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煮漂浸漬法實驗原理?
作者:訪客發布時間:2021-07-06分類:催化劑及助劑瀏覽:93
浸漬法的基本原理,一方面是因為固體的孔隙與液體接觸時,由于表面張力的作用而產生毛細管壓力,使液體滲透到毛細管內部;另一方面是活性組分在載體表面上的吸附。為了增加浸漬量或浸漬深度,有時可預先抽空載體內空氣,而使用真空浸漬法;提高浸漬液溫度(降低其粘度)和增加攪拌,效果相近。
浸漬法雖然操作很簡單,但是在制備過程中也常遇到許多復雜的問題。如在催化劑干燥時,有時因催化活性物質向外表面的移動而使部分內表面活性物質的濃度降低,甚至載體未被覆蓋。
等體積浸漬法?
浸漬法
浸漬法是指以浸漬為關鍵和特殊步驟制造催化劑的方法。 該方法將固體粉末或一定形狀及尺寸的已成型的固體(載體或含主體的催化劑),浸泡在含有活性組分(主、助催化組分)的可溶性化合物溶液中,接觸一定的時間后分離殘液,活性組分就以離子或化合物的形式附著在固體上。
浸漬提拉法制膜?
浸漬提拉法是將整個洗凈的基板浸入預先制備好的溶膠之中,然后以精確控制的均勻速度將基板平穩地從溶膠中提拉出來,在粘度和重力作用下基板表面形成一層均勻的液膜,緊接著溶劑迅速蒸發,于是附著在基板表面的溶膠迅速凝膠化而形成一層凝膠膜。浸漬提拉法所需溶膠牯度一般在2~5×10-2 泊,提拉速度為1~20cm/min。薄膜的厚度取決于溶膠的濃度、粘度和提拉速度[1]。
舉個例子:TiO 薄膜光催化劑以浸漬提拉法制備。先把洗凈的玻璃管烘干后浸入TiO 膠體溶液中,大約2min后慢慢取出.提拉速度為10cm/min。濕膜在1o0℃熱處理5rain后重復謾漬提拉。經測定,重復提拉10次所得薄膜,其厚度一般為600-800nm 鍍有TiO 薄膜的玻璃管經烘干后在電阻爐中進行熱處理[2]。
- 催化劑及助劑排行
- 最近發表