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森合成法是哪兩類物質反應?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3-28分類:催化劑及助劑瀏覽:502
威廉森(A.W.Williamson)合成法,選擇苯酚鈉和氯代乙醇,在常壓下110度左右回流數小時,該法溫和,是以小批量生產和實驗室制備。在加入合適的相轉移,裝有回流冷卻管的500毫升,三口燒瓶中,加入150g本分,攪拌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大約10分鐘后呈透明狀,接著加入135g95%的氯乙醇和是它質量1.5%的相轉移催化劑,即可出現白色沉淀,在50度下攪拌一小時進行分離提純,收率在87.8%左右,純度一般為92.5%。
十二烷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胺有什么用
十二烷基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銨帶有銨離子,同時又有較長的碳鏈。根據其性能,主要用途有二:
1)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應用于特定成分的洗滌,乳化。
2)催化劑。用于相轉移催化劑,能夠加快溶于水相和油相不同反應物的反應速度。同時也可以用做環氧樹脂類樹脂和化合物的固化催化劑,可以降低環氧基的開環溫度,促進環氧基的固化。
相轉移催化劑的簡介
在有機合成中常遇到非均相有機反應,這類反應的通常速度很慢,收率低,反應不完全的缺點。但如果用水溶性無機鹽,用極性小的有機溶劑溶解有機物,并加入少量(0.05mol以下)的季銨鹽或季磷鹽,反應則很容易進行,這類能促使提高反應速度并在兩相間轉移負離子的鎓鹽,稱為相轉移催化劑。一般存在相轉移催化的反應,都存在水溶液和有機溶劑兩相,離子型反應物往往可溶于水相,不溶于有機相,而有機底物則可溶于有機溶劑之中。不存在相轉移催化劑時,兩相相互隔離,幾個反應物無法接觸,反應進行得很慢。相轉移催化劑的存在,可以與水相中的離子所結合(通常情況),并利用自身對有機溶劑的親和性,將水相中的反應物轉移到有機相中,促使反應發生。
- 上一篇:十二烷基苯磺酸鈣的物化性質
- 下一篇:無機材料化學主要研究什么?以后從事什么工作?
- 催化劑及助劑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