏膜給藥或空氣消毒。
軟膏劑
將定量的藥物與適宜基質如凡士林、油脂等均勻混合制成的具有適當稠度,易涂布于皮膚、黏膜上的半固體外用制劑,如魚石脂軟膏。有一些軟膏雖應用于體表,但所含藥物經透皮吸收后可引起全身治療作用,又稱透皮吸收軟膏或透皮劑或涂皮劑。
乳化劑
指油脂或其他不溶于水的物質加乳化劑,與水混合后制成的乳狀混懸液,供內服的稱乳劑,供外用的稱搽劑。
潑淋劑
是殺蟲藥或驅蟲藥的透皮吸收藥液,沿動物背部澆潑或用專用器械按規定劑量體表噴滴。
膠囊劑
將藥物分劑量填充于空膠囊內制成的內服劑型。可分為硬膠囊劑和軟膠囊劑兩種。硬膠囊劑的空膠囊殼是由明膠為主要材料制成的,內裝粉狀或顆粒狀藥物。軟膠囊劑又稱膠丸,是用明膠、甘油、水等制成可塑性膠皮,在兩片膠皮中間加入油狀或半固體油狀藥物,用制丸機壓制成的。
中藥湯劑
中藥湯劑屬煎劑。為生藥(中草藥)的水浸出制劑。煎劑需加水煎煮,浸劑則加水浸泡。煎浸都有一定的時間規定,所用容器以陶瓷、玻璃為最佳,需臨用前配制。
酊劑
酊劑是指生藥(中草藥)用規定濃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體制劑,如橙皮酊、龍膽酊等。也可用流浸膏稀釋制成。通常100毫升相當于生藥10~20克。而揮發性藥物(多半為揮發油)的醇溶液稱醑劑,如樟腦醑。碘酊本應為醑劑,但人們習慣稱為碘酊,也稱碘酒。
奶精的分類
西方人習慣把“奶精”分成兩大類:非奶類的(植物類)與含奶類的(包括混合的),以下列舉:
含奶類液態:牛奶,煉奶,淡奶,調味煉奶.
含奶類粉末:奶粉,奶油粉,植物油奶油混合粉末
非奶類液態:植物淡奶,奶油球,玻璃瓶裝液態奶精
非奶類粉末:植脂末,咖啡伴侶.
含奶類的多半是以天然牛奶為原料,沒有使用添加劑與香精.非奶類則是人工配制的,以植物油為脂肪的原料,加入:糖類、酪蛋白、乳化劑、穩定劑混合而成的。由于植物油溶點太低不飽和容易酸敗,加工困難,必須經過部分氫化處理,植物油口味清談,大多數使用香精調味。“奶精”是個統稱,上列的產品有個別的產品名稱,只有產品用在上述的用途與目的的時候我們才可以也稱之為“奶精”。
非奶類的“奶精”使用的是部分氫化植物油,非100%氫化.氫化過程中所產生的反式脂肪比例約占油脂的5%,比使用100%氫化的“烤酥油”、“白脫油”低很多.“奶精”的脂肪量比例是30%左右,“奶精”中實際反式脂肪的含量是1.5%,100%氫化的“烤酥油”、“白脫油”的油脂含量是接近100%。
應用范圍:咖啡、奶茶、可可/巧克力飲品、固體飲料、濃湯底料。其他使用范疇:冰淇淋、烘培、嬰兒奶粉用的,所要求的工藝、配比、成分與用途的不同于“奶精”只能稱之為脂肪粉。
標簽:分類
- 上一篇:乳劑屬于幾相?
- 下一篇:醋泡黃豆與醋泡黑豆誰的營養高?
- 催化劑及助劑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